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神童退休了!

2019年03月21日 澳洲金融圈


|本文由华商韬略原创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id:hstl8888)


他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总比别人早一步,甚至早好几步。

作者丨张静波

华商韬略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客服微信:hstlkf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


12岁上大学,23岁获博士学位,31岁成为IEEE史上最年轻的院士,38岁晋升微软全球副总裁,53岁从百度总裁一职挂靴而去。


这是怎样一种“霸气”的人生?


挂靴


2019年3月15日,百度总裁张亚勤突然宣布:将在6个月后,从百度退休!


这一人事变动凸显了今年以来,百度在人才梯队建设上的提速。


新年初,李彦宏就在内部表示,将加速干部年轻化,提拔更多的年轻人进入管理层,并推出高管退休计划。


张亚勤是申请加入退休计划的第一位高管。


五年前,当48岁的张亚勤,离开任职16年的微软,想让自己“忙一点”时,他遇到了正在寻求向AI转型的李彦宏。


彼时,以搜索奠定BAT三强之位的百度,因为行动迟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渐渐掉队。


焦虑的李彦宏,急需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而人工智能(AI)就是他的抓手。


2014年5月,百度从谷歌挖来“谷歌大脑”之父、人工智能领域最权威的学者之一吴恩达,引起业内震动。


四个月后,张亚勤正式出任百度总裁,负责新兴业务的开发。


在喧嚣的互联网行业,“学霸”张亚勤显得格外低调。


在他任职期间,百度经历了满城风雨的竞价排名事件,却从未动摇过其为百度打造技术基因的决心。


2014年的百度,人工智能刚刚起步。


五年后的今天,这一业务已结出百度云、DuerOS人工智能系统和Apollo自动驾驶平台三大果实。


百度因此与谷歌、微软、Facebook一起,被《财富》杂志并列为“全球AI四大天王”。


“看人工智能,目前是早上六点半,我们五点半就起来了。”


说到百度AI,一向谦逊的张亚勤也禁不住小小“骄傲”了一把。


起得早,不但是百度AI的优势,更是张亚勤一贯的标签。他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总比别人早一步,甚至早好几步。


突击型选手


张亚勤很聪明,认识他的人无不赞叹。


李开复评价他:“绝对是一个技术天才,记忆力超强。”很小的时候,张亚勤就能在短时间内看完一份报纸,并全部背下来。


他不但聪明,效率也高,是一个突击型选手。


高一时,他受13岁神童宁铂的影响,决定提前高考。当时距离考试只有半年,为了补上功课,他每天学习20个小时,连走路、课间休息都在背单词、做数学题。


最终,张亚勤如愿考入科大少年班,那一年他12岁。


事后,他总结道:“无论学习还是做事,大脑的思维一定要连贯……与其心不在焉地学10小时,不如集中精神学1小时。



1986年,张亚勤硕士毕业,选择留美。


刚到美国时,他的导师、华盛顿大学教授比克赫尔扔给他一堆IEEE杂志的投稿,让他在两周内啃完,并给出评价。


为了完成任务,他从图书馆借来十几本专业书和一本词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停地演算、推导。


当导师看到他的演算结果和点评时,惊呆了——他不但圆满完成任务,还发现了几处纰漏。“你现在就可以写博士论文,你已经达到博士水平了。”教授说。


聪明加上做事投入,让张亚勤拥有超人的效率。他不是那种苦读书的类型,即便后来身居高位,也不像很多企业家那样到处赶场,相反,他做事像喝茶一样从容。


像阿甘一样专注


做事情不但要有深度,还要有长度。成功比拼的是,谁能坚持到最后一公里。


张亚勤小时候兴趣广泛,但跟其他小孩一样,做事总是虎头蛇尾,今天喜欢下棋,明天爱上绘画。上大学后,他一度因此荒废了学业,第一次期末考,数学只考了61分。


母亲因此严厉批评了他。此后,他重新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或许是这个原因,成名后的张亚勤不喜欢别人叫他神童,怕误导大家。“成功需要坚持和专一。即便比别人聪明,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1989年,23岁的张亚勤从华盛顿大学博士毕业,进入Contel公司,从事视频压缩的研究工作。


此后,他一直专注于这个领域,哪怕后来公司搁浅了相关项目,依旧自己钻研。五年后,Contel被GTE收购,张亚勤在视频压缩领域大放异彩,为公司赢得10亿美元大单。


从1989年到1997年,张亚勤在视频压缩领域一共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其中40篇收录在IEEE Transaction杂志上。很多人终其一生,发表四五篇就已经是学术大咖。


由于贡献突出,31岁的张亚勤被评为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史上最年轻的院士。


1998年,李开复刚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时,问身边的人:“我现在最该找谁?”几个人同时推荐了张亚勤。


