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 精英说
ID | elitestalk
他被称为“最后的贵族”,同时,他也是清华和北大学子心中公认的男神。
他的存在完美地吻合了言情小说男主角的配置。出生贵族,家世显赫,18岁入读清华、22岁去哈佛攻读硕博,26岁博士毕业,成为班上最年轻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留学回国后,27岁被清华聘为教授,29岁成为清华里最年轻的院长。
最关键的是,男神不仅头脑瓜聪明,而且长得英俊挺拔、丰神俊朗。
图片来源自网络
他,就是陈岱孙先生。一直到现在,在北大燕南园55号和清华经管学院门前仍伫立着他的铜像,充满慈爱地看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陈岱孙先生铜像
陈岱孙先生一生未娶,品性高洁,70年的执教生涯让他成为无数人心中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而他的人生故事,从家庭背景到过人学识,令人倾慕......
陈岱孙1900年10月20,他出生在福建闽侯县的一个书香世家。螺江陈家系簪缨世家,人才济济,能人辈出。
最辉煌的时候,一门之中曾有六子中举,“兄弟三进士,同榜双夺魁”,一度传为佳话。内外亲戚中,有官至刑部尚书的陈若霖、海军中将陈庆甲,伯祖父更是清末最后一位帝师陈宝琛。
陈岱孙自幼聪颖过人,在读书上很有天赋。从6岁开始,他就进入陈氏私塾接受传统的中式教育,在祖父的教导之下,学习了大量的中国典籍,经辞典籍,无所不通,除了旧式私塾,父母还专门请老师教导他英文和数学。
十五岁的时候,他考入当地有名的鹤龄英华中学,以两年半的时间修完四年的课程。1918年初,陈岱孙考入了当时极为难考的清华学堂,也就是如今的清华大学。
赴美留学前夕的陈岱孙,摄于1920年
在上海考清华插班生时,他曾去黄浦公园游玩,结果看到门口悬挂的牌子:华人不得入内。这样的轻蔑的字眼激怒了陈岱孙。屈辱之余,属于文人的忧国忧民之感熊熊燃起,他下定决心要强大自己,再振兴中华。
当时的清华大学是庚子赔款下建立的留美预科班,和同时代的清华学子一样,两年后,他成功取得了公费留学的资格,赴美留学。
美留学的清华学生在上海登船
到美国之后,他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经济学。本就智力超群的他学习刻苦,远超其他学生,短短两年时间他就获得学士学位。
陈岱孙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校园,摄于1922年
但在求知的道路上他并未停止,之后,陈岱孙又进入了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四年后成为当时班上最年轻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在那四年中,陈岱孙废寝忘食,刻苦钻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每天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里供来读书的小隔间。
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后,他短暂游历了欧洲各国之后,回国任教于清华。
一进清华,陈岱孙就成了公认的男神。年纪轻轻留学海外,学成归国已是国家栋梁。27岁被聘为经济系教授;28岁升任经济系主任;29岁成为清华园里最年轻的院长。
陈岱孙先生在清华园
学生们在学校里看到的陈岱孙,总是穿着一身熨烫服帖的深色西服,搭配干净整洁的白色衬衫,讲话是儒雅学者的风度,穿衣打扮却又是英国绅士法,往讲台上一站,那叫一个身姿挺拔,气势十足。
图片来源自网络
虽然平日里不苟言笑,但他本人多才多艺,极富音乐细胞。跳舞、篮球、游泳、网球、高尔夫等等体育项目都十分精通,一手桥牌更是难逢敌手。
陈岱孙先生精通各类运动
一直到很多年后,都有学生回忆起他当年在网球场上的风采,“在学校网球场上……陈先生风度翩翩……陈先生打网球,频频上网拦击制胜,引人注目”。
1930年陈岱孙先生在清华图书馆门前
二排左一为陈岱孙先生
抗战爆发之后,北平随之沦陷,清华师生一起,跋山涉水,与北大和南开一同共组为西南联大。
陈岱孙先生博闻强识,但却性格和善,没有多少文人的自视清高和特立独行。在去西南联大的路上,条件艰苦,很多教授相处之间闹矛盾,陈岱孙和朱自清同屋,两人相处地十分和谐,他还自拟对联:“小住为佳,得小住,且小住;如何是好,愿如何,便如何”。
1938年,西南联大教授合影,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陈岱孙、林徽因、金岳霖、吴有训
当时在西南联大,不论师生,生活都十分艰难。住的是茅草屋,吃的是稀粥,但陈岱孙先生始终衣衫整齐,白色的衬衫永远洁白如新,用法式袖扣规规矩矩地扣好。
这样一位顶配版的高富帅自然也成为了联大女学生们追慕的对象,当时的联大里,这样一句话流传甚广:“以后恋爱,必须要比着陈先生的模子找。”
图片来源自网络
当然了,陈岱孙先生最为人所称道的还是他的渊博学识。
有他在的经济学课堂总是挤满了学生,除了经济系自己的学生,还有许多外系外班慕名来旁听的学生。他阔步走上讲台,侃侃而谈,明明是枯燥的经济学知识,但讲解得清晰透彻,学生们纷纷表示,陈老师的课堂笔记,整理出来就是一篇经济学佳作。
