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APIC集团”可订阅哦!
很励志的故事,真正的赢在起点上了:如果一个少女,十七岁的时候想有自己的房子呢?
澳大利亚昆士兰黄金海岸的房价,同墨尔本、悉尼一样,日益攀升。财经杂志Financial Review的报道指出,因为更多国外投资者的到来以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黄金海岸的房价即将迎来另一波爆发浪潮。
一个名叫凯特琳·雅佳尔(CaitlinArgyle)的十七岁黄金海岸女高中生,梦想着在这座城市,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一个一边上学一边在咖啡厅打工的女孩儿,别说整栋房子了,一个首付对于她来说,都像是一个高不可攀的数目。
那么,她究竟要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凯特琳的妙计
今年6月份,凯特琳放了一个两分半钟的视频在网上。“大家好,我是凯特琳·雅佳尔,今年17岁,我希望用我的积蓄买一个房子。它不是买来给自己住的,我知道投资房子是保障我将来过得更自在的最佳选择。”
“我希望在实现自己买房理想的同时,能够帮助一些没有能力到黄金海岸旅游的得了病的孩子,当他们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的时候,可以免费住进我的房子里。”
“我的计划是:我希望筹得48,000澳元作为房子的首付。请不要把它当作施舍,因为我会把我的新房预先散租70个星期给70个人,以便筹得这48,000块钱,每租出10周,我会免费让患有癌症的儿童和他家人住上一个星期。”
“我的方案是,第一,你可以预租我的房屋一周或超过一个星期;第二,当你们来到黄金海岸旅行时,我会邀请你们到我家,和我父母共进晚餐;第三,你也可以短聘我为你工作,做一些清洁啊、跑腿儿啊之类的事情。或者,你对以上三项都没兴趣,但就是想任性地支持我,你可以按屏幕右上角的捐款按钮,直接捐。”
“我准备买的房子,距离海滩16分钟,距各个主题公园也就十来分钟,是一套整洁的三居室房子,并且我将花钱把它粉饰的漂漂亮亮。”
最后,凯特琳说,“有人会说我现在置业,太年轻了,但我认为年青人并不是不可以做这样的事。假如我成功了,便可以鼓励更多像我一样的年青人去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这计划让我更有自信,为将来面对现实世界打下更稳固的基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vOiF5XxsL8#action=share
凯特琳其人
7月20号墨尔本Docklands的Harbour Esplanade,迎来了Domain Chinese澳房汇在墨尔本启动仪式的新闻发布会。凯特琳也受邀参加并发表演讲。
和西装革履的商界大人们相比,凯特琳一身平凡少女的打扮十分低调。在众人面前,她不怎么爱说话,她的父亲托尼(Tony Argyle)一直陪伴着她。和前面几位大佬们的长时间专业演讲相比,她的陈述更像是在班级里做简报。就是这样一股稚气,并没有被周围的商业气息所彻底掩盖。
“这是我第一次在众人面前正式演讲我的故事。我做了PPT,准备了演讲稿。”
凯特琳和父亲中午从机场赶来,晚上就匆匆飞回了黄金海岸。这是她第一次来墨尔本,尽管并没有太多时间到处走走,她还是很喜欢这里。“我未来的计划嘛……就是投资,赚钱,然后环游世界!”
也许,她的这个理想并不会只停留在嘴边。凯特琳演讲结束时,五洲国际集团当场决定赞助她一万澳元作为她的置业基金,她目前所筹集的资金立刻由四位数变成了五位数。父女俩都激动的流出了泪水。凯特琳说,这应该是“幸福的眼泪”。“我也不知道我爸爸为什么也哭了,可能是因为我哭了,所以他也就哭了吧。”可爱的少女。
这位十七岁姑娘的父母都在为一家珠宝店做市场营销的工作,不算太富有,也不算差,算是中产阶层,完全有能力帮女儿承担所有的购房费用。然而,他们希望女儿能自食其力。父亲托尼说,凯特琳只有十七岁,当然不能得到银行的贷款,所以他们出面担保,取得银行九成的贷款,其余的,则靠凯特琳自己解决。他们已经咨询过律师和会计,计划在法律层面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很多人好奇,一个十七岁的花季少女,怎么不像其他女孩一样,每天追追星,做做功课,也做做梦,怎么就想到了要买房投资。凯特琳说,是读书改变了她的想法。说起来可能有些俗气,可是这却是事实。“有两本书改变了我的观念,是彼得·伍格(Peter Voogd)写的《6 Months to 6 Figures》(《6个月,6位数》)和哈尔·艾尔罗德(HalElrod)的《The Miracle Morning》(《晨早奇迹》)。这两本书是爸妈推荐给我看的。”凯特琳是一个享受读书的人。在今年以前,她一直读各种各样的小说,读书的时候,也磨磨蹭蹭的,瞻前顾后,现在越来越好。
独立的十七岁
自从Channel 7把她的故事搬上电视,凯特琳的事便迅速传播开来。然而,人们的评论褒贬不一。有人怀疑她的动机,觉得她在敛财,但是支持她的人还是多数。“一开始,我是有一些郁闷的。其实我事先想到了我这个想法会招致一些不赞成的声音,但实际上,这些声音渐渐超过我的预料。来自同学们的一些言辞会比不认识的网友们的评论更让我在意一些。但是,为了摆脱负面情绪,我所作的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支持我的人们上就好。”
一位叫做DarrylGrant的女士说,她两年前就认识了跟父亲一起来的小凯特琳·雅佳尔。“凯特琳打动我的是她学习的渴望和做事的决心。很多像她年纪的女孩子,连早晨起床都有很大的问题,更不要说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并把自己的要完成的目标写下来了。凯特琳对待任何事情都有了不起的态度。”
的确,想想周围十七岁的孩子们都在做的事情,凯特琳的确不一般。他们全家的晚餐都是她自己包办,而且变着各种花样。她说她也不太清楚为什么自己喜欢做饭,她从9岁开始,就喜欢呆在厨房,琢磨各种各样的食谱。“我觉得这样算是个独立的女孩儿吧。”
“我父母这方面并没有多鼓励我什么,也许这就是我天生独立的性格吧,不怎么想着依赖别人。对了,现在我有自己的驾照了,我已经可以自己开车到处跑啦。”凯特琳特别兴奋地说着。
澳洲年轻人普遍要相对更加独立一些,除了家庭和个人因素以外,举国的教育体制和社会包容度,以及传统观念来说,都与中国有巨大的差异。一个十六七岁的澳大利亚孩子到餐厅打工,这显得很正常;而在中国,恐怕人们难免会去猜测这孩子的家庭是不是有什么状况。自古代的科举制度到今日的高考和公务员考试,青年才俊们的命运便大同小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样的鼓励年轻人刻苦攻读、有朝一日能够“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的诗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然而,这难免封闭了孩子们的其他出路,使得“十七岁的任性”变得很少在中国发生,最终,“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对于未来,凯特琳并没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她说,她不大想去上大学,因为大学没有什么吸引她去学习的东西。“我想做自己的东西,自己赚钱,投资。对于未来,我没有计划太多。我就想着有朝一日赚够了钱,背起行囊,去看一看这个大大的世界。”
以上信息,图片,资源均来自网上,与APIC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