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某县鼓励女性嫁到农村被骂上热搜,到底冤不冤?

2021年10月13日 悉尼星尚


本文来源:桌子生活观


一张聚焦于生活里的智慧、温暖的桌子


 

湖南某县城,最近被骂上了热搜。

 

农村男性“光棍”多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却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于是,民政局发出一个倡议:

 

鼓励女青年留在农村,解决农村男青年的婚姻问题。

 


这话一出,骂声一片。

 

留下女青年,问题就解决了?

 

你问过女青年的意见了吗?

 

敢情这事儿还有强买强卖的?

 

于是,《九派新闻》采访了提出这个建议的湘阴县某政协委员,发现他类似踩到雷点的发言,还有很多。

 

他说,到了60岁以后,单身男没有后代,生活怎么搞?如果生病了,谁来服侍?

 

划重点:单身男没人服侍。

 

合着女性找男性结婚,就是为了对方老了病了,去服侍他?

 

图什么?

 

图他年纪大?图他身体差?

 

婚姻确实是互相扶持,可“服侍”一词,尊卑立现。

 

大人,清朝已经亡了!

 

对“婚姻自由”这个说法,他也不认可。

 

他说:婚姻不是个人的自由。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如果不是仔细看了新闻日期,我差点以为这是50年前的采访呢。

 

都2021年了!

 

人类都能去太空出差了,克隆技术早就出现了,这种陈腐的思想,为什么还存在?

 

结婚就为了传宗接代?

 

再发展下去,生不出男孩的女性,岂不是要被休?

 

该委员的建议,在网上引发强烈声讨。

 

“我们读书不是为了长大后回家乡服侍公婆。”



“我说脚怎么那么痛,原来被裹住了!”


“乡村女孩马不停蹄离开。”“别走好吗,跑起来!”


没想到,我湖南默默无闻的小县城,竟然以这样的方式上了热搜。
 
我仿佛看到,摒弃已久的包办婚姻,又有萌芽的苗头。
 
农村男性择偶难,是女性的问题吗?
 
到底是女性不留乡,导致男性打光棍?还是这些男性,根本没有吸引女性进入婚姻的资本?
 
说句现实的话,那些找不到对象的农村男性,都是被动“剩下”的。
 
不从他们身上找原因,却要求女性“献身”,我看不懂,但大为震撼。
 

该“建议”发出之后,响应者甚众。
 
有人写出了《“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很有必要》。
 
作者言辞更加犀利地指出:大龄男青年娶亲难,有几个原因。
 
一是结婚成本高,让大龄男青年望媳妇兴叹。
 
二是女孩不愿过穷日子。
 
综上,他认为社会开展“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很有必要,要让农村大龄男青年感到更幸福。
 
桌子是男性,但这话听着也挺刺耳。
 
首先,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要求高彩礼。
 
一个男性如果足够优秀,有长远的发展,女性会只着眼于彩礼这些事吗?
 
只有不够优秀又提供不了物质的,才会怪女性不愿吃苦。
 
如果有得选,谁愿意过穷日子?
 
难不成要受苦受穷,才是真爱,才能凸显女性伟大?


其次,“暖被窝”这种暧昧不明的词,堂而皇之登上刊物。实在令人咋舌。
 
一床电热毯能解决的事,为啥搞这么费劲?
 
还是说现在连遮掩都不愿意了,直接将女性=暖被窝+生育工具?
 
一张嘴就是“服侍”“暖被窝”,处处透露着对女性的物化。
 
农村女性们拼了命走出老家,去大城市找到自我,实现价值。
 
结果“一纸诏书”,就妄想她们回来无条件牺牲?
 
做梦呢?
 
非但留不住农村女青年,反而会让她们火速逃离。
 
说到底,是一以贯之的“男尊女卑”思想在作祟。
 

不可否认,农村男青年的婚姻问题确实严峻。
 
前段时间,广西陆川一份红头文件,要求统计农村中青年未娶媳妇人数,并剖析原因,提出对策。
 
很多人问:是不是要发媳妇了?
 
安徽最新人口数据库统计,2017年至2021年,人口出生率呈断崖式下跌。
 
育龄妇女人数逐渐下降,预计到2025年,平均每年减少20万左右。
 

这个情况,在安徽之外的省份,一样存在。
 
育龄妇女人数变少,意味着,单身男性会越来越多。
 
而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这个缺口变得更大。
 
农村男性结婚难的问题,或许会越来越严重。

这种现象,必定不是一朝一夕所致。
 
我认为,首先,是一些地区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
 
现阶段的适婚男性,多半是80后、90后。
 
他们出生时,正碰上计划生育。
 
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对于生男孩越有执念。
 
那个年代,超生和遗弃婴儿的现象,时有发生。
 
超生,是为了生男孩。
 
遗弃的,绝大多数是女婴。
 
中国新闻网给过一组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城镇男婴死亡率13.98%,女婴20.1%。
 
