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兮兮
责任编辑:马家辉
本来转自:北美报告
微信ID:Canadanews
不久前,海外主流媒体高声向一位华人道歉的新闻引众人纳罕。究竟发生了什么,令各大外媒网站齐齐刷出罕见标题:Apology to Mr Richard (ZuWen)Yuan ?
英国老牌报刊《Daily Mail》以及美国著名媒体《纽约时报》均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向华人道歉。
此话听上去有五分诚恳,也有五分傲慢。
因为这声“对不起”,不足以吸干外媒对于华人荒诞报道的水分。但我们之所以选择重视这第一句“对不起”,甚至为此跨洋召开加澳线上论坛活动,便是为了获得经验与反思,冀带领海外华人群体更有力地对西方抹黑言论说不。所谓宁鸣而生,正是这个道理。
温哥华时间9月24日(今天)晚7点,由加拿大华人联合总会主办,加拿大乐活网独家媒体支持的“澳大利亚华人反抹黑行动的启示”论坛活动在ZOOM线上平台展开。
今日参与论坛的嘉宾包括:成功“逼”主流媒体道歉的澳大利亚华商、澳中企业家俱乐部主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友导师袁祖文(ZuWenYuan)先生;澳中商业峰会主席杨东东先生;BC省省长华裔顾问、加拿大华人联合总会会长牛华先生;加拿大BC省注册律师、加拿大百人会理事钱路先生;1029企业俱乐部执行主席顾军刚先生;本次加澳华人连线论坛活动发起人、新趋势地产公司经纪Amy Zhang女士,以及自由写作者辛上邪博士。主持人则有幸请到加拿大百人理事会研究部主任张康清先生担任。
首先,袁祖文先生以极其清晰的逻辑思维,为我们梳理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在论坛活动结尾给出诚恳建议,包括充分调用法律手段以及媒体资源等,内容值得澳大利亚、加拿大乃至全球华人反复思考与学习。
袁祖文先生
今年疫情暴发后的4月8日,一架由袁祖文、邝远平、杨东东等澳大利亚侨领成立的澳中慈善总会,以及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所共同包下的商务航班,首次由解封的武汉飞赴悉尼,欲助澳大利亚度过疫情艰难时刻。疫情暴发之初,他们也曾多次献出爱心,无偿从悉尼输送物资至武汉。然而,正是这艘飞机令袁祖文先生数月来深陷舆论漩涡。
袁祖文先生介绍称,飞机来悉尼满载着珍贵的抗疫物资,回程的时候满载着澳洲的三文鱼、牛羊肉、成人奶粉等的物品,很多都捐赠给武汉抗疫一线。起先,澳中慈善协会希望整个新闻低调处理,等待所有活动结束后再发表通稿,以免海内外媒体误读。未曾想,如此谨慎,仍被抹黑。
谁知5月1日,澳媒7号台“7 News”就率先在未曾了解实情的前提下,大肆采用新闻碎片,主观臆断的言论和极富歧视色彩的标题报道了这起事件,于是一艘带有“现金、新冠病毒、婴儿奶粉(暗指中国人=奸商)”的恶意标题党新闻就出现了,文内不时穿插中国人在澳大利亚抢购奶粉的照片。
令人更为愤懑的是,整个报道过程中,事件主人公袁祖文先生或澳中慈善协会只是在那篇英文报道截稿前的一小时内才接到7News媒体的采访电话,罗列11条指控,袁先生在一小时内直接书面明确回复所有11条指控都不正确的情况下,他们为什么不能待核实清楚后再发布,而是一意孤行地发出这种耸人听闻,毫无道德感的新闻呢?还有,袁先生与澳大利亚现任总理以及其他政要的多张合影与这条新闻有一毛钱关系吗?
