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人民又开始热议起了东北方言的传染性,如果你和一个没怎么离开过东北的东北人说这个话题,他八成会觉得你是一派胡言!
啥方言啊?我们说的那dóu是标zûn的普通话!
出国前,我妈还拉着我说儿子,你出国去给澳大利亚人当中文老师吧,你这中文好,咱们东北人说普通话还标准。
在我们东北人看来,普通话标准一直是我们的标签之一。虽然这个蓝色小册子没有直接发到我手,却一直烙印我心。
可是我作为“东北小白岩松”的梦,在出国之后却被无情的粉碎了!
见到同胞我一张嘴,“哥们儿你东北的吧?”我不说中文,上来就说英语,对 方:“哥 们儿你东北的吧?”
我说的不是标准的普通话?我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这种质疑。
这个问题直到有一天我听了另一位东北同胞的演讲,才找到了答案。
那是一节会计课的演讲上,我的这位老乡在介绍图表。
Let‘s look at this picture.
大家对着屏幕念一下这句话。还知道这句英文正常应该怎么读吗?
那个哥们儿说的是“来此 卢克艾特 贼丝 皮可扯。”
回家我还觉得这个事很有趣,出国读了两年书了怎么还有人口音这么重啊。赶紧给我江苏、福建的朋友们讲这个梗。
他们问我,那你怎么读这句?我字正腔圆的给他们读了三遍,他们表示一毛一样!你这前后有什么区别?
我很难受,我第一次认识到我说的是方言,东北话不是普通话。我再也做不成那个生龙活虎的“小白岩松”了。
就在我认清自己又口音之后差不多半年的时间,东北话带给了我新的震撼,我身边的人都开始说上东北话了!先是地域上离我们较近的河北、山西,接下来远至江苏、福建甚至广东的朋友都开始说上了东北话!
一接电话,“喂?哥啊?嘎哈呀?”刚开始我还以为他们是为了拉近与我之间的感情,故意学我说话。我一边感觉高兴,一边说你们别学我,好好说话。可他们的口音,却永远的停留在了这种状态。
遇到好吃的东西:“诶,我给你说啊!那个啥啥啥贼好吃?!”
离老远看着我:“你嘎哈去了?”
催我和他们吃饭赶紧去:“你能不能痛快着点?麻溜的!”
突然间的对视:“你瞅啥!!!”
这种可怕的现象不知出现在了我的圈子,在别的新圈子里,只要里面有一个东北人也都是这样。
三人行,必有一人操东北口音这话一点没错。
中国方言这么多,为什么偏偏东北话,在留学中圈子里大火大热,甚至渐渐成为了中国海外留学生的通用语言呢?
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
明星代言,潮流之选
东北话的推广离不开几代明星的推广。最早是春晚,赵本山、巩汉林、潘长江,这几张常上春晚的面孔哪个不是东北人。那些年除了冯巩的开场白是“我想死你们了!”其他的都是三句不离“嘎哈玩意儿啊!”
林更新、大鹏以及近些年大红大紫的开心麻花更是将东北话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靠着人格魅力吸引了大批年轻的粉丝。
融化在了东北人的热情里
出国留学,交朋友开朗的性格很重要。东北人就是大方,开朗的品种!一声“哥们儿,你是学啥的啊”直接拉近了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并快速发展为朋友。每个东北人都有一圈朋友,呈放射状增长。
最好学的方言
东北那地方死老冷的,话是能少说少说,怎么方便怎么来。东北话都很简短,没有那么多平平仄仄,特别容易上嘴。
随便举例:给大家感受一下。
普通话:在做什么呀?
东北话:噶哈呢?(gàá né)
普通话:那谁知道呀?
东北话:谁道了?(séi dào le)
一个字能解决的问题,绝对不用两个字。东北话没有很多的限制,完全就是方言界的Freestyle,学会了一个“整”字的用法,你可以代替中文中50%的动词。
东北话自身的魅力
东北话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即使你很正常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别人还是说你是段子手,太有意思了。就像有一次,我去city的一家饭店很正常的点餐,说鱼香茄子饭、不要葱姜蒜,那个服务员也笑成了一匹象拔蚌。
我们是很幽默,但我们还没开始讲段子,你们就笑成这样我们感觉很没有成就感啊。
如果说语言风格和语调上的幽默让东北话走进了国人的视野,那么东北话的节奏感使得它彻底引爆了方言界。很多东北人在说话时都有一种偏执,那就是必须要押韵。押韵玩的好的人最终奔向了两条职业道路一条是喊麦,另一条就是rap。
前些年MC天佑凭借着一首一人饮酒醉独领风骚,而今年皮几万横空出世也总算是给东北的rapper争了一口气。
“最有毒”的方言
这些原因最终导致了东北话,成为了最有传播力的方言。你就别说别的省的留学生难逃被传染的命运了,就连福原爱这样的日本人也是一样。
接受采访一嘴流利的东北话的瓷娃娃福原爱,她日本人的身份都慢慢被中国粉丝所淡忘了。前一段时间她微博晒出了刚买的任天堂游戏,粉丝还问她这游戏全是日文你看的懂吗?
不知道出国的你,受到身边东北朋友的影响了吗?没有?好,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
东北话多好听啊,文中蓝字应该念做什么?如果你读成了dúo,恭喜你也在出国之后被传染为了大碴子军团的一员。如果感觉这文章写的贼扎心,就转发给那个拉你入圈的那个老铁吧!
作者:高先生
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