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是李白的霜

2019年09月15日 东方都市报



 《东方都市报》导读 

中秋快乐!



"每逢佳节备思亲",中秋月圆,你是否抬头望月,心里满溢着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亦或,你是否在团圆之时,心头却掠过淡淡的忧伤,为马上就要离家而惆怅……当你慢慢长大,故乡却渐行渐远,但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见过多少美景,都无法抑制住对故乡的想和念。




故乡,是庇护身心之所,
让人心安理得,
自适自在,团圆美满。
我们因为各种原因离家,
家就像沙漠里的胡杨木、
天上的北斗星,
无论走得多远,只要看到它,
我们就会知道
哪里是方向、哪里是来处。



《隔着千山万水拥抱你》

作者/柯灵

节选自《乡土情结》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

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梢,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几乎是世界的全部,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开始感觉饥饱寒暖,发为悲啼笑乐。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但懂得爱的另一面——憎和恨,却须在稍稍接触人事以后。

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缕,一饮一啜,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

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

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

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消失。

配图/出自@央视新闻 主持的微话题#画月亮大赛#




"母语是我唯一的行李,
乡音是我唯一能够随身携带的行囊。"
母语、方言是每个人的乡音,
有如植入心间的"声"份证,
听到乡音,
便唤起了乡愁。



《乡魂》(节选)

作者/冯骥才

前两年我在新加坡,忽有十几位上了年纪的华人到宾馆来访。我望见一位老者清瘦、文弱、似曾相识的面孔,心有所动,问道:"你家乡在哪儿?"

"宁波。"他一开口,便依然带着很重的乡音。

我听了,随即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我老家也在宁波。"

他马上叫起来:"现在就是一家,我们好近呀!"随即急渴渴向我打听故乡的情形。

多亏我头年途经故乡,有点见闻,才不致窘于回答。他一边听我讲,一边忽而大发感慨:"全都不一样了,不一样了……"忽而冲动地站起来,手一指,叫着:"那是伯伯带我去捉鱼的地方!"然后逼我讲出更多细节,仿佛直要讲得往事重现才肯作罢。

我怕冷落了同座其他人,才要转换话题,那些人却笑眯眯摆手说:

"不碍事,你再给他多讲讲吧……"

他们高兴这样旁听,直听得脸上全都散发出微醺的神气, 好像与我的这位老乡分享着一种特殊的幸福,那便是得以慰藉的乡恋。

这老乡情不自禁把座椅一步步挪到我身前,面对面拼命问,使劲听。可惜我只在故乡停了一天,说不出更多见闻。但我发现,我随便扯些街道的名称、旧楼的式样、蔬菜的种类,他也都视如天国珍闻,引发他一串串更多的问题,以及感叹和惊叫。

我更感到故乡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住一切属于它的人们,不管背离它多久多远。似乎愈远愈久便愈感到它不可抗拒的引力……

张张陌生的面孔埋藏着遥远的亲切。我在哪里曾经与他们相关相连?唐宋还是秦汉?我想起在黄河边望着它烟云迷漫、波光闪耀的来处,幻想着它万里之外那充满魅力的源头。同国、同乡、同肤、同姓,都有一种共同的源头感。有着共同源头的人,身上必定潜在着一个共同的生命密码,神秘地相牵。



"舌尖上有最顽固的乡愁。"
无论走得多远,
舌尖上总是保留着家乡的味道,
不管后来用多少种滋味,
都没有办法掩盖。
食物,连接了过去与现在,
他乡与故乡。
儿时的味蕾记忆,
藏在食物中的亲情,
是我们简单而绵延的乡愁。


家常便饭到了节日时,就像毛手毛脚的短工,被打发了,节日自有节日的吃食。

端午节之后的大节日,当属中秋节了。中秋节是一定要吃月饼的。那时商店卖的月饼只有一种,馅是用青红丝、花生仁、核桃仁以及白糖调和而成的,类似于现在的五仁月饼,非常甜腻。我小的时候虫牙多,所以记得有两次八月十五吃月饼时,吃得牙痛,大家赏月时,我却疼得呜呜直哭。

爸爸会抱起我,让我从月亮里看那个偷吃了长生不老药而飞入月宫的嫦娥,可我那双朦胧的泪眼看到的只是一团白花花的东西。月光和我的泪花融合在一起了。

节选自迟子建《故乡的吃食》





乡愁,

是中秋之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我的思念是圆的》

作者/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乡愁,

是忆起儿时的快乐;

乡愁,

是父亲母亲在远方,
又在梦里。
儿时不懂离别苦,
长大后才知道,
童年变成挥之不去的乡愁,
此生最长的路,
是回家的路。
 丰子恺作品《中秋之夜》

蟹的储藏所,就在天井角里的缸里。经常总养着五六只。

到了中秋等节候上,缸里的蟹就满了,那时我们都有得吃,而且每人得吃一大只,或一只半。尤其是中秋一天,兴致更浓。在深黄昏,移桌子到隔壁的白场上的月光下面去吃。更深人静,明月底下只有我们一家的人,恰好围成一桌,此外只有一个供差使的红英坐在旁边。

谈笑,看月,他们——父亲和诸姊——直到月落时光,我则半途睡去,与父亲和诸姊不分而散。这原是为了父亲嗜蟹,以吃蟹为中心而举行的。现在回想那时候,半条蟹腿肉要过两大口饭,这滋味真是好!

现在,我已经自己做父亲,况且已茹素,当然永远不会再尝这滋味了。唉!儿时欢乐,何等使我神往!

节选自丰子恺《忆儿时》





乡愁,

是一种甜蜜的忧伤,

是无论身在何处,

都想回家的冲动。


《中秋》

作者/余光中


一刀向人间,剖开了月饼

一刀向时间,等分了昼夜

为什么圆晶晶的中秋月

要一刀挥成了月?


刀锋过处,落在我们两旁

中间是南海千年的风浪

寂寞是我的白昼惊短

悠悠是苦你的夜长


去年是圆月的光辉一床

共看婵娟今夕在两岸

料我像昼会渐渐地消瘦

你像夜会渐渐丰满


从此夜长,梦恐怕会加多

单枕是梦的起站和终站

该你凌波而翩翩东来呢

或是我乘风去西南


一轮神光开万户的私镜

姮娥是一切情人的投影

且将你的,用海云遮住

让我夜深后来翻寻

   




回家,也是和过去的自己对话,
故乡里,仍然保留着,
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
走到今天的印记。
那些印记提醒着我们
跨越山海、勿忘根本。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节选自季羡林《月是故乡明》

配图/视觉中国


我们怀揣着乡愁赶路,

心时刻系着故里。
所以,总会隔一段时间,
就借以节日的名义,
给自己一个回家的理由。
像一次又一次的时光旅行,
从外面纷繁的世界中,
暂时解脱出来,
让曾经迷失的自己重新想起,
当初为何出发,
当初如何出发。
重新蓄满力量,
然后,再出发。



点击「写留言」分享

这个中秋,你的乡愁


新闻来源:央视新闻


往期精选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


  

  

  



长按扫描《东方都市报》二维码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