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公号华人志V,id:huarenzhi369,心有中华,志在世界。海外华人自媒体推荐关注
1、
四成中国家庭在吃他们的油
今天的中国,有四成家庭每天都在吃着一种油,这种号称1:1:1黄金比例的转基因调和食用油,有着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金龙鱼。
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占有了全国40%食用油市场的品牌,其实并没有中国的企业,而是由马拉西亚的华人财团掌控。这个财团的创始人和掌舵者,正是大名鼎鼎的“亚洲糖王”、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
郭鹤年在20多年前被马来西亚政府逼走,于是将事业重心投入到了新加坡、香港和大陆市场,除了“益海嘉里”集团,也就是“金龙鱼”所属的公司,中国酒店业的知名品牌“香格里拉”也是他的产业。2020年10月15日,金龙鱼在创业板上市,开盘价48.96元/股,截止收盘,股价为56元/股,涨幅高达117.9%,总市值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成为创业板总市值第三的公司,仅次于宁德时代和迈瑞医疗。在此之前,并不是没有外资企业登陆中国 A 股的先例,比如最早2004年就在上交所上市的东睦股份,就属于中日合资企业,日资是最大股东,上市之前控股60%。我们知道,一家企业想要上市,大多数情况是为了更好的融资,但郭鹤年的“金龙鱼”可不仅仅是为了在中国股市圈钱。从目前“金龙鱼”的业绩来看,他们根本就没有资金压力,完全不需要上市。那么,郭鹤年为什么想让“金龙鱼”从里到外都成为“国内企业”,从外资变成“中国籍”呢?又是如何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以一家外企的身份占据了中国40%的食用油市场?上个世纪80年代,郭鹤年出走马来西亚。将投资和事业的重心转向了新加坡、大陆和香港。多年以来,关于郭鹤年为什么要出走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郭鹤年觉得马来西亚市场太小,也有人说是因为郭鹤年涉及了政治斗争。一直到2017年郭鹤年自己推出的《回忆录》里,才将这段悬案公诸于众。原来,就在郭鹤年的制糖厂业绩节节攀升,他正式从“亚洲糖王”升级为“世界糖王”的时候,马来西亚政府却不放心了。当时的马拉西亚总理纳吉出台法案,规定糖业关系到国家民生,不能由一家民营企业把持,必须国有化。就这样一点一点拆分了郭鹤年的糖业集团,并入国有化。之所以会出台如此针对郭鹤年的法案,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华人身份。当时马来西亚政府正在清剿“马共”,因此牵涉到更多的华人群体。而郭鹤年的家族中,就有一位“马共”的重要成员,就是他的二哥郭鹤龄。郭鹤龄曾经担任过“马共”的宣传主任,后牺牲。后来马来西亚政府想要与“马共”谈判,也是找到郭鹤年当中间人,正是在他的中间调解下,“马共”才走出深林,放下了武器。同时,郭鹤年还多次资金援助马来西亚的华人政治团体,这也算是他作为当地侨领应尽的义务之一,但如此多的渊源纠缠在一起,让马来西亚当局对郭鹤年不免有极强的戒心。另一个让郭鹤年下决心出走马来西亚的原因,就是税赋。马来西亚当时有一个很不好的风气,就是拼命加税。郭鹤年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样说:“当年新加坡和大马政府似乎在比赛,看谁能向那些为国家创造财富者,征收最高的税款,两国皆以‘惩罚性税率’对商家的盈利征税,若你赚一元,你只能留住50仙。相较之下,香港的税务环境是利商的,你只需缴付17%的公司税,因此,每赚一元,你可省下33仙。”正是在政治和税赋的双重考虑之下,郭鹤年做出了出走的决定。郭鹤年的出走,对他来说,失去了糖厂,失去了经营多年的事业,但对于马来西亚来说,失去的就更多。