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一封“致国际学生的公开信”在澳洲主流媒体上刊登并在网络上传开,作者是公平工作专员署(Fair Work Ombudsman,简称FWO)。信中写道:在澳洲的国际学生享有与其他所有劳动者同等的权利。
或是为了减轻经济负担,或是为了体验当地社会,又或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许多在澳大利亚的国际学生都会选择在学习之余打一份零工。
根据FWO的统计,2017年7月,全澳大利亚共有564869名国际学生,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在受到职场不公平待遇后向FWO求助。
2016年全年,FWO处理了172起涉及国际学生的工作纠纷,仅占所有纠纷的1.6%。然而这一年内,FWO帮国际学生追回的欠薪金额达到523343澳元。国际学生最常见的工作场所为餐馆、咖啡厅、保洁公司和外卖店。
这样一组数据让FWO意识到,国际学生是职场上的弱势群体,因此发起了专门针对国际学生的倡议活动,希望学生们在遭受不公平待遇后可以勇于发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不敢发声 求助无门
社区服务主管皮特斯接受采访。(图片来自网络)
FWO社区服务主管皮特斯(Louise Peters,Director of Community Engagement, Fair Work Ombudsman)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FWO出台了一个国际学生参与战略计划,这封公开信是整个计划的开端,有不同语言版本,包括简体和繁体中文。
我们了解到,出于多种原因,国际留学生在工作场所属于弱势群体,容易被雇主剥削。但是根据我们的统计,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学生向我们求助的比例非常低。2016年,在所有向我们求助的人中,只有2%是国际学生。
——皮特斯
经过调查,FWO发现很少有国际学生知道自己在工作场所拥有什么样的权利,还有很多人完全不知道遭受不公平待遇之后可以去哪里求助。
因此我们发起这样一个计划,希望向更多国际学生传递信息,鼓励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敢于求助。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如果他们想求助,就可以来找我们,而且无须任何费用。
“自愿”被剥削
尽管愿望是美好的,但皮特斯承认,“打黑工”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很多国际学生都是‘自愿’接受低于法定标准的工资”。
小K就是“自愿”接受“剥削”的一名国际学生:
我当时在一个希腊甜品店打工,分成白班和夜班。
白班的时薪是12澳元,夜班是14澳元,我上的就是夜班。
小K说,尽管不知道具体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多少钱,但确定自己拿到的钱肯定没有达标,而且每次都是给现金。
他们不会请合法的劳工,主要都是国际学生,还有一些持打工度假签证的外国年轻人。大家都比较年轻,基本都是20多岁。有希腊人,有澳大利亚本地人,也有亚洲人,比如中国、韩国、日本人。其实大家都知道自己拿的工资低于法定标准。
据小K的了解,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没有一个能找到给予合法工资标准的工作,她拿到的14澳元时薪已经算非常高的了。“很多朋友是在华人店打工,给的更少。比如我的室友,她比我早半年来澳大利亚,当时她的工资只有8澳元。所以我找工作的时候就刻意避开了华人开的店,后来找到了那家甜品店,给我14澳元,我知道肯定没达标,但至少比8澳元好多了。”
打黑工不全是因为钱
皮特斯表示,虽然很多学生是自愿接受低于法定标准的工资,但也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最低标准是多少,也不知道自己有其他的权利,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整个项目传递出一个信息:所有在澳大利亚工作的人,都有权利获得法定的最低工资,即使是国际学生也一样,其他工作场所应有的权利,国际学生也一样能获得。我们希望国际学生了解,自己不是必须要接受低于法定标准的工资,而且他们的雇主如果支付了低于标准的工资,就相当于违法。
很多时候雇主自己都不知道应该给员工怎样的待遇,或者知道了也故意不说,因此国际学生无从知道自己有怎样的权益,遑论保护自己的权益。
除了不知情之外,更多的情况是敢怒不敢言。
“很多学生受到不公平待遇之后也不敢求助,是因为他们害怕丢了饭碗,或者被雇主报复,这些心理我们完全理解。但我想说的是,法律会保护大家的合法权利。”皮特斯强调。
小K承认: “当然大家都会觉得这个工资不公平,都想拿合法的工资。但现实是我们都还是学生,没有工作经验,而且像我自己母语也不是英语,初来乍到的,找到合法工资的工作太难了。”
但是对于她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时薪多少,而是工作时间。
上学期间不可能找全职工作,就算是兼职也很难,因为都会要求固定时间。我们白天都要上课,很不好配合兼职工作要求的时间。只有这种‘打黑工’的形式,才会在时间上配合你。工资虽然不达标,但好歹能补贴日常花费。所以也算是各取所需吧。
举报不会被取消签证
时薪远低于法定标准,无法满足生活需求,因此许多学生往往会选择延长工作时间,但是学生签证的条件之一就是,每周工作时间不能超过20小时。违反了这一条件的学生,害怕被雇主举报从而失去学生签证,就只能选择忍气吞声。这是皮特斯提到的一个普遍现象。
所以我想在这里强调,FWO和移民局有协议,如果有学生愿意与我们合作,站出来举报自己的雇主,那么即使他们此前违反了工作时长的规定,也不会因此而被吊销签证,当然条件是他们以后不得再犯,保证遵纪守法。
皮特斯举了一个例子:
去年,一名来自中国上海的留学生,在昆士兰州上大学期间去餐厅打工,一开始的时薪是10澳元,后来涨到13澳元,但是雇主一直要求她增加工作时间。因为学习压力大,她不堪重负,向雇主提出减少工作时间,但是她此前的时间已经超出了每周20小时,因此雇主就威胁她要向移民局举报。
该女生走投无路的时候,一名同学告诉她,可以向FWO投诉。她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在网上填写了申诉单,并配合FWO的调查。
结果就是,她不仅拿到了8000澳元的欠付工资,而且签证也没有被吊销,大部分情况下,雇主都是会配合我们的工作的,只有极其严重的情况才会对簿公堂。
匿名举报有所增加
对于FWO的公开信,小K表示:
听说过,想法是好的,但是我觉得很多有打工经历的人都不会说。因为大家心里都知道市场需求就是这样,供需关系摆在这里,你不做别人也会做。很多人都想挣生活费,而且打工也是一个提高英语口语、积累社会经验、接触当地环境的机会,所以对于公开信的效果我并不乐观。
皮特斯称,因为计划才开始不到一个月,所以现在对效果进行预测还为时过早。
公开信是整个项目的初期阶段。之后我们还会在媒体上增加曝光,尤其是社交网络。我们会和大学以及学生组织合作。公开信发出一周后,我们收到的匿名举报有所增多,而且各种语言都有,所以这是一个乐观的信号。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