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背黑锅,大公司赚钱又要踢我? 作为澳洲代购,我也是B了狗了

2016年10月24日 萌博士折扣



半年前,随着《欢乐颂》的热播,你们的女神刘涛一句“我不会中式早餐”就让澳洲Weet-bix全谷物早餐麦片火了一把
  • 代购们抢疯了!

  • 14刀的麦片卖到国内瞬间炒到50刀!

   有图有真相↓ ↓ ↓ 


    • Sanitarium是澳洲谷物类早餐食品的领头羊,而Sanitarium在市场上最为大众认可的品牌无疑是Weet - Bix,这一系列的产品也成为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营养早餐。

    • “代购”崛地而起,近几年尤其火热

    • 据悉,澳洲有约4万名中国“代购”,中国消费者以人民币支付给代购,而代购用澳元购买商品然后寄回去,代购通过将婴儿配方奶粉、维生素和化妆品等澳洲产品等销往中国,每人每年可收入4-10万澳元。

  • 朋友圈和微博的打开方式是介样的↓ ↓ ↓ 

  • 代购生意火热的时候,他们做梦都笑了!!

  • 代购火爆到以至于由于担心代购扫货引发缺货,去年澳大利亚大型超市Coles和Woolworths不得不限制每位顾客最多能购买的婴儿配方奶粉罐数。

  • 厂商“过河拆桥”设法排挤代购

  • 燃娥!

    好景不长!


    据澳大利亚新闻网10月20日报道,目前,澳洲“代购”群体正面临着被排挤出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多的厂商希望越过代购,寻求建立直接打进中国市场的销售渠道。


    今年3月,澳大利亚公司Swisse入驻中国电商网站天猫(Tmall),但Swisse的野心还不止如此——计划在未来18个月开设实体店。“我们希望消费者有一个能与我们的品牌发生直接关系的去处,”Swisse销售总监迈克尔•霍华德说。

    小编不得不说,这是在全方面围剿代购啊!!!

  • 澳洲代购的黄金时代面临终结,代购一族表示蓝瘦!香菇!

  • 澳洲代购且行且珍惜

  • 但素,厂商真的可以完全摆脱代购顺利打入中国市场吗??

    看看他们怎么说↓ ↓ ↓ 

  • 总结下来就是无论如何挤压代购群体生存空间都是一件不明智的事。

  • 一个曾经从事过三年代购服务、如今已转行做合法零售商的蒂姆,在悉尼开了六家针对中国游客的商店,专门销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产品。创业之初,他也通过微信和淘宝等进行推广,但不久便发现,代购销售模式所存在的局限——“因为代购就一个人在做,就像一个在澳大利亚单干的经销商,对于商业来说,这种模式太局限了。”

  • 这些经历让我想起萌客小编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

  • 我们的留学生涯,没想到最后都变成了这样……


当年离开祖国踏上异国土地时,
我们雄心壮志,
想成为科学家,医生,青年精英……
没想到时间匆匆,斗转星移,
我们先后被培训成了:
厨子,
壮士,
家具组装小能手,
以及……

代购。



现在在海外圈里说起中国人代购,很多人会露出一副一言难尽的表情,跟国内的大家说起城管似的。

至于原因, 一方面当然是因为现在做代购的人多了,而且国内对海外代购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难免就会对本地人造成冲击,最有名的就是包括澳洲在内的很多奶粉大国的“奶荒”,本地宝宝被抢到没奶可吃,自然造成了当地人的不满情绪。“代购大肆囤积奶粉,当地妈妈为宝宝跑十家超市都售空,当场落泪”之类的新闻更是已经成为很多媒体的固定头条。

以下内容来自2016年02月03日新浪财经发表的新闻:
海外奶粉代购急坏澳洲家长 澳政府声明不会限购
“2016年初,澳大利亚的妈妈们愤怒了,她们抱怨说,无法在当地超市的货架上找到“贝拉米”婴儿奶粉。一名居住在悉尼的妈妈在社交网站上发文称,找遍了20公里以内的所有高斯超级市场(Coles)都没能买到贝拉米奶粉。为了寻找该品牌奶粉,另一名居住在墨尔本的妈妈跑了15家商店。

还有澳大利亚妈妈在社交媒体上贴出有人在墨尔本超市“扫荡”奶粉的照片。照片上,4名亚洲面孔的顾客推着装满两大购物车的罐装婴儿奶粉在超市等待结账,拍摄者是家住墨尔本的海伊。这名妈妈去超市给宝宝买奶粉,发现货架空空如也,眼见4名亚洲面孔的人“狂扫”50多罐婴儿奶粉,就连尚未摆上货架的3箱奶粉也被显然是同一伙的人“盯守”住了。想到正在饿肚子的宝宝,海伊忍不住怒发照片,目标直指“罪魁祸首”代购。

海伊将这些照片发到自己的脸书账号上,没有多久就获得6000多个赞、2500次转发及2400条评论,看来代购们真的惹恼了澳大利亚的妈妈们。”

还有就是很多人觉得,代购们在各大超市药店拼杀扫荡的身姿过于“骁勇善战”。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商家们也看准了市场火热,自然也是坐地起价,各大保健品牌接连大幅涨价也丝毫没有影响购买者们的热情。这自然是成为压垮愤怒本地消费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说句公道话,这事情真的不能100%全怪代购们。澳洲政府一直没有给出一个标准化的规定,商家们又一直在收益和当地顾客权益之间来回摇摆,最后这个锅自然就是被扣在了代购们头上。

但是!

