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酸甜甜的泡腾片不仅口感好,还能补充营养,是不少家庭必备物品。但是你知道吗,如果服用方式错误,可能要人命!
前些天央视纪录片《见证》之“药案寻踪”节目中播出了一个关于婴儿服用泡腾片的案列,令人扼腕:
一个年仅18个月幼儿,因为家长错误方式服用泡腾片,导致孩子窒息并最终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一天后无效最终死亡。
宝宝因为感冒发烧,在一家省级医院挂吊针。除了输液,医生还配了两盒药,一盒是“泡腾片”。
输完液后,母亲从标明“口服”的“泡腾片”盒子里拿出一粒直径约6毫米的药丸,塞进宝宝嘴巴,“嘴巴张开,再喝点水下去。”
没想到,过了10多秒钟,孩子的手脚突然抖动起来,紧接着开始剧烈地咳嗽,嘴边也慢慢变成了青色。“当时就感觉他肯定是噎着了。”
拍背、催吐等方法试过后,症状还是没得到解决,孩子的心跳和呼吸已十分微弱,随后被送进抢救室手术。切开气管后,医生取出已化为一摊水的泡腾片残液。
不幸的是,孩子最终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
家家户户常备药,一片小小的维生素C泡腾片,为何会要了婴儿的命?
作为一种安全、实用的口服剂型,泡腾片便于携带、服用方便、起效迅速;经过调味的泡腾片口感好(很多泡腾片都会做成水果味儿),适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吞服固体制剂困难的患者;它对人胃肠道的直接刺激也较小,但这种剂型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使用不当的巨大风险。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主管药师龙猫药师表示,“泡腾片属特殊剂型,需特殊服用方法,它含有泡腾崩解剂,一般是有机酸和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的混合物,遇水后,二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若直接将其放入口中,大量气体急剧充斥气道,有引起窒息的风险。”
所以,绝对不要干吃,不要吞服!
泡腾片属特殊剂型药物,需特殊服用方法:取半杯凉开水或温开水,将一次用量的药片投入杯子中,等气泡完全消失,药物全部溶化后,再摇匀服下。
现在服用维生素C泡腾片十分流行,很多人把维生素C泡腾片当成日常身体营养补充剂,或是随身必备用来缓解疲劳的饮品。但是注意,不宜长期过量服用。
孩子生病难受父母心里自然担心着急,但也有不少父母粗心或者缺乏用药常识,往往拿到药物就想着赶紧给孩子吃,而忘记了医生嘱托,甚至不去看说明书就直接给孩子吃药,忽视了不当喂药的风险。
而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有项调查结果显示:85%的家长给孩子喂药前,不会看说明书。
(图Swisse泡腾片)
什么是泡腾片
泡腾片是一种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与普通片剂不同,泡腾片利用有机酸和碱式碳酸(氢)盐反应做泡腾崩解剂,置入水中,即刻发生泡腾反应(酸碱反应),生成并释放大量气泡(二氧化碳),使片剂迅速崩解和融化,状如沸腾,故名为泡腾片。
泡腾片类型
目前,我国泡腾片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口服型和外用型。
口服型常见的主要有抗感冒类如:金莲清热泡腾片、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等,维生素类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
外用型多数用于治疗妇科炎症如:特比萘芬阴道泡腾片、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等。
如何正确口服泡腾片
泡腾片在崩解溶化时需要大量的水,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孩子直接吃进嘴里,药片进入喉咙会将周围的水分都吸收过来,再产生二氧化碳,很容易导致儿童窒息。
正确的服用方法是:先取半杯凉开水或温开水约100至150 毫升,再将一次用量的药片投入杯子中,待药物完全溶解或气泡消失后摇匀服下。此外,不能用茶水或饮料泡服,因为会产生化学反应,可能生成有害的物质。
注意事项:
1、严禁直接口服或含服。
2、儿童要在家长的看护下服用,不能让儿童自行服用。
3、储存时应注意密闭,避免受热或受潮。
4、泡服时出现不溶物、沉淀、絮状物等均不能服用。
5、服用维C泡腾片后须用清水漱口,以减少酸性物质对牙齿的刺激,避免牙齿损害。
6、泡腾片中含钠较多,长时间大量服用会增大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常用泡腾片的老年人要注意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服用期间应适当减少盐的摄入量。
曾经网上一段公益视频引起了无数关注,就是一名女童因不当用药致聋,她的无声诉说看哭了很多人。
给孩子用药不是小事,用对症是药,不对症是毒;而喂药方式错误,更是可能酿成大祸。别等夺走了孩子生命之后,再来后悔!