新闻在海外病毒式传播,Daily Mail、《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相继渲染报道,将袁祖文先生塑造成打着慈善幌子发国难财、囤积居奇的华人奸商,试图进一步激起本地人士对华人群体的厌恶情绪。报道上述内容的网站还包括NEWS.com.au、Sound Health、印度英文媒体等。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国家华人媒体也趁机“蹭起热点”。
很明显,这种无中生有的言论对袁祖文先生及其家庭造成前所未有的伤害,令当时一腔热血办好事的人寒心,更让促进中澳友好交流的华人团体遭受严重挫折。
面对缺乏事实的污蔑性、带节奏报道,澳中慈善协会没有像过往很多被抹黑的机构和华人一样隐忍,而是坚决支持袁祖文先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将澳媒这一恶意造谣的行为诉诸法院。
袁祖文先生从抹黑文章开始冒头的那天起,就聘请了经验异常丰富的律师,并指导收集证据、起草文件,将“7 News”、Daily Mail等媒体一一告上法庭,同时附带一定民事赔偿以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袁祖文先生表示,唯有到达三个条件:删稿、道歉、赔偿,否则绝不同意和解。
委托律师启动诉讼程序一个多月后,澳媒7号台首先顶不住压力,与袁祖文先生的律师联系庭外和解作出赔偿,并在媒体版面上向袁祖文先生公开道歉。
没多久,Daily Mail澳大利亚版又在周末版头版显著位置向袁祖文主席公开道歉,这不仅是袁祖文先生个人胜利,更是澳大利亚华人社区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这一胜利极大鼓舞了海外移民,在自身利益受到损失时,勇敢地挺身而出,捍卫自身的正当权益,与抹黑和造谣者斗争到底。
但袁祖文先生又表示,如今海外被污蔑造谣的华人及企业不计其数(类似上图),他们的沉默给了媒体可乘之机,令他们逐渐丧失新闻道德的基本底线。
这些问题引发了加拿大等华人群体的担忧。对此,今日参与线上论坛活动讨论的嘉宾也逐一发表了深刻看法。
加拿大华人联合总会会长牛华先生表示,之所以支持这次论坛活动,一是因为天下华人本就是一家;二是因为加澳两国的司法体系、意识形态、生存环境乃至华裔人口占比都非常相似;三是因为加拿大华人这次疫情期间也给武汉运送了无数物资,而且BC省省报还一度用“China Virus”这种歧视性标题大做文章,遭到本地华人的联名抵制,最终无奈撤下版面。上述原因,令他觉得加拿大华人极有必要为袁祖文先生的行动背书。
牛华先生
同时,他总结袁祖文先生诉讼成功的原因:
1、态度明确,捍卫自己的权利;
2、准备了充足的法律诉讼资金;
3、袁先生本人思维条理清晰,有知识点和理论依据,充分了解西方媒体的行为漏洞,同时与澳大利亚顶级的律师团体合作良好。
牛华先生希望加拿大华人能吸取袁先生这次的智慧与经验,加强加拿大与澳大利亚华人群体的交流,凝聚全球华人的团结精神。
而温哥华1029企业俱乐部执行主席顾军刚先生,也是歧视性报道的受害者之一,他曾多次被Globe And Mail等西方媒体抹黑报道,并承受不少负面影响。
顾军刚先生
顾军刚先生谦虚地表示,自己今日是带着请教的态度来聆听这次论坛,希望学习袁先生与西方法院和媒体打交道的方法,尽力避免今后遭受不公平报道,捍卫自己的权利与尊严,懂得以当地规则来更好地经商及生活。
澳中商业峰会主席杨东东先生则谈到,西方媒体抹黑华人的现象在各国都存在。他称赞袁先生的勇气,毕竟所谓“神秘班机”的报道给袁先生亲友及合伙人造成了情感、经济等多方面的严重损失,但袁先生最终仍鼓起勇气不惜变卖家产筹集资金,只为有足够底气打赢这场官司,为自己,为家人,也为海外华人争来一口气,这一点是非常值得钦佩的!
杨东东先生
杨东东先生表示,自己至少被西方媒体抹黑不下五次,就在上月他再度被澳大利亚报道污蔑。这一次,他下定决心再也不忍了!坚决依靠法律途径,为自己换来迟到的公正。
他相信袁先生之所以能成功,还源于他深入西方群体社会,请到了熟知澳大利亚政府运作的顶级律师,因此他建议加拿大华人打官司时,可以多请专业的西人律师,毕竟他们对该国的运作体系更为熟稔。但他同时建议五眼联盟国家的华人群体,最好不要大规模聚集活动,而应以个人形式提出诉求,以免受到不利影响。
稍后,杨东东先生解释称,自己刚刚对于选择律师的表述不太准确,原意是建议以专业能力来筛选。同时再次提醒大家接受公众采访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能短时间内保持缄默和理智也是很好的。
加拿大BC省注册律师钱路先生深深肯定了袁先生这次以法律途径换来道歉的行动。不过他说道,律师不应只考虑肤色,而应以专业角度衡量。他认为,加拿大不仅“抹黑”现象突出,“抹红”现象更为厉害,对于这类现象,钱路先生近日提出了诉讼,可惜在加拿大运作得不理想,而且诉讼资金很快就用尽了,所以他很欣慰澳大利亚能获得本次诉讼胜利,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继续打官司的鼓舞,以及在加拿大诉诸法律的反思。
钱路先生
