中国代购再上媒体
前一段时间,澳洲九号台(9NEWS) 在其《时事》( A Current Affair) 新闻专栏中曝光了一家中国代购在仓库里囤积配方奶粉。
记者暗中跟拍了这位代购一家三代一起去超市扫货的情景,她们经过多次购买,把一罐罐奶粉塞满后备箱,再运回家里的仓库装箱,最后由卡车来装货运走。
当被偷拍的妈妈出门时,记者上前追问到;你在家里进行的这项生意有商业注册过吗?回答是,没有。
在澳洲九号台9NEWS的报道中,旁白道:“这些代购是帮中国的妈妈们购买奶粉的,他们利用人们对澳洲产品的极度渴望而谋取暴利”,“他们把奶粉囤积在自家的仓库里,这让(澳洲的)妈妈和饥肠辘辘的孩子感到愤怒”。媒体的用词并不友好,甚至充满愤慨。
这则新闻在中国社区中一石激起千层浪,网络上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主要是对代购的批评。
批评的声音主要为以下几类
影响了公众利益。当地其他妈妈根本买不到奶粉,甚至,有在澳洲的中国妈妈披露,为了及时给宝宝买到奶粉,不得不去找代购买。
影响华人形象。是的,又一则关于华人的负面新闻,为了赚钱而让当地的孩子没有奶粉吃。还有人表示,连给自己的孩子和国内朋友买奶粉时,也会觉得不好意思,怕被店员误以为自己是代购。
涉嫌违法。首先,囤积居奇,从中间盈利。以及,虽然超市限制了购买数量,但是仍然违规操作。其次,报道中的这位代购的商业行为似乎并没有注册和缴税。
然而,媒体每年的报道和公众的批评之声丝毫没有影响代购的发展壮大。如果说“存在即合理”,那么我们来客观探讨下代购潮出现和发展的深层原因。
一、贴上“暴利”标签的代购行业链
暴利已经深深地和代购这个行业联系在一起。许多从事代购行业的人士也坦言到:代购入门要求低,投资低,收益快。
澳洲九号台9NEWS《时事》这档节目在2016年就曾报导过中国代购,还记得当时一大哥告诉这位女记者,代购月销售额能达100万澳元!震惊了澳洲媒体,当地曾有中国读者留言质疑这位大哥是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
然而,并不是信口开河。比如,今年5月份《澳洲金融评论》报导了一则《澳洲最大的代购,将品牌打进中国市场》的新闻。这家在悉尼郊区的小小药店年销售额为3亿澳元!
这位47岁越南裔药店老板被媒体称为是一个拥有决定澳洲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权力的人,同时也是澳航空运行最大的买家之一,澳洲任何品牌供应商都巴不得和他见上一面。
在目前的代购行业生态圈里,真正的赢家便是类似悉尼这家拥有货源的大代购。这些大代购主要包括药店,礼品店,从事代购的货运和电子商务公司。他们享有稳定充足的进货渠道, 通常提供仓储货运输一条龙服务。同时又拥有自己的网店微信群和数十家下线代理。随着生意的逐渐壮大,很多大代购还与国内大电商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
当然,小型代购的收入也非常可观,在一次中文媒体的采访节目中,在货运公司进货的一个小代购坦言其年收入可达10万澳元以上。这样的收入水平高于澳大利亚招聘网站Seek发布的2016年全澳80196澳元的平均工资水平,而在澳洲只有律师和医生这类专业人士可能比较轻松地达到10万澳元的年收入水平。
事实上,被贴上“暴利”标签的代购的工作并不轻松,他们需要重复地装箱搬运邮寄,深夜回复客户微信,甚至有的代购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和孩子。在某个访谈节目中,有位代购说到自己心愿是,希望周末能有一天时间陪家人。
除了付出巨大的劳力和时间,代购很多时候还要面临着社会舆论的压力。有位代购说,当几个当地人看到自己从车厢取出奶粉往仓库里搬时,他们用脚踢了自己的车子。
二、澳洲品牌生产商和中国代购的共存共荣
这次,澳洲九号台9NEWS《时事》采访了A2公司澳新区负责人Peter Nathan,他一脸微笑地说,那是因为中国的父母想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奶粉)!言下之意,趁机打个广告, 我们的奶粉是最好的,所以大家才抢着买。
之前已经有新闻披露,A2公司给代购提供市场宣传材料和产品信息。无疑,中国代购就是强大而免费的品牌市场推广,在中国代购多年的教育下,澳洲品牌俨然在中国已经拥有了巨大的忠实消费者群体,甚至中国四五线城市的消费者都熟知代购澳洲保健品和奶粉品牌。
