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澳元=4.7853人民币
1人民币=0.209澳元
最近,在中国国内掀起了一股“小猪佩奇”风,这场“小猪佩奇”风暴也引起了外媒的注意。近日,澳洲媒体就针对此现象做了一篇报道。
中国网络审查监管向来以严格著称。“小猪佩奇”的 怪/不良 现象引起了网监部门的不安。近日,网络娱乐视频APP“抖音”已被禁止在其平台上播放任何有关“小猪佩奇”的视频。
首先介绍一下“小猪佩奇”这部卡通剧,这是一部从英国引进的动画片,英文名字《Peppa Pig》,由英国人Astley Baker Davis创作、导演和制作的一部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电视动画片,也是历年来最具潜力的学前儿童品牌。故事围绕她与家人的愉快经历,幽默而有趣,藉此宣扬传统家庭观念与友情,鼓励小朋友们体验生活。
2015年,《小猪佩奇》被中国中央电视台首次引进,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目前两座“小猪佩奇”主题公园也正在建设当中,一处在上海,另一处在北京。以及2019年(即中国猪年)开放。
澳媒表示,“小猪佩奇”本来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卡通人物,但在中国却发展成一个吉祥物/偶像,代表了当代中国青年所表达的“反文化”思想。中国青年们为“小猪佩奇”起了一个外号,叫做“社会人”。据了解,这种称呼通常被用在流氓黑社会成员身上。这种思想与当今中国推行的培养积极正能量氛围的政策大相径庭,想必这就是“小猪佩奇”在抖音上遭到封杀的原因。
除了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大红大紫,“小猪佩奇”热也走进了现实生活当中,该角色的受欢迎 程度甚至引发了一股纹身潮流。
追捧者们将各式各样的“小猪佩奇”纹在身上,并拍照上传至网络社交平台。网友们还为此创作除了一句口号“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
澳媒称这种流行现象现像病毒一样在网络上传播,这是中国主流文化所无法接受的东西。
北京的一名18岁高中生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告诉记者,“我所有的同班同学都在他们的手臂上画出了小猪佩奇”,他说,“没人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我觉得这东西无所谓,而且挺好玩的”。
据了解,除“小猪佩奇”外,此前国内还要很多的儿童漫画人物被互联网亚文化所采用,并赋予其隐晦含义。
去年,中国网监部门发布禁令,禁止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小熊维尼的图片。
有时候为了规避中国严格的网络审查制度,网民们也会使用一些同音词或表情符号来发表看法。
反性侵运动#MeToo走向中国,但中国互联网用户被迫使用#RiceBunny作为替代词,并用兔子和米饭表情符号来指代反性骚扰运动(在中文里,“米”这个词的发音是“mi”,“兔”的词是“tu”) 。
外媒认为,诸如“小猪佩奇”等网络怪异现象发生并不是偶然,而是中国网民和青年对于国内严格审查制度的一直反抗和不满的表现。
“在中国的严格审查制度下,你很难去直接评论任何事情,所以他们会采用一些迂回、隐晦、半开玩笑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墨尔皇家理工大学高级研究员Haiqing Yu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小猪佩奇动画片宣扬的是家庭的重要性,但年轻人却赋予了它另外一层含义,这与政府所要推崇的文化氛围恰恰相反”。
目前,除了“小猪佩奇”外,一些内容包括裸露,伪娘表演,枪支和邪教宣讲类的视频均已被勒令禁止播放。
最后,笔者认为,在“民智未开”的前提下,适当根据情况施行网络监察是可以避免不良宣传导致的错误社会舆论和现象。但其最根本问题是“民智未开”,如何提高教育水平,让民众有自己的辨别能力,在碎片式信息获取中看到其真实所在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