加拿大本地著名撰稿人辛上邪博士评价袁先生是“硬汉子”,因为她也在本地加入了反对对华人群体抹黑的抗议活动,尽管只是参与了外围工作,却也导致体力不支,可见其中需要耗费很大的心力。
她同时表示自己遭遇许多来自华社内部的阻力,反映出华人身份认同的阻力。一些人对“Oversea Chinese”这种身份表示抵触,认为自己是加拿大人而忽视自己的华裔身份。一些人则认为自己是移民,遭受歧视是“正常现象”。辛博士表示,本地华人在看待自身态度上十分分裂甚至消极,如果一直这样,华社仍将难以融入海外主流文化体系。
辛上邪女士
现在加拿大第二波大流行开始了,若我们不教育自己的小孩正确看待华裔身份问题,当他们在学校受歧视时又该怎么说呢?说自己不是华人吗?辛博士说,“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果不能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那他的人生可能不会十分安宁。同样,一个华人如果不能与自己的原生文化、与自己的祖籍国和解,那他的内心也不可能真正的安心和幸福。华人重视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是雄鹰。可是只懂得低头刨食的鸡,养不出雄鹰。我们如果不要诗与远方,只要眼前的苟且,那么得到的只有‘苟活’。”
诸位嘉宾发表完言论后,袁先生做出了最后陈词。他表示此次论坛收获颇多,并解释自己筛选律师时经过了严格的分析,但绝对是以专业能力取长而不是以族裔来辨别,希望大家找律师时也仔细比对,只找最好的,这次黎巴嫩裔与英裔澳大利亚律师的合作团队就比较成功。
袁祖文先生
同时他也提醒大家,在接受各类媒体采访时要注意,不要随便发言,要把握分寸。在接受主流媒体采访时,尽量要求对方以书面方式采访,这样出错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此外,他一直在个人自媒体上更新信息,令关注者时刻了解事件进展。
最后,他表示家人的支持很重要,因为打官司需要巨额财产支持。而在打官司时,有的律师说把握大,有的说把握较小。于是他让每个律师陈述理由,将自己有把握和没把握的细节表达出来,这样更有利于他判断最适合胜诉的人,保证万无一失。如果资金没有那么充分,加拿大华人也可以尝试众筹。
另外,他补充称媒体的道歉板块再小,也是一次巨大的进步。因为他第一次收到的道歉页面只是一个“豆腐块”大小,但第二次Daily Mail就用了头版头条向他表示歉意。如今,另外两家中文媒体也决定向他道歉,他觉得自己收获很大。
袁先生讲话结束后,一位热心读者举手发言。她是来自清华大学华人研究学院的邢菁华女士,她表示今天思考良多。对于诉讼成本高昂这一问题,她分享了自己更多元的方法,包括:网上请愿,政府交涉,网络媒体等等。
邢菁华女士
例如,法国曾制作一个写实性纪录片,陈述亚裔群体遭受的歧视,结果点击率超过2000万,一夜间受到极大关注。可见华人群体主动发声,呈现真相是非常重要的,多元网络平台是非常好的途径。
论坛进入尾声,袁先生主动致谢,他向曾经帮助了他的人表示深深的感谢,也对今天参与论坛的嘉宾表示祝福。希望加澳华人继续保持友好交流!
牛华先生代表主办方表示,今日谈话内容非常深刻,期待下一次活动的展开。但他还强调,除了英文媒体的抹黑报道外,一些中文媒体也在这类事件中上演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称:“所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媒体应讲究道德良心客观公正,才能得到世人的认可。”
[加拿大乐活网lahoo.ca-北美报告]报道整场论坛活动感受颇多:随着中国的崛起,相比十年、二十年前,“中国”这个符号更频繁地出现在外国人的视线里。这种悄然变化的频率,让因地理距离遥远而未能更多了解中国的西方社会,生出一丝惴惴不安的情绪。
这种不安侧面激发西方媒体的怠惰,令他们不愿主动地求索新闻实事的真相,开始一系列以偏概全的报道,这些煽风点火的内容进一步加深西方对华人群体的刻板印象。
外媒看来,将一些荒谬且又恰好触碰西人敏感点的事件,套入西方固有价值体系中洋洋洒洒地进行批判报道后,便能快速形成一篇带有流量的“华人特色”报道。此举完全是对华人的诋毁,华人毫无理由忍气吞声下去。
与此同时,中西方媒体都存在“读者市场”驱动“碎片报道”的现象,这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典型,今日新媒体时代尤甚。面对这种情况,受影响者唯有运用有效的法律武器,才能重新将“价值与物质”投放在天平两端,为自己争取来公平与正义。
所以结尾,我们须给袁祖文先生及澳中慈善总会竖起大拇指!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华人群体在遭遇不公与抹黑时,决然站出来对做出不实报道的媒体说一句:如果道歉都掩饰不了你的傲慢,我将寻求法律途径抗争到底。作为媒体,加拿大乐活网-北美报告也望时刻督促自己,保持求真的热情,秉持客观的态度,追求向善的明天。
ABC传媒平台
澳洲热门资讯 | 移民政策信息 | 世界热点关注 | 好文分享
点亮在看,支持世界各地华人维护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