在乡村,男婴死亡率28.28%,女婴高达41.16%。
 
女婴生下来被溺死,被遗弃,司空见惯。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
 
一对夫妇为了将更多心血放在儿子身上,遗弃了出生没多久的女儿。
 
20多年后,寻亲栏目找到了当年的女孩,并让她和亲生父母进行了视频通话。
 
她已经被外地一对家庭条件更好的夫妇领养,生活得很幸福。
 
她的亲生母亲哭着说:妈妈对不起你,这么点大把你扔掉。


女孩笑着说:不,谢谢。我真的很感激,这是件好事。

 
她说的很真诚,却感觉讽刺。
 
对她来说,真的是好事。被重男轻女的亲生父母遗弃,却被有爱的养父母收养,变成开朗自信的人。
 
如果在原生家庭长大,她的命运,会不会是早早结婚生子,或者被家中男丁吸血?

所有很多农村地区从一开始,男多女少的局面,就决定了。
 
而且在一些“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偏远地区,是区别对待的。
 
今年5月份,一名老人撬开了女儿的家门,大摇大摆住了进去。
 
老人有两套拆迁房,因为儿子买了房子,需要还房贷。
 
老人为了减轻儿子的压力,将两套房子租出去了。
 
他无处可去,在没和女儿商量的情况下,撬开女儿一套空置房的门,住了进去。
 
闹上法庭时,老人坚称,按农村的习惯,女儿的房子,父母和儿子也是可以住的。
 
父母姐妹的,都是儿子的,女儿的,是全家的。
 
正是这种思想作祟,让很多男性责任感欠缺,因为有靠山。
 
这就是很多重男轻女家庭的缩影。


第二个,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男性本身,不够优秀。

前面写了很多男性因为有靠山,有父母作为依靠,所以容易养成“娇生惯养”的性格,读书和工作,并不会太过用力。

比如我的堂弟,出生农村,从小好吃懒做,读书不用功,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固定工作,现在成了农村大龄男青年,找不到媳妇。

他经常要我给他女朋友,我都不敢给他介绍,因为给他介绍就是害了那个女孩。

在农村,女性面对的是一条更为崎岖的道路,她们不得不逼自己更为努力,去走出农村。

在我农村老家,普遍都是女孩的成绩比男孩要好,考上大学的也更多,因为她们是没有退路的。

一个家庭的男孩和女孩,面对的命运是不同的。
 
女孩,一旦成绩不好,就只有一条路走,打几年工,早早结婚生子。
 
在这种环境下,努力读书,成了很多女孩的信念。
 
走出农村,才能摆脱既定命运。
 
而男孩打小就知道,父母为他们的将来做了很多准备。
 
成绩好的,砸锅卖铁也会供他。
 
不愿学的,早早替他找关系谋个差事,或者学门手艺。
 
再不济的,父母也会给他张罗媳妇,出彩礼建新房。
 
相比女孩,他们生下来就有很多选择,努力读书出人头地,不是必要的选项。
 
于是他们在农村或县城,安然长大。
 
到了适婚年龄,他们惊奇地发现,找不到对象了。
 
一大批优秀的女性,通过读书或工作,涌入城市,安家落户。
 
他们把眼光投向另一批没走出去的女孩,却发现女孩少,竞争对手多,结婚成本越来越高。
 
他们没有走出去的本事,也没有吸引女孩的魅力,“剩”下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够优秀。
 
这才是农村未婚男性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
 
因为重男轻女,导致男多女少。
 
又因为女性不受重视,导致她们破釜沉舟,一心要离开乡村。
 
留在乡村的男性越来越多,女性越来越少。
 
最后,催生了“服侍男性”“暖被窝工程”等建议的出现。
 
还真是一环扣一环,命运的安排,真是讽刺。
 

 
茨维格说,他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价格。
 
当年在父母宠爱下,丧失了斗志的男孩们,成年之后,为过去的一切买单。
 
而那批通过努力,走出乡村的女孩,在多年之后,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这就是努力的意义。
 
不再被谁左右,她们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主动权。
 
奉劝想要解决男性择偶难问题的人:
 
避开现实问题谈牺牲,都是耍流氓。
 
与其劝女青年回乡“献身”,不如鼓励男青年进步。
 
否则,即使勉强在一起,最终,也会因为跟不上对方,再次陷入被动。


《简爱》里说:
 
必须保持永远与对方不分伯仲、势均力敌,才能长此以往地相依相息。
 
毕竟,婚姻不是做慈善,太弱的对手,终究令人疲倦。

 
◇  参考来源:
九派深度《“解决农村男青年择偶难”,提案委员:单身男年纪大生病了没人服侍》
澎湃新闻《马上评|谁也不是谁的“暖被窝”工具》
中国新闻网《中国女婴死亡率高于男婴 重男轻女观念作怪》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悉尼星尚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