李开复当时并不认识张亚勤,但看过他的履历后大吃一惊,“这么厉害的人,我以前居然不认识!”于是,赶紧联系了对方。


在李开复的邀请下,张亚勤加入微软中国研究院,两年后升任院长。


上任伊始,张亚勤选择图形学、多媒体和用户界面作为主攻方向,同时提出著名的五五军规,即研究院每年要在不同技术领域的全球前五大学术会议或杂志上发表不少于5%的文章。


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从不足10人,发展成拥有3000人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是除美国总部之外,微软规模最大、职能最完备的研发基地。


做简单的人


张亚勤淡泊名利,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很简单,没有太多功利之心。当他对某件事情感兴趣、觉得有意义时,就会努力去付出,很少考虑短期利益和得失。


刚加入Contel公司时,他干劲十足,每天忙于做实验、写报告、发论文,虽然很辛苦,但乐在其中。


因为投入,他效率奇高,每半个月就提交一次报告。这种频率在张亚勤看来很正常,却给其他同事造成很大压力,他们最快也要半年才能完成一份报告。


有一天,老板把张亚勤叫到办公室,对他说:“亚勤,你的报告很棒!”张亚勤心里正美,突然老板话锋一转:“但是,你能不能慢点?”


张亚勤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老板居然也嫌自己干得太快了。


好在张亚勤并没有被同化,此后他虽然减少了报告次数,却依旧坚持自己的节奏。


多年后,他这样告诫年轻人:要学会为自己工作,不要等别人安排,也不要老算计工作太努力会让公司占便宜。长期来看,你所有的努力,都会在未来得到公正的回报。


李开复曾与张亚勤共事多年。在他眼中,张亚勤是个心胸宽广的人,从不斤斤计较。


当年,他在美国已经名利双收,过着舒适的生活,但在李开复的邀请下,连待遇是多少都没问就义无反顾回到国内,只为实现心中的梦想。



做事简单、纯粹的张亚勤,还一度对国内高校过分追求量化指标的现象,表达了担忧。


在他看来,学校一旦把拿诺贝尔奖当做目标,就已经出问题。研究必须建立在兴趣之上,高锟研究光纤时,根本没想过会得诺奖,完全按自己的兴趣来,最终成为光纤之父。


沉稳的船长


聪明人往往被光环笼罩,很容易迷失自己,张亚勤却对周围的喧嚣有一种免疫力,无论赞誉或诋毁,都能淡然应对。


这种沉稳的个性,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母亲。


张亚勤的母亲是教师,从小对他严格要求。12岁那年,他考入科大少年班,成为当年全国最小的大学生,轰动全国,很多媒体争相报道他的事迹,不少学校挂出向他学习的标语。


面对突如其来的赞誉,张亚勤心中有了点小骄傲。母亲及时给他泼了冷水:“你没有什么好让人家学习的,你和别人都一样。”


当时,他很委屈。事后才体会到,母亲是担心自己在荣誉面前迷失了自己。


进入少年班后,张亚勤收起了自己的骄傲。一方面因为身边高手如云,另一方面也跟母亲的教诲有关。结果,刚开始在少年班默默无闻的他,最后成为同学们的楷模。


2005年7月,李开复从微软跳槽到谷歌。张亚勤作为救火队员,被微软火速调回中国,重掌微软亚洲研究院。


当时舆论一致认为,微软此举是为了应对李开复担任谷歌中国区总裁后,跟自己争夺人才。


张亚勤没有陷入这种漩涡中。


尽管从短期看,谷歌将是微软的敌人,但他考虑的是研究院长远的发展问题。


回国三个月,他始终保持冷静,排除外界干扰,为研究院确定了未来方向——五年内把中国建成微软在美国之外最大的研发基地。



之后的微软研究院,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但张亚勤始终沉着应战,很少表现出焦虑,是大家眼中“沉稳的船长”。


五年后,他实现了目标,研究院也升级为微软亚洲研发集团。


宽厚待人


张亚勤待人宽厚。多年间,他和领导、同事关系都特别好。这种性格与他的成长环境无不关系。


5岁那年,张亚勤不幸丧父,母亲因为工作忙,不得不把他送到亲戚家。他从小过着迁徙的生活,每天跟不同的人打交道。


到美国后,他又面临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多元的世界让他逐渐学会包容,懂得尊重别人。


在微软,张亚勤对员工特别亲切,一点架子都没有。他不喜欢别人叫他张总,更愿意别人叫他亚勤,甚至连打扫卫生的阿姨也这样称呼他。


工作关系,他每天要面对不同的人,很多技术大咖性格古怪、偏执,个性十足。张亚勤从不介意,他可以包容各种性格的下属。


有人要离开,他很少强留,有些人走了又想回来,他照样欢迎。这在很多公司难以想象。


朱文武曾在微软研究院工作,2004年辞职去了英特尔。工作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微软好,想回来,张亚勤毫不犹豫答应了。


