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十周年回顾:捡漏了,为什么还是输了

原创 2018年06月29日 澳房汇


文/ Ren Hor Wong 王腾泽


写在2018年的6月份,算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了。在一些人的生活里,可能从来没有经历过2008年的经济创伤,这是幸运的;可能是因为当时的你有足够的应对实力,或者还在学生时期对此完全无感、亦或许你趁机赚了一把。有些人可能也会说:2008对于住在澳大利亚的我没有多大影响,房子价格涨了、收入增加了等等。更有些人说2008危机只是波及机构投资者,所谓机构投资者就是大型企业或者基金类的投资机构。

不论你在2008年处于什么状态,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
或许你身边的一个普通人,甚至是大街上经过的一个路人甲,可能就有一个曾经遭殃的2008危机受害者。所以这篇我想以一个路人甲的身份叙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我这个普通人是怎么切身感受的,又是怎么渡过的。不论渡过的方式如何、结果成功与否,希望都是作为危机十年后的一种启发。回头十年前危机已经很遥远,抬头十年后危机是否又轮回?

都说大富靠命,小富靠运;
我们一辈子幸运的话可以经历几个大小周期,早点吸取别人的经验,或许能够最大化每个周期危机中的机会。

危机当下,处理的问题和方式很多,我想从大家熟悉的角度去叙述:
房产、创业、投资等等。


这一篇我们说:危机中的房产捡漏


真的能捡漏吗?为什么能而又为什么不能?

先说2008/09年一个相对不是很著名的危机:迪拜危机。
规模没有全球金融危机大,也不是给很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起码全球金融危机还有个GFC(Global Financial Crisis)术语称呼。

大概十年前的这个迪拜危机,我成功捡漏了,用流行的话说就是“
逆势投资”了。不过先别下定论,我不是想告诉你现在是捡漏时机,我想告诉你我怎么成功捡漏之后还是输了,输给了当时的自己,当时的自己没有清晰的财务规划,也没有理解如何善用债务。债务就犹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迪拜危机又称迪拜债务危机,债务这个词很重要,
因为当年的迪拜差点就被这个“债务”危机给拖垮。那会儿的迪拜投资者在澳洲也有不少的投资包括房子,为了应对自己国内的危机急于出售物业套现渡过难关。而我就实实在在的扮演了捡漏者的身份,从一个迪拜投资客手里接盘了一套三室两卫两车位的悉尼西区Parramatta公寓;价格实惠40万澳元,还有河边水景靠着Parramatta River,我依稀记得就在Sorrell Street。对比一下现在的价格吧!如果你好奇当时市场价格是多少,我估摸大概五十万。当时贷款买价的80%,也就是32万,利息没记错的话大概5%~6%。

时间过去了9个多月,我以47万卖了此物业。
听起来好像短短九个月赚了7万,扣除印花税、中介费、广告费等等还能抵税,还算是个不错的交易。当年的七万不算少,别忘了基数是40万,那是九个月超过17%的回报,也就是年化回报率超过23%。

可是如果我不卖的话现在2018的行情就是倍数的回报了。其实,
当时的47万卖出去也算是抛售价格了,所以等于我捡漏的后来又被别人捡了去。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我要在短短九个月后就把一个这么划算买过来的房子卖掉呢?问题的症结就在文章之前提到的:债务!


我当时就是负债太高,在各种客观因素下,还款压力加上经济下行带来的生意下降,直接导致我现金流出现枯竭。当时2009~2010年我的物流生意营业额大幅下降70%、部分客户倒闭欠债,同时我拥有三四套房子,所有的储蓄或者资金基本都压在房子的首付里了。逼不得已只能选择忍痛出售我的投资物业作为周转资金。更确切地说是抛售我的投资物业。反过来说,其实47万是急售的价格,当初的捡漏确实也让我避免了抛售损失,而且还小赚了一把。所以说,我的捡漏行动是成功了,不过没有笑到最后。同一时段,我也出售了我42万购入的两房Zetland公寓,63万购入的Pymble公寓。


从这个事情上我就得到了一个教训。
当年我的投资行为最弱的一环就是债务管理。这也是后来启发我去创办N1贷款公司的原因之一。

回到债务这个话题。总结以上经验,很简单的,
大家都明白的道理那就是现金流。十年前的我就是输给了自己的债务,债务能够让我杠杆放大财富,却在债务成本高涨或者现金流收缩的时候放大了我的“财负”。而懂得管理现金流,了解债务的利弊的人就在那时候赚钱了。


如果真的能捡漏,那么需要什么条件?

我的经验告诉我,没有事情是能直线进行而100%顺利的。
哪怕我趁势入手一个低于市价的房子,最终因为我没有规划好我的现金流,扛不住利息成本而最终遗憾割肉。理论上的“人取我予,人予我取”、或者什么逆势投资这些都是纸上理论,就如我们的纸上财富一样,实践起来还需要好好策划。

在大势面前,活在周期里面,就算艰难我们也要降低负债、
降低杠杆、降低风险。这样才能把之前的黄金十年积累的财富保持好。我们见过许多过分杠杆的投资者或者商家最终都是被债务压垮的,我当年就是其中之一的例子。

逆势投资可以执行,前提就是低杠杆。如果遇到很好的投资机会,
适度的贷款还是需要的,毕竟没有杠杆就不是好投资,同时亦可以考虑时下流行的“父母银行” Bank of Mum & Dad,我向来觉得只要能力许可,父母的资金支持就好比火箭加速器,这样可以帮助年轻人更好的进入社会。

结论:捡漏也好、逆势投资也好,确实是有可能实现的。小心规划,
时间点放远一点自然能够水到渠成,房产世界里三五年之内倒卖的话,我觉得都属于投机而不是投资。投机也没错,性质就如创业一样;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作者:Ren Hor Wong

N1 Holdings Ltd董事会主席兼CEO. N1是澳交所ASX主板上市的首家以服务华人及亚裔市场为主的综合性金融企业 - n1holdings.com.au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