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回顾 | 向你的良知发出挑战

原创 2017年07月18日 樊墨文创



等你点蓝字关注都等出蜘蛛网了


这一期樊墨书会来了近30位热爱读书的伙伴

谈及层出不穷的人性泯灭惨案

(杭州保姆事件,章莹颖失踪事件)


“这种人有病!”

“他的良心不会痛吗?”

“这种人简直反社会啊!”


然而,


“什么是良知?

什么样的人是反社会人格者?

无良症有哪些表现?

无良症是怎么来的?

如何避免被反社会人格者伤害?”

《当良知沉睡:辨别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

-听樊登讲书-

活动开始,一个推理游戏让大家对犯罪心理产生了思考。

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严肃紧张。

带着这样的认真,我们走进这本充满对人性解读和思考的书。

关键词

●  “有精神疾病的人,常常是身边有一个反社会人格者的折磨。他们长期被自己的良知拷问,一次次心软又一次次绝望和自我怀疑”

●  “那些反社会人格者,就好像没有了人性的弱点。他们聪明,有魅力,不择手段。他们善于伪装也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当一切伪装被识破后,他们又利用他人的同情心去装可怜”

● “反社会人格,他们的成因可能与遗传有关,与教育有关,也与社会大环境相关”

● “避开反社会人格的13条原则”

—头脑风暴—

当上面的问题在视频中被解读出来后,小伙伴们的神情都开始变得有些凝重。

“我开始怀疑我自己是不是有无良症”

“我觉得我身边确实有这样的人”

“感觉充满了负能量”

连小编都觉得人性,真的是一种捉摸不透又很可怕的东西。

然而,有些人提出了反对的声音——


● “这本书并没有给反社会人格一个精确的定义,全部都是笼统的阐述,甚至于60%与另外一个理论相近,40%又像是作者的私货”


● “书中说到炸青蛙的事情。那么科学家,医学工作者每天都在对生物进行杀戮,难道这不是对良知的一种打击吗?当他们对生死麻木的时候,良知在吗?”


● --“我有时候生气会喜欢摔东西,但是我不觉得自己反社会人格”

   --“那你对生物的死亡会感觉到痛心吗?”

   --“取决于我是不是要吃它”


● “当你打死一只蚊子,踩死一只蟑螂你会难过吗?那你没有良知吗?”

 
 

画风开始有点歪了~~

小伙伴们从负能量中苏醒

开始激烈的针对人性问题进行了大讨论


● “我们看了这个视频,能够让我们学会规避生活中的反社会人格,让自己生活更好就够了”


● “可是在大爱的思想里,我们不是应该去感化这些反社会人格吗?”


● “有些人很难被感化,因为你无法知晓他们哪里出了问题,最后只会把自己折磨的筋疲力尽(此处有情感故事。。)”


● “人活着不是最重要是要实现自我价值吗?”


● “过多强调自我价值与反社会人格有什么两样?”

 
 

而讨论到成因,小伙伴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教育的意义

●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学会了使用工具,而不是教育。换句话说,读再多书也不一定会对人性塑造有什么帮助”


● “教育不单单是技能和知识的教育,而是一种社会培养。我们一出生就在被环境影响着,也可以说我们一开始就在被教育”


● “所谓良知的缺失,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同理心没有得到培养,使这些人长大没有办法做到换位思考和‘共情’”


●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是或许我们可以让我们的下一代内心更加温暖”

—大总结—

一个小时的激烈讨论根本不足以让大家的观点都能够得到表达。

但是这样的头脑风暴过后,每个人都表示原来看问题有这么多不同的角度。

气氛也从一开始的压抑,变得充满希望。

♡写在最后♡

❤ 工具书其实都是一种自我观点的表达。它最重要的是带给我们思考,而不是帮我们做任何决断。重要的是我们是否从中汲取了我们需要的能量。


 在面对一个“反社会人格者”时,我们应该学会在自我保护与关爱他人之间寻找平衡点。

不要做一个麻木的人,也不要伤害了自己。


 我们或许无法感化他人,但终将为人父母的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孩子同理心的培养,让我们的下一代充满爱和良知。


相关文学

影视推荐

✍小说

《不存在的男孩》

一个从小被反社会人格者抓走的孩子。一场女性失踪案。一个FBI渴望破获却一步步走进危险的人性+悬疑推理小说。

♫影视作品

☼封闭房间里的人性与希望☼

《房间》

小女孩被邻居囚禁的故事。

《失落十三年》

被囚禁13年的女孩逃跑后,还能回到我们的世界吗?


☼人性的探讨☼

《十二公民》

《伊甸湖》

☼人性的闪光点☼

《风雨哈佛路》

《叫我第一名》

《自闭历程》

《无法触碰》

★合影啦★

☞恭喜金玲云女士荣升我们的荣誉会员!☜


祝大家的生活每一天都元气满满~!

想要听听这本书究竟如何引发大讨论?

快快扫描下方“樊登读书会”二维码,加入我们一起听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