张亚勤也不喜欢跟人竞争,在他看来,竞争的最高境界是合作、共赢。


2006年,他临危受命,回美国执掌移动业务。上任伊始,他广泛建立产业联盟,在业内开展各种合作,迅速扩大Windows Mobile 5.0的影响力,使其市场份额从0增长至25%。


执掌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期间,他积极推动研究院与国内高校的合作,不但投资建立联合实验室,还派人去学校兼职。


他把微软比做种子,把中国比做土壤。在他看来,只有中国的科研实力上去了,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才有可能走得更远。


放手让他们去干


世界上什么人最难管?聪明的人、有想法的人最难管。


2010年,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升级为亚太研发集团后,张亚勤管理着3000多人。这些人个个聪明绝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


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呢?张亚勤的办法是,放手让他们去干!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在美国桑纳福研究院担任管理工作时,就遇到一个脾气很倔的老先生,做事我行我素,想干嘛就干嘛。


张亚勤没有刻意去纠正,而是给他一定空间,让他自己去尝试。他觉得,对方在那个领域一定比自己更有经验。


这种宽松的管理风格后来被复制到微软。在那里,同事们很少看到张亚勤发号施令,相反他会用行动去改变他人。


张亚勤也不像其他领导一样事必躬亲,在他看来,管理者可以直接影响到的人不超过50人。这些人是公司的核心,只要管好他们,就能把自己的决策传递下去。


因为权力下放,员工有了发挥空间,张亚勤也解放了自己。


虽然掌控着3000人的研发集团,他坦言自己并不是很忙,还有时间自己做研究。这让他能够时刻紧跟科技前沿,从而保证研发集团在大的战略方向上不出现严重失误。


跳槽百度


2014年9月3日,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张亚勤意外出现在了现场,并和李彦宏等百度高管坐在一起,引起外界猜测。


7天后,百度对外宣布:张亚勤加盟百度,担任总裁,负责新兴业务。


对此,张亚勤解释说:我用16年时间兑现了加入微软时的承诺……现在,使命达成,是该走的时候了。


外界普遍将这一事件解读为PC时代的终结。


不少人认为,张亚勤离开微软的真正原因是,他在昔日PC霸主身上已找不到兴奋点。张亚勤也多次表示,自己是个不停追逐下一个兴奋点的人。


同一时期,被移动互联网“冲击了一下,有点慌”的李彦宏,也在寻找能够带领百度走出低谷的下一个兴奋点。


两人同时将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AI)。


李彦宏曾表示,百度不要做一家互联网公司,而要做一家AI公司。


而在张亚勤看来,AI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它将改变传统产业,包括百度的核心搜索业务。


在这场决定未来的战斗中,中美两国已站在了世界前沿。


“未来,人工智能的市场会比移动互联网大10倍!”一向沉稳的张亚勤,对AI的未来,表现出少有的“激进”。


为了将AI落地,百度展开了史无前例的挖人大战,将吴恩达、陆奇等一大批谷歌、微软干将招致麾下。


在美国西雅图,毗邻AI技术巨擘微软、亚马逊的地方,百度斥巨资建起了研发中心,上千名顶尖的AI专家夜以继日,攻克技术难关。



经过长期的技术酝酿,2017年5月,成立18年的百度有了全新的使命——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


同年召开的百度云智峰会上,百度正式发布ABC Inspire战略,旨在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三位一体的融合,推动人工智能的落地和商业化。


此后的百度,一边夯实移动基础,一边决胜AI时代。


随着Apollo自动驾驶平台、DuerOS操作系统等一系列果实的落地,百度正跻身全球人工智能的最前沿。


“亚勤出微软,一个时代的结束!”2014年,当张亚勤离开微软时,他的老同事、原金山集团CEO张宏江曾这样评价道。


如今,53岁的张亚勤即将从百度退休,在他身后,一个AI技术帝国已初具雏形。





【澳洲暴走早报】下周起!这些华人申请澳西太银行房贷更方便!满足一个条件即可!假货横行!全球每年有超过7000亿的山寨或在交易!

【中国经济】安邦智库陈功:我看待中国经济,还是十年前的那句老话

【教育机制】孩子都去了补习班

【地产奥秘】房地产的十大失衡与五大长效机制

【澳洲暴走早报】刚刚!总理莫里森确认,将大减移民3万人!将首次设置16万人官方上限! 罚款$448扣3分!新州警方将严打这一行为

【人资管理】任正非:真正靠谱的老板,从不跟员工说这句话

【造假产业】8万亿假的新世界

【房地产税】这场“两会”尾声吹风的重头戏还是房地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