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疫情的爆发,
澳洲政府要求
从中国大陆返回澳洲的旅客,
自行在家隔离14天。
大部分人都自觉遵守规定,
但是足不出户让吃饭买菜
都成为了巨大的难题。
就在这个时候,
一群暖心的人出现了……
1、墨尔本暖心送菜小分队
最近在各个华人的家门口,
都能看到这样一幅场景,
住户的大门紧闭,
而门口却摆放着一袋袋的食物。
(图片来源:墨尔本爱心小分队)
而这些食物的背后,
都是一名名志愿者的辛苦付出。
为了预防冠状病毒传播,莫里森政府实施了14天的自我隔离期,绝大多数返澳的华人也都自觉隔离。
居住在墨尔本的华人Jason Yang(杨振宇)原本有一个在澳华人的微信群,就在大年初三那天,他看到了群友的求助。
群友表示,因为在家隔离无法出门采购,家里已经没有食物了。
看到同胞有难,
怎么能够不挺身而出呢?
考虑到直接在原本的群里操作可能会打扰到其他人,杨先生选择另外开设了一个专门为这些在家隔离的华人义务采购送菜的群,开始招募志愿者。
于是,
一支“墨尔本爱心小分队”
就这样成立了!
杨先生最初的想法是,召集身边的朋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到那些正在隔离的家庭,给他们买菜送菜。
但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城市,竟然藏身着这么多和他一样热心又暖心的人。
送菜小分队成立的短短3天内,
就已经有八十多名志愿者
加入了这个队伍,
送菜的范围可以覆盖墨尔本60个区。
(图片来源:墨尔本爱心小分队)
为了帮助到更多人,杨先生在自己的公众号发布了一封招募信,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伸出援手,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能够找到组织。
到目前为止,一共有208名志愿者加入了“爱心小分队”,几乎整个墨尔本的华人都不用再担心隔离在家会断粮的问题了。
2、队伍壮大 秩序井然
然而这个爱心小分队
在刚刚成立时,
也遇到过一些小困难。
因为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加入,志愿者和求助者都被拉到了一个群里。
随着人数越来越多,群里的秩序显得有些混乱,志愿者们也因此多了许多额外的工作。
于是杨先生就在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调度政策,同时也将志愿者和需要帮助的人分到了两个群里。
(图片来源:墨尔本爱心小分队)
在采买的过程中,志愿者会跟对接的家庭进行沟通,完成菜品的采购。
虽然买东西看起来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在找寻商品、和家庭交流的过程中,志愿者们也是耗费了不少心血和精力。
(图片来源:墨尔本爱心小分队)
采购完成后,志愿者会在微信上收款,然后将菜品送到对接家庭的门口。
虽然秉承着“不接触、不交流、不见面”的原则,但杨先生仍旧会细心地提醒志愿者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注意佩戴口罩、做好消毒措施,以避免增加不必要的感染风险。
(图片来源:墨尔本爱心小分队)
从成立至今,
他们一共帮助了
大约1100-1200户家庭。
而实际送菜的单数已经远远不止这个数字,因为很多家庭会有二次采买的需求。
即使是需要帮助的家庭
远在50公里以外,
志愿者们也是义不容辞,
二话不说,
就是送!
(图片来源:墨尔本爱心小分队)
一些曾经受到过小分队帮助的家庭,在结束隔离之后也自愿加入了“送菜”志愿者的行列。
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人了解到这个“爱心小分队”,还会出现更多的好心人来壮大这支队伍。
这个小分队成立的初衷,是帮助有需要的人,能有这么多志愿者的加入是杨先生完全没有想到的。
而杨先生直言,更让自己出乎意料的,是有这么多华人家庭在从中国返回澳洲之后正在自觉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
比起自己和志愿者们所做的这些,
“更应该感谢那些
自觉在家隔离的人”。
“不是我们在帮助他们,而是他们在帮助我们。”
14天的隔离生活非常难熬,但正是他们的自觉让更多人能够生活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中,这也是在为整个华人社区和澳洲做贡献。
最后,
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很渺小,
但是当每个人的力量加起来时,
就能做出很大的改变。
感谢这些志愿者们,
用温暖又充满力量的心动,
告诉每一个身在澳洲的华人,
即使在异国他乡,
我们也并不孤单。
我想出力!
我需要帮助!
移民
要闻
☆重大变革!澳洲投资移民申请模式发生彻底改变!不成功再也无须额外花钱啦!
☆无英语要求,也不用找工作,澳洲PR可飞速下签!配偶移民原来还有这种操作?
更多好文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