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人大呼后悔生二胎,澳洲却令女人想生孩子......

2019年02月17日 今日澳洲



之前有一篇很火的文章:

《我月薪5万,可我后悔生二胎》



文章大致讲述了一位中产妈妈的故事:


这位妈妈自己是公司元老兼骨干,月薪5万以上,老公在外资工作,老大已经上小学。


老实说,这样的家庭环境较之于大部分人来说,算是比较优越的了。加上周围的人都开始生二胎,这位妈妈于是也“随大流”生了二胎......


于是,噩梦开始了。生完二胎后,这位妈妈就过上了这样的日子:


没睡好就要起床、

早上还要哄好老小再去照顾老大、

一边上班一边挤奶,

晚上还要一边喂奶一边照顾老大学业…




用这位中产妈妈的话说:



在文章中,这位中产妈妈说:


给我第二次机会,

我绝对不生二胎!



虽然中国已开放二胎政策多年,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选择不生二胎,甚至不结婚生子。


1、不愿结婚生子是“国际共同难题”

日剧《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讲述的是两个恋爱经验为零的男女之间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这部电视剧的内容并非天马行空,它揭露出了日本社会一个常见的现象: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生子,社会少子化甚至无子化,人口老龄化加剧…



韩国也正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韩国首尔名牌私立大学——东国大学,甚至开设了一个“婚姻家庭课程”。



这堂课致力于帮助年轻人学会处理感情问题,希望他们终有一天能找到人生的另一半。


据统计,2017年,韩国的新生儿出生率创历史新低,平均每个妇女生育1.05个孩子,远远低于保持人口稳定而需要达到的2.01;


2015年,日本的出生率为:平均每个日本妇女只生育了1.41个孩子;


2016年,中国的生育率是平均1.05。


为了保持社会人口结构稳定,妇女的生育率应该在2.01-3以上。


有人认为,中国的生育率低是中国迈进发达国家的体现。


这确实有道理。恩格斯说:婚姻是私有制发展的产物。如今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现:即便没有婚姻,也照样可以满足个人自身需求。要满足情感需求,谈恋爱就可以了,要养老,靠养老保险和退休金就可以了。结婚?还有必要吗?



2、生孩子?太累!


不过在东亚中日韩等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妇女们不愿意生孩子,归根究底还是因为:


生孩子,太累!


对于生活在东亚国家的妇女们来说,生孩子本身固然痛苦,但最痛苦的还是养孩子。


前段时间,沉寂已久的韩国女演员张娜拉拍摄的一则微电影意外走红网络,因为她还原了一个全职妈妈的真实生活:


吃饭时,孩子忽然哭闹,只好一边吃饭一边哄孩子;



忙碌了一天已经筋疲力尽,但还接到老公的信息说“不回家吃饭了”,瞬间,这位已被孩子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妈妈当即崩溃大哭…




这则短片,的确说中了很多妇女的心声。


以韩国为例,韩国是一个绝对强调男权的国家,传统文化要求:男人必须养家糊口,因此全职奶爸是不被认可的,会被当成“吃软饭”,“老婆养的”;


即便韩国为了鼓励生育,承诺男人也可以陪产假,并开出40%的原工资,但只有2%的男人愿意去做…



这当然也与韩国的职场文化有关。在韩国,员工就得“拼命”。韩国平均每年工作时间是2113小时,在经合组织发达国家中算是第二高的。


员工比老板早下班,会被认为是懒惰;而如果员工更“顾家”,则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呵呵,什么狗屁观念?

试问在这种文化之下,

谁想当那个被认为是

“不务正业”的人?

又有谁愿意结婚生孩子?

家庭和人的情感如何不畸形?



3、在澳洲,你会想要孩子。


实际上,几乎每个发达国家都在发展这条路上,遭遇过没人愿意结婚生子的困境。能不能改变困局,关键就看政府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倡导和引领人们观念的改变。


根据中情局统计,2017年,澳洲生育率为每1000名妇女平均生育1.73个孩子。虽然还是略低于安全水平,但相比东亚国家,澳洲妇女的生育率已经算很高了。这要归功于澳洲政府在这方面下的“苦工”。


而澳洲去年一项调查也显示:大多数40岁的澳洲人想要在现有的孩子的“数量”上,再多生1.5个孩子。



要知道,在国内,40岁生二胎,都会被当成是“高龄产妇”,会有一堆人开始啰嗦:这么大生孩子,没养大就需要退休了,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等等…


但为什么澳洲人不这么想?