宝宝生病却不肯吃药,妈妈们是否会捏着宝宝的鼻子强行喂药呢?这可是错误喂药方法,极易把药物灌入气管,引发窒息。
错误的喂药方法还有哪些呢?看看这些常犯的误区,你有没有犯过。
误区一:一日三次=早中晚饭时吃
一日三次是根据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定的,有严格的实验依据,只有按时服用才能保证体内的血药浓度稳定,治疗效果好。
有些人喜欢把吃药时间都集中在白天,一日三次就随着早中晚饭服用。这样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太高,给身体带来危险,晚上血药浓度过低,起不到治疗效果。
一日三次是指8小时服用一次,同理,一日两次是指12小时服用一次,一日一次是指24小时服用一次。
误区二:躺着服药
服药也是讲究姿势的!躺着吃药的时候,如果送药的水量不够,药容易粘在食道壁上。这样影响了药效,还刺激了食道。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最好是站姿服药。
除非是一些特定药需要采取卧姿,比如硝酸甘油会降低血压,服用的如果是站姿,可能会因为低血压而头晕或昏倒,这就需要我们区别对待啦。
误区三:仰头猛咽
很多人都习惯吃药时仰头猛咽,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这样很容易呛水,而且对于胶囊类的药,一仰头很容易噎到自己。是不是找到自己这么多年被胶囊噎到的原因啦?
吃药时应该动作缓慢,服用片剂时微微仰头,而服用胶囊这种比较轻的药,微微低头则更容易吞咽。
误区四:喝完糖浆立即喝水
有的宝宝不喜欢止咳糖浆的味道,家长就用水稀释或者给宝宝喝完糖浆立即喝水。
喝水会降低止咳糖浆在咽部黏膜表面上的浓度,从而影响药效。而且会稀释胃液,减弱胃肠道对糖浆的吸收。所以喝完糖浆不要立即喝水哦!
误区五:干吞药片
干吞药片时,药片得不到充分吸收,影响药效。而且药片很容易粘在食管壁上,对食管黏膜造成刺激,另外还容易引发呕吐。
所以除了咀嚼片,其他药片吞咽时一定要用水服哦!
误区六:果汁服药
药物苦涩,有的麻麻为让宝宝吃药,会把药片磨碎,倒入果汁或牛奶中给宝宝喝,这也是不对的。药物最好用白开水送服,因为部分果汁会抑制药物的功效,如抗过敏药、抗感染药等,牛奶也会降低药物的疗效,不能与药物同服。
误区七:强行灌药
孩子吃药不配合时,家家都有自己的绝招。有的是把孩子鼻子捏住强行灌药,有的是用筷子把嘴强制撬开,有的则声东击西趁其不备倒入口中。总之斗智斗勇,孩子家长都一身汗。
但这种强行灌药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很容易使药物呛入气管,轻则引起剧烈咳嗽、重则造成窒息危险。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安全温和的方法来喂药。
误区八:任意加大或减小药量
喂药时要注意药量,任意加大或减小药量都是不对的,加大药量副作用也大,减少药量又不利于疾病的治愈,都会影响健康。
本平台专为代购行业发声,关注发布相关资讯
协助厂家推广优质澳洲商品
有合作及广告需求的,请发邮箱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