Read more: http://www.afr.com/business/retail/fmcg/meet-australias-biggest-daigou-who-can-make-or-break-brands-in-china-20170523-gwavsx#ixzz4p3lVlefE
不难理解,澳洲生产商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实体,并非以价值观为导向的慈善组织。只有最愚蠢的澳洲本土生产商才会拒绝代购所提供的免费市场推广。和代购愉快地做朋友,坐享翻倍的销售额,何乐而不为? A2公司澳新区负责人Peter Nathan在另一次采访也表示:“我们对代购的渠道十分乐观,我们很重视代购”。而去年年初由于贝拉米尝试在直接通过中国大型在线零售商打折销售,导致大代购停止采购贝拉米的婴儿配方奶粉,贝拉米在过去七个月里股价暴跌了64%。A2和代购愉快地做朋友,从此生意兴隆,市场份额在过去一年内几乎翻倍增长到32.4%,而同期贝拉米的份额减少到了10%。
有人说,为什么澳洲政府不干预?首先,澳大利亚的宪法是支持自由贸易的,澳洲是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体,市场通过产品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消费者有自由来决定买什么产品和买多少。消费者对某些特定品牌的需求激增,生产商自然卖到断货,数钱数到手抽筋。同时,澳洲媒体一直在不懈地呼吁政府有所行动,进展如何尚未知晓。
三、消费文化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消费大国。国人不仅仅在澳洲代购,在欧洲和美国都在代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对于某些中国产品质量的不信任,另一部分原因是对国外品牌和奢侈品的代购已经成为一种消费风潮。对于某些品牌的过度追捧,缺乏对产品本身功能的理性思考,这可能映射了一种内心诉求:你看,我和你用一样的品牌呢,我们是同一阶层的。而电商微商的普及带来了无比便利的购物体验,刷微店淘宝店成为了很多人每天必不可少的业余活动。网购的货物可能被束之高阁,而并非真正需要。所以,很多代购愁得不是客源,而是货源。一出国,国内的朋友就会主动询问是否能代购货物。
四、移民融入
从某种程度上,澳洲媒体每年对代购行业的穷追猛打,代表了澳洲主流价值观与某些中国移民的价值观的冲突。
中国代购会诉苦,除了做代购,自己在澳洲找不到年收入10万以上的工作,自己赚的是辛苦钱,而且牺牲了很多陪家人和孩子的时间。但是,澳洲文化背景下,很多土澳人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家人,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而更偏爱一周工作四天的工作,哪怕收入会比五天工作少一些。
即使从事代购的人群背景各不相同,留学生、全职妈妈、有职业背景的技术移民、在国内有成功经商经验的商业移民都在做代购,但大部分代购从业者存在着相同点便是,平时接触的公司员工多是中国人,客户也是中国人,不需要花很大力气和澳洲主流文化接触,学习语言和技能,也可以在澳洲获得不菲的收入,生活得很舒适。
但是主流媒体认为中国代购这是在赚快钱,谋暴利,不顾及当地社区的利益。这些都违背了澳洲主流价值观所推崇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观和商业观,以及回馈社区的公民意识。
所以,阻碍移民融入的原因,有可能更大的存在价值观和文化层面,而不是语言或者技术的障碍。
当然,除非涉及到逃税等违法行为,没有谁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地评价他人,对于代购行业更多涉及到的是个人选择。
对于留学生来说,太多正经事儿得去张罗:学习,移民凑分,顺利留在澳洲安居乐业。如有多余的业余时间,寻份和专业有关的实习或者兼职的机会,通过这些实践来增加工作经验,建立人脉。或者多多参与志愿者、学生活动和社会活动,增长见识,了解当地风土人情,随便锻炼下使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扩展人际圈。
走出舒适区,世界很广阔。
虞虞原创
图片转载于网络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