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澳大利亚的一个焦点事件就是澳大利亚本土被英国进行过核试验,我们很多人都在订阅号上看到了类似这样的标题《封存67年的秘密,我们生活在核辐射中》。
我的同事也第一时间把这篇文章推给了我,问我这样一个热点,我们跟不跟。
以我一个文科生的常识,也能看出文中有多处漏洞,文中配图那些看起来受了污染产生畸形的孩子我也早在其它新闻里看到过。
搜了一下新闻,这个所谓的受到核辐射影响的孩子,其实早已长大。
三十几岁,已为人父的他,如今正在美国演讲,以自己的经历来帮助别人。
我花了很多事件去求证这个事情,结果在昨天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名叫微信辟谣助手的小程序已经出了详尽的辟谣文章,只好作罢。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这个名叫全民较真的查证平台。
最近常听正经做大报纸的朋友说,做自媒体的门槛实在太低了,我虽然自己就是做这个的,但也不得不承认都不是门槛太低了,是根本就没有门槛。
自媒体的兴起,其实来源于传统阅读模式的没落,很少有人再去买实体书、很少有人再去订报纸。
取而代之的是这种“划划乐”的阅读模式。
纸质书籍,因为价格不菲,所以很多人在选择时,都会仔细比对在书店蹲地上看一会,确认这是自己看的进去的书,才会花钱去买。
可是自媒体也好,网站上的新闻也好,不需要花钱,人们不会详细选择。
随便就能看,不喜欢大不了骂两句关了。
我觉得自媒体平台可能最开始出现的初衷是给予每一个人说话的机会。我们可能在传媒类大学里千磨万锤也进不了搜狐、网易这样大的新闻平台。
但微信订阅号这个东西,说整就能整一个。只要运营得当就会有人看着我们每天对着电脑敲出得内容。
渐渐的随着阅读人数的越来越多,订阅号这样一个非官方性质的东西说出来的话,也越来越多的被读者看作是不二的真相,说的话那都是金玉良言。
你看看人家这文章可是10w+,放在浙江大学通过审核都能当学术论文用。这肯定是真的啊,难道10多w人还能都是傻子?
读者在这些时候总是显得单纯而又可爱,但是他们完全意识不到在利益面前,有多少人能保持自己写文章的一份初心呢。
口上呼喊着正义的口号,一个知名的说电影的订阅号就能深入军营内部,写出一篇《你也光溜溜,我也光溜溜》的文章。
警察几个日夜不眠不休搜寻证据,终于实锤了这个谣言。可很多人因为读了订阅号文章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却至今还在高呼黑幕。
当人们期望这个编辑再发出“正义的声音”时,却惊奇的发现人家又重新说起了电影,看着暴增的粉丝美滋滋。
记者和编辑说到底还是有本质性差异,记者很多时候需要出生入死去给读者带来真相,孰对孰错由读者自行分辨。
而编辑不生产新闻,更多的时候是新闻的搬运工,抛出观点引导读者和舆论导向进而成为所谓的意见领袖。
有的读者可以在闲散的阅读时间中继续“智商在线”的明辨是非,但大多数人都只去寻找那个可以接受的观点,差不多了就随大流的转发一波。
他们只看到了大家都在转,却看不到一些编辑在写文章背后的思想斗争。
对于编辑来说,阅读量就是他们的业绩,而为了阅读量有的时候必须从正派的新闻当中,找出可以吸引人的点,甚至是捏造。
编辑写出了怎样的文章,实际上也取决于他们眼中的读者对他们来说是什么样的人,是那些相信自己要对他们负责的人,还是自己获取高阅读量的工具,可以当枪使的人。
我从事这个行当也有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了,虽然我和我们团队也曾经因为经验有限,报道过不实或者有误的信息。
但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感谢每一个读者订阅我们的这份信任,也尽力呈现出最好的作品。
希望不论我们是现在的刚刚起步,还是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一个“大号”,都能不忘初心,守住我们“自封为媒体人的原则与底线。”
作者:高先生
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