郭鹤年的糖厂被纳吉卖给了自己的家族朋党,这些人没多久就硬生生搞垮了这个亚洲最有实力的糖业集团,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通过这次事件,让郭鹤年更加深了一个理念:经济永远都摆脱不了政治的影响。前面说过,出走马来之后,郭鹤年把投资重心转移到了大陆。其实,在推出“金龙鱼“之前,郭鹤年很早就开始和中国大陆有生意合作。还是在1966年的时候,中国开始了十年运动,粮食急缺,而当时几乎没有外汇可以进口粮食。经人介绍联系到了郭鹤年,他答应用自己的账户替大陆这边在伦敦和纽约市场积累期货,当年就通过购买巴西糖业期货,为中国外汇赚取了300万美元的利润。可以说,郭鹤年与大陆这边的关系,非一般的华侨外资可以比拟。在改革开放正式实施的前一年,1978年,郭鹤年就在杭州投资了中国内地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紧接着,他的布局更大,先后在北京投资建设香格里拉酒店、北京国贸中心、嘉里中心……总投资在百亿以上,成为投资金额最大的海外华侨商人。80年代末期,绝大多数外资因政治因素放缓投资中国,郭鹤年反其道而行,在中国投下数以十亿计的巨资。同时期高调投资大陆的,还有一位富豪就是李嘉诚。这两人不愧是商界老手,总是能抓住别人不看好的时机,满载而归,又能功成身退。郭孔丰也曾经在叔叔的公司工作,1988年,郭孔丰在深圳发现一个现象,当时所有的中国普通家庭,都是用散装油,炒菜时油烟很大。而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从不进口食用油,后来进口也数量极少,这让他看到了商机。郭孔丰和叔叔商量,想要创办精炼油厂,得到了同意。郭孔丰的商业才能颇有叔叔之风,几年时间,就联合印尼油棕王吴笙福、国际四大粮商之一的美国ADM公司及中粮联合创办了丰益控股,“金龙鱼”也在那时诞生。后来,郭鹤年向侄子提出合并意向,叔侄两联合成立了“益海嘉里”。“双剑合璧”的益海嘉里有了更为充足的资金,开始了称霸中国大陆食用油市场之路。“金龙鱼”在市场的竞争优势是全方面的,首先是原料上的优势。有着自己的印尼、马来西亚的棕榈油生产基地,在原材料生产和进口上获得先机,他们占有国内棕榈油市场份额的70%~80%,所以他们的“感冒喷嚏”都可能影响决定棕榈油市场的价格。其次是他们早先大量布局的压榨工厂和铺设的销售网络。从2002年开始大举在国内布局。在随后的两三年内,该公司累计在全国各地新建20多个工厂。其经销商已经超过2000家,遍布全国400个大中城市,覆盖了中国除台湾地区以外的所有省市。所以这么多年来,“金龙鱼”面对的最大危机都不来自于对手。倒是2010年网络上的一篇帖子,让“金龙鱼”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公关危机”。这篇帖子当年火遍网络,你或许还有印象,题目为《金龙鱼,一条祸国殃民的鱼》。帖子里说:金龙鱼食用油利用“有害的”转基因大豆,“毒害”国人的身体健康,呼吁大家抵制金龙鱼。尽管这起事件以发帖子被抓获刑结束,但它对于“金龙鱼”、“转基因食用油”的讨论直到今天依然没有定论。“转基因食用油“究竟对人体有没有危害,这连科学家都无法达成一致。但是,当外资企业,市场霸主、转基因食用油这些因素加起来,多少就有点“木秀于林,众矢之的”的感觉。郭鹤年是被马来西亚逼走过的商人,他不可能看不到这种隐患。未来公司在中国市场如果还想继续发展壮大,那么,给“金龙鱼”换个成分,是最直接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过在中国上市,“鱼跃龙门”,让国内的资本投资其股票,从而稀释自己身上的外资成分,最好的效果,是大家再提起“金龙鱼”,会认为他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国内公司。当外资企业变成了“民族品牌”,不仅可以改变网络风向,平息谣言,一旦将来政策变化,还有更多的便利。这就是为什么“金龙鱼”放着新加坡股市不去,而要在A股上市的原因吧。
另:大量读者还有没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以示鼓励!长期坚持原创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