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才看国产青春片!你们全家都看国产青春片!

2016年10月18日 萌博士折扣


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拿下了7.26亿票房的成绩,由此也拉开了国产青春片轮番轰炸的序幕……
青春是个美丽的词汇,
然而青春虽然易逝,
但怀念青春却永远存在,
而对于青春的那份怀念,
放在屏幕上就成了“青春片”。
这部剧,也是让你想去了那个为了喜欢的人默默改变的自己。
这部剧,也许让你扼腕叹息那些年你错过的和错过你的。
这部剧,也许让你想起年少好友间没心没肺的欢笑与眼泪。
而当对于青春的那份怀念,
放在国产屏幕上就成了独一无二的

“国产青春片”!!


打胎三部曲:
致打胎、同桌打胎、打胎那年
青春片不再展现青春的懵懂和年少的期许,一水儿的不闹、不颓、不分手、不堕胎、不叫青春片。正像影迷吐槽的那样:“还没毕业的小屁孩儿,你有一分钟时间看看书么?谁的青春整天三角恋、堕胎、车祸、失忆、高位截瘫?”

《致青春》里女神阮莞冷着脸亲自陪自己的小三去打胎,然后转身回来对自己的渣男友说了那句“只此一次,下不为例”的经典台词;

《同桌的你》把人流情节作为了男女主角走上爱情巅峰的铺垫;

而到了《匆匆那年》,女主角倪妮打胎时选择“我不用麻药”,对劈腿男主彭于晏进行了伤人先伤己的毁灭性报复。

每每看到这种打胎的情节,小编就是蒙B脸,为啥青春的灿烂、迷茫和痛苦,都要一定是身体的痛,一定要有一个意外小生命的消逝才算正宗。

小编就想问问,在你的经历中,真有那么多人打胎吗?既然没有,或者很少,就别怀疑自己的青春。
导演和编剧,没有人告诉你们要尊重生命么?或者是你们拍青春片的目标是:

控诉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缺失!?
永远超龄的“青春片”演员
既然是青春片,最起码的要求是演员足够青春吧!在青春面前,青涩的演技都尚可原谅。

现在青春片的男女主角,顶着张青春已不再的脸还要硬生生的把自己塞进高中生的校服中。
那么,并不年轻的如何才能更好的演大学生?

答案是:靠柔光!全片柔光打得那叫一个彻底。事实上,用柔光来模糊演员的年龄,几乎成为所有青春片公用的镜头手法。

《匆匆那年》中彭于晏穿着高一学生的白衬衫,真想问一声导演,谁家青涩少年有这么健硕的胸肌?

《万物生长》中韩庚的脸也以大量柔光打出青春期少年45度的明媚忧伤,更不用提此种翘楚的《小时代》。
没有柔光~~伐开心

每当看到三十多岁的演员,还要扮高中生,小编内心已翻过千万白眼~
模式化的剧情设置
永远不好好把话说明白:

事实上,很多青春片在男女主角矛盾的设置上,都让人吐槽无力。

男主角一般是:
我不说我不说我不说你也该明白!
女主角却是:
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你也应该说明白!

“事情不是你想得那样!”
可是哪样你又不说!

《匆匆那年》里,全世界都知道彭于晏喜欢谁,偏就倪妮一脸的“我不相信不明白”。

《何以笙箫默》里全世界都知道何以琛在等赵默笙,赵默笙就是一脑子的“你肯定喜欢何以玫!”

明明观众早就明白这点儿破事儿了,女主角就是一脸的我不明白不懂不相信!

姑娘,请问你的智商呢?

然后就是扇耳光这样的必备情节,对于小编这种长这么大都没有扇过别人耳光的姑娘。真是恨不能生活在国产青春片中。

当其次就是扇耳光的场景,扇耳光的时候必须男一男二女一女二都在场,必须慢镜头。扇耳光前需要集齐所有人召唤神龙吗?被扇耳光的人一定要用一只手捂着脸满眼的不可置信瞪回去吗?
在小编看来:

那些看了国产青春片就大呼只有漂亮的人才有青春的朋友大可不必如此。
青春应该是是和同桌猜拳决定谁去打水的课间;
青春是一下课就睡倒一片的教室;

最美好的,当然是上学的路上,偶遇了喜欢的人,他笑着摸了我的头。

青春有太多的事可以做,太多的经历需要去感受。没有做过这些事的青春才真的是被狗吃了呢!

如果有一天,你的澳洲留学故事将拍成一部青春片?那么在你看来有哪些必不可少的镜头呢?

是和朋友一同通宵写essay?
是周末约上三五好友的自驾游?

又或者是每一滴挥洒在打工的餐厅,

咖啡店或者超市的汗水?


快来告诉萌客,澳洲的你,是怎么定义自己的青春?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