那时的清华,是庚子赔款下建成的留美预备学校,学校用英文讲课成为一种风气,为的是方便学生出国留学,但陈岱孙却认为这是殖民地心态,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讲课,更应该使用国语。其实对他而言,从小接触英文,几年留美,英文写作和英语讲课反而成了驾轻就熟的一件事,但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坚持用中文讲课。
他的国语说的很好,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听起来极富乐感,堪称享受。而他的课堂氛围总是轻松,穿插一些恰如其分的小幽默,学生们不拘提问,陈岱孙耐心解答,在他的身上,中式文人的博学多才和英伦绅士的幽默尖锐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这自然让他成为了联大学生心中当之无愧的偶像。
图片来源自网络
另一点为学生们所津津乐道的是陈岱孙先生上课时间把握精准,从不拖堂。他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一气呵成,没有一丝拖拉停顿。先生每次提前两分钟站上讲台,铃声一响便旁征博引,侃侃而谈,知识点之连贯让人没有一丝走神的机会。等到回过神来,已经是陈岱孙先生把粉笔搁下,说完最后一句,下课铃声也适时响起。
能够做到如此精准地把握时间,这背后离不开他备课时下的功夫。他的讲义总是反复修改,不断完善,信息量大,知识点多,却清晰易懂,通透圆润。一节课下来,启发深远。
这样的讲课方式几乎是清华大学的传统,他们一生著作不多,将大量的精力放在课堂讲解和准备讲义上。
与梁思成林徽因一家在昆明
也是这份严谨的讲课态度,让陈岱孙先生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和敬仰。经济学家平新乔曾在北大师从陈岱孙先生,读书时,他曾将自己的论文初稿拿给陈先生审阅,信心满满等待回馈。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两个星期,等到拿到回馈时,平新乔翻开一看,二十多页的批注洋洋洒洒,写满了竖行纸,光修改意见就写了七千字。一直修改了三遍,陈岱孙才满意,给了通过。
对于学生们的请教,陈岱孙总是拿出十二分的认真态度,从不敷衍。平新乔不禁感慨:“看了陈老师的东西,才知道什么是威严,什么叫知识就是力量。”
在他面前,鲜少有同学胆敢投机取巧,插科打诨,主要是面对陈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任谁都要无地自容。
1937年陈岱孙先生在长沙下麻园岭准备南迁
从陈岱孙27岁站上这一方讲台,一直到95岁依旧在主持博士生的毕业论文答辩,从清华、联大到北大,执教70年,桃李满天下,他的一生简单到只有教书育人这一项,被朱镕基赞誉为“一代宗师”。
图片来源自网络
他一生平和,宽以待人,即使是在那十年浩劫里,也未曾遭到过十分激烈的批判。但下放、务农,被轻视、怠慢,他都默默忍受,从无怨怼。
后来有学生向陈岱孙致歉:“先生您还记得我吗?我在内乱时也批斗过先生。”陈岱孙不以为意道:“有吗?我不记得了。”
还有一件事,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经济学家平新乔,他在报考北大经济系的时候,因“极左”接受审查,几次报考研究生都遭到阻力,十分不顺,最后一次碰到的就是陈岱孙。
看到忐忑不安的平新乔时,陈岱孙安慰道:“我自己年轻时,也做过很多傻事、错事,也说过不少傻话、错话,谁能不犯错误呢?错了,知道了,改就是了,应该有再学习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陈岱孙是名副其实的贵族子弟,家世显赫,少时成名,年纪轻轻就担任了清华院长。当时的他月薪四百大洋,换算到如今就是5万的月薪,已经是非常高昂的数字。但他的生活素来简朴,不见铺张。每月的薪资大多用来接济学生。
他的一名学生在内乱时被错误“划右”,一度精神失常,于是来找陈岱孙求助。其实陈岱孙先生早就不记得这样一名学生了,但他还是每个月给学生寄钱,寄了整整8年时间,直到学生被平反。
但到了1995年,他的工资只有860元人民币,每月生活捉襟见肘,反倒要靠外甥接济。作为执教几十年的老教授,他完全可以向学校提出意见,但是没有,面对这样不公平的对待,陈岱孙安之若素,丝毫不以为意。
陈岱孙先生出生富贵,但却从骨子里将金钱视为身外之物:“人不能没钱,钱是需要的。但做事情完全为了钱,抛弃理想和事业,那是很危险的。”
图片来源自网络
回顾陈岱孙的一生,终身未娶,没有子女,没有沾染半点政治官务,也没有到处演讲著书,他一直尽心而为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步履匆匆地往来于校园之中,传道授业解惑,直到晚年才写下专著。
他说:“教书是件离开名利的工作,为社会培养一些有用人才,这很好。”
图片来源自网络
版权归精英说所有,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为方便查看更加完整的内容,
为第一时间能让我们的推送和你见面,
快来一起看看如何把悉尼的华人“星标(置顶)”吧~
往期热点推荐
随手拍,随手爆料!
悉尼新鲜有趣的事,敬请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悉尼的华人
公众号:sydneychn
爆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