每年依然有大批的同学们
主动 or 被动的加入代购的行列。

说实话,代购也挺不容易的,
大家大部分也只是想要自己赚些钱,
补贴一下房租生活费。
小编时常看到瘦小的姑娘拖着一大包保健品挤公共交通,勒的手臂上都是红印子。
也是挺辛苦的。

那么代购们又遇到过哪些心累的事情呢?
年轻的全职妈妈@非非猪猪D在天涯论坛上吐槽了她在澳洲做代购的心累:
心累一:吃力不讨好
要在澳洲代购,首先是奶粉!正是这个需求最旺的奶粉偏偏限购,经常朋友一要就是两箱,这不跑个几个药店超市买不下来啊!运气好的,可以在一个shopping centre 搞定,运气不好的还得再开车十几公里去另外一个购物中心找!遇上断货厉害的,那是得找几天啊!
  
好吧!能买齐已经不容易了,寄出后还要有足够的耐心解答各种疑问!“奶粉中途不会被调包了吧?听说现在被换的奶粉也挺多的噢!”朋友,已经在奶粉罐做好各种记号,照好各种照片,防调包标签也贴了,我真没力气再解释一遍!“淘宝的价格好像还便宜一些呢”尼玛,这是朋友么,近17澳元的可瑞康三段奶粉,12澳元一公斤的邮费,不计为了六罐奶粉跑断腿的11路“车费”和汽油费,原价报上,还和某宝比较,就那么一两块澳元的差价,我真心想说,朋友我们割席吧!澳洲买一瓶水也是三澳元呢!

 最要命的是一些朋友的朋友,半生不熟,经常是发一张照片来,“这个款式很好看噢,能帮我买这件衣服吗?”澳洲牌子何其多,茫茫衣海怎么找?“我就要这个牛仔裤,这个颜色膝盖有洞”还有些直接口头描述“能找一双阿迪的鞋子吗?黑色或者白色”继续追问要那个系列,或者最少给我一张图吧。“我也不知道耶,就想要一双黑色或者白色的,你看着办吧”我欲哭无泪啊!

心累二:被当成免费导购
还有些准妈妈们,以来就一句话,能帮我列一个新生婴儿用品的清单吗?最好有几个牌子一块,有价格可以比较一下!好吧,我承认我很好心,网上看,实体店比较各家药店超市价格,辛苦忙碌两天给出清单,最后妈妈就轻飘飘来一句,“好哦!我再看看”于是,于是就没有于是了!好心酸,有没有啊!

心累三:各种伪代购,伪同行
为了朋友们买东西方便联系,于是开通了微博和微信!因为做代购实属兴趣,没有想过以此为生挣多少钱之类!先说那些不厌其烦做推广的,提供僵尸粉的,不停艾特,不停私信,真的很讨厌!再说那些在微信微博留言可以提供名牌包名牌鞋的各类厂家,心里不寒而栗,这微博微信上有多少是真正生活在国外,提供正品货的代购呢?

接着就是各种代理找上门,代理圈里形形色色的人,很是混乱!有的人明明在国内,却谎称定居国外十余年,图片神马的当然找别人照了给他!还有些代理同时好几个账号,意大利皮具,美国奢侈品,澳洲ugg,全都是他一个人在做!产品是否正品这个见仁见智啦!有的便宜的东西可以找在澳洲的代购寄,贵的呢?半真半假,很是能瞒混过关!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做代理的,都是打着代购的名号为赚钱而去!各位妈妈们,找代购一定要认真区分啊!

同行之间也有恶语相向的时候,听一位也是在澳洲做代购的朋友说,在她的微信圈里有个做日本代购的妈妈A和另外一个做日本代购的妈妈B开战啦!原因就是B把A在微博上的粉丝都关注了一遍,有人向A询价时,B就私信询价的人,给出更低价!哎,行行有败类!代购就是一两辛苦钱,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呢?



心累四:EMS我问候你大爷
前段时间坑爹的EMS事件我就不说了,物品”被损坏“”被偷盗“事件屡见不鲜,发生事故了,客户到头来怪的还是我们代购。


作为常年背黑锅,实际上却真的为国内消费者带来实惠的代购们! 到底何去何从?对于澳洲代购可能逐渐消退的情况,大家是喜闻乐见“再也不用被代购刷屏了!”还是“蓝瘦!香菇!”呢?


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精彩评论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