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ing】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想红?

2018年02月18日 悉尼ing


 

前不久,一个德国留学生通过@微博大V不科学酱,讲述自己被“撒旦教”威胁大事情,并称自己报警后警方称“可能是恶作剧”,在求助我中国大使馆后,大使馆表示“无能为力”。


事情的高潮来自于11号最新的一篇更新,该博主又发来了这位女生的最新投稿。投稿内容表示,她虽然换了一个城市,依旧阴魂不散,那群人依旧在门缝里给她塞纸条,甚至半夜敲门、锯锁。


最终,网友通过图片中大蛛丝马迹揭露了发布者大骗局,最终当事人表示自己确实是造谣,事情最后被证实是虚惊一场,而大使馆也未接到类似求助。

相信当事人一定会遭到法律的追究。可究其原因,想出名,成了这场恶作剧的直接导火索。


如今的年轻人,比任何时代的同龄人都想出名。

他们通过网络直播、真人秀节目、自媒体等形式,绞尽脑汁想把自己打造成“明星”

其中不乏走歪路的人,以自虐、扮丑、造谣等不道德甚至违法行为吸引公众注意。

这些人究竟怀着什么样的心态?


数百万中国人在网上直播自己的真人秀。

“直播的井喷”为渴望成为明星的少男少女提供了一条“捷径”,其中伴随着许多乱象。

除了直播,传统的真人秀、自媒体也发挥着“余热”。细心的观众可以在不同电视台选秀节目中发现面熟的“回锅肉”。

微博、知乎等自媒体平台上时常上演热门事件“大反转”的戏码,很多都被查实为炒作,图的只是出名。

所谓“想出名”,就是让更多人知道你的名字,知道你的存在。

这种心态目前愈演愈烈。


究其原因,其一,这代人生长在物质富足、思想开放的年代,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天生有一种耐不住寂寞、热衷于社交、喜欢与人互动、希望表现自我的劲头。

其成长过程相对比较宽松,创造力强,但亲和力较弱,所以更喜欢“刷存在感”,炫耀获得的青睐,以满足虚荣心和填补空虚、孤独感。

其二,自恋文化作祟。

西方个人主义思潮的涌入,让很多人开始反思传统文化中内敛自谦的民族性格。

但不少人在反思中矫枉过正,使得自恋成为一种流行病

想出名的人要么不被身边人认同,要么人生失败得不到自我认同,因此心中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希望得到一个心理上的拥抱

这些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心中会“报复性”地生出自恋感,并疯狂地追求出人头地。

而文化层次的限制,使其只能通过另类的方式寻求出名。

其三,思考的退化带来精神空虚。

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有一种漫无目的、百无聊赖的感觉,最终什么也没得到,

这是选择标准和价值取向缺失的表现。

不少年轻人甚至中年人看到别人轻而易举成了明星,就以此作为价值取向去追求。

其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十几年前,年轻人想出名比登天还难。

现在,选秀节目的推出让一些有才华的人有了出名的路子无才的人也可以哗众取宠。

加上社交媒体、直播平台能让人们无时差地展现自己,有时出名就在一瞬间。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如果多数年轻人都在追求出名,就会让文化精神枯萎。

科学家努力寻求科研上的突破,能够在科学史上留下一笔财富;

医生希望成为名医,缓解更多病患的痛楚;

作家、艺术家、音乐家试图用作品表达对这个世界的思考,让自己的作品流芳百世。

这些人更多是为了大众的福祉,精神境界高得多,也更容易达到心理学上的自我实现。

或许我们每个普通人难以拥有这样的思想内涵,但也不能走在娱乐化、肤浅化的出名路上一去不复返。

将青春的躁动宣泄到更有价值的地方,把感知和理念应用到现实中去,才不至于成为虚幻、速食世界的傀儡。

 

素材采写:七喜

>>>>

推荐阅读


ing推广

悉尼大小事,每日推送
每天定时推送,悉尼生活娱乐资讯
卖萌搞基无下限,吃喝玩乐送福利
悉尼ing
www.sydneying.com
微信号:sydney_ing

长按二维码扫描,立即关注悉尼ing!
悉尼ing广告咨询:[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