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是澳洲各个州的中小学生放假的时段。悉尼一间学校里,一位Aussie老师正在和一位来自中国的中文老师抱怨:
澳洲的华人小孩真的好悲哀!
“怎么了?”,这位中国老师问同事这样的感悟是因何而起,她的同事回答道:
“你知道吗,他们(学生)会发邮件来问我假期作业究竟是什么,原因是他们的父母不相信老师没有留作业,让他们再确认一遍。”
后来,这位老师一气之下给学生留了“作业”:
躺在公园草地上看看云、和朋友一起骑单车、边吃零食边看电视......
而这位中文老师自己也感叹,经常有家长逼问她为什么不留家庭作业。
甚至有小朋友可怜巴巴的求她说:老师你给我们留点作业吧,没有作业的话妈妈会叫我多上补习班的......
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
国内的小孩从一出生就被架上了“不能输在起跑线”的道路上,不论是补习文化课还是上课外兴趣班,日程表总是被家长排的满满当当。
为的就是将来能够为他们能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助一臂之力。澳洲的家长更是如此。
由于教育体制的差异,澳洲的中小学确实是分了“三六九等”的。
但从升学情况和教育水平来说,其中最符合中国家长期待的就是“精英中学”。
这种学校类似于国内的重点高中,不同于一些教育质量同样优质的私立学校,这些学校是政府设立的公立高中,因此并不需要学生家长付出高昂的学费。
但是虽然是公立学校,却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就读,前提是必须通过入学考试。学校择优录取,培养天资较高的学生。
于是,为了孩子未来能够顺利就读这样的学校,华人家庭延续了国人擅用的一种思想——争分夺秒、勤能补拙。
另外,在澳洲虽然没有高考,但是却有着一套和高考十分相似的大学入学考试体系。
一直信奉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中国家长,要求小孩必须上大学,上澳洲的好大学。
为了能在同样激烈的升学竞争中占据优势,在学校这几个小时的学习对他们来说远远不够。
再加上老师又不会如同国内的老师一样流出“海量”的作业,那么对于这些家长来说,他们没有别的选择——课外补习班是他们永远的执念。
据统计,全国有四分之一的小孩都在接受课外辅导。
在新州和维州共有3000余个考试辅导机构,培训学校的年收益在2亿元到4亿元。
一位在悉尼北岸的补习班工作的老师Janet已经成功辅导了很多小孩考上精英公校,她说在她的学生里,有95%都是中国人,最小的一位学生才7岁。
当然,这些中国家长的“虎爸虎妈”式教育确实是卓有成效的。
据统计,在这些公立的精英中学里,有93%左右的学生来自非英语背景国家,白人学生仅占了少数。
但是换来升学机会的代价确实小孩的课余生活被“剥夺”,别的小孩在外面骑车、露营、旅游,可是在华裔家庭长大的ABC却一直在埋头苦读。
近年来,中澳贸易往来得逐步加深、华人在澳洲影响力渐渐增强。
统计数据显示,在澳大利亚使用最广泛的第二语言中,位于第一位的就是普通话。
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了澳大利亚最大的双边贸易伙伴之一。
随着这些变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里开始开设中文课程,甚至在一些学费高昂的私校里,中文课成了一门必修课。
可是这些拥有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的华裔小孩却经常出现对此不解甚至抵触:
“我们生活在澳大利亚,
为什么要学习中文?”
“我父母说了,
我只要集中精力学好英文就可以了,
不用浪费时间学中文。”
其实从小在澳洲出生的华人移民后代们确实可能存在某种有关身份认同的混沌。
他们的父母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移民到澳洲后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原因,总是在跻身“主流社会”的道路上拼命挣扎。
小孩出生后,因为不想自己的下一代重蹈自己的覆辙,努力帮他们“去中国化”,甚至干脆做一个“香蕉人”。
他们想希望孩子未来能够无缝融入“白人社会”,于是选择向自己的文化妥协——学好英文,会不会讲中文不重要。
那么在一个被英语统治的西方社会里,中文重要吗?
还记得那条不久前在华人圈引起轰动的新闻吧。
Facebook的老总扎克伯格开出了年薪84万人民币的条件,要给刚出生的宝宝招一位会讲中文的保姆。
还有一位极其注重教育小孩学习中文的,就是川普的女儿伊万卡。
她们家里才4岁的小公主不仅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还会背古诗和儿歌,被人称为是川普“对付”中国的“秘密武器”。
澳洲政府曾经斥资千万开发了一款帮助学龄前儿童学习中文的APP。
曾经还有一名新州议员建议:从幼儿园到12年纪的学生都应该强制学习中文。
主流的西方社会如此重视教育小孩学习“中文”,除了经济上的利益,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一位《悉尼先驱晨报》的评论员坦言,其实是为了下一代的未来就业机会。
在澳大利亚的就业市场当中,对于是否掌握中文的要求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掌握中英文双语的人才非常吃香,其中不少工作的薪资也非具有诱惑力。
但是令他感到担忧的是,2015年,整个新州仅有823名中学生学习了中文,而其中中文非母语的学生仅有153人。
整个澳洲,能够精通汉语的非华人仅100多人,并且他们普遍年龄偏大。
因此他认为,作为这些小孩未来事业发展的敲门砖,会讲汉语应该是一项必备技能,应该在学校作为一项必修课来普及。
为了书念得好,在澳洲要用中国式的学习方法学习。白人小孩放松娱乐的时间,华裔小孩全都投入了各种补习班。
又为了能够融入西人世界,让小孩忘记自己的文化和身份,变成了一个长着中国面孔的“外国人”。
他们的身处的窘境,确实算是两种悲哀。
但是“移二代”经历的这两种悲哀从来就不是无本之木。
拼搏和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论身处何方,这两种流淌在血液当中的特质不会改变。
想要融入本地的主流社会的想法也是因为骨子里的要强和自尊心。
我们总是可以为了达成一个目标,艰苦隐忍,牺牲只是为了成全。
如果前者中的悲哀来自我们民族的特性,那么后者却是一种痛苦的让步。
其实,我们本不需要这么多纠结......
本文转自悉尼印象
往期热点推荐
随手拍,随手爆料!
悉尼新鲜有趣的事,敬请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悉尼的华人
公众号:sydneychn
爆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