这主要还是社会观念的问题。


在澳洲,社会不仅不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全职奶爸/妈妈,甚至会设立很多便利:


比如前段时间,马伊琍在微博上狠批中国的母婴室“形同虚设”,甚至连个干净座位都没有,很多时候在女厕才能找到电动吸奶器需要的电子插头,还因为在隔间里太久被敲门,很尴尬;



这个吐槽也同样得到了许多娱乐圈中妈妈级别人物的支持:当时,提议机场建设母婴室的呼声,甚至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第二。


然而马伊琍想要的母婴室,其实澳洲随处可见。


在澳洲的商场,母婴室随处可见。母婴室不仅是一个单独的、不会被占据的私人场所,里面一般还配备齐全,至少会有马桶、隔板和足够的空间,并且经常有人定时清洁......



给全职妈妈们足够的隐私和方便,折射出澳洲善待全职妈妈们的一面。


另外,在社会风气上,澳洲一直秉行“工作归工作,生活归生活”,下了八个小时的班以后,雇员就不需要再为老板负责,而是可以放心回归家庭。


甚至是,在澳洲,父亲为了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选择辞职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为了陪伴妻儿而辞职的前Domain总裁Catalano,以及之前宣布为照顾家庭而选择辞职的Perth年轻议员Tim Hammond。



在澳洲,社会绝对不会要求个人因为工作而放弃家庭,甚至东亚的价值观在澳洲就完全不被认同。如果一位父亲不陪伴子女而醉心于工作,会被认为是对家庭的不负责。



之所以越来越多澳洲人愿意生育子女,是因为澳洲政府对父母的补贴政策也是很到位的:


在员工问题上,澳洲也绝对保证已经生育的员工们的权益:如果父母因生孩子而离职可以获得每周$657(税前),最高18个星期的补助工资发放。与新生儿补贴二选一。


不但如此,澳洲政府还获得了提议将带薪育儿假从18周增加至20周,一般女性可因此多领取1300澳元的补贴。


为了鼓励男性也来负担育儿压力,澳洲政府还推出了父亲或伴侣福利(Dad and Partner Pay):父亲因照顾孩子申请的无薪假期,可以获得每周$657(税前),最高两周的补助工资发放。


在澳洲,如果有企业借口女性雇员怀孕而解雇她,将要遭到监管部门的重罚!



开放而尊重的社会风气以及政府不惜重金的补贴共同作用,使得越来越多澳洲人愿意回归家庭,生儿育女。


需要强调的是,澳洲这些福利政策,不仅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的。在澳洲,如果是打过疫苗的孩子上学,都会给父母带来各种补贴;这与新加坡有着天壤之别。


曾几何时,新加坡为了鼓励生育,推出了“生娃就送奖金”的政策,给生第一胎的家庭奖励6000美元,第二胎奖励6000美元,第三胎奖励8000美元…


但,对于家长来说,这几千美元对于未来十八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养育,简直杯水车薪!


而在澳洲,生育了孩子的家庭,是可以获得退税的。并且在7月2日新的育儿补贴政策实施之后,年收入在18.5万以下的家庭,育儿退税是没有上限的;


针对年收入在18.5万以上的家庭,育儿退税的限额也从7500澳元上升到了10000澳元。


所以,政府这么多福利,澳洲从社会风气上就实现了最理想的“优生优育”: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甚至富裕家庭的夫妻愿意多生育孩子,因为生育孩子越多,代表他们获得的福利也就越多。有那么多补贴金在手,至少可以请个保姆,来避免像张娜拉剧中那种崩溃的情况吧。




写在最后


社会风气的形成是漫长的,这需要依靠政府去导向,这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于什么时候我们能拥有一个长远的福利政策、一个长远的承诺,谁又知道呢。

 

——The En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