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都市报》导读
你有让你们家里的小朋友学习一项音乐技能吗?
在悉尼,学习钢琴的华人学生人数众多。(Yu Kuai摄影)
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人们说,每种乐器都有它独特的音色和魅力,都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承载着自身的音乐文化特质。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乐器的地方,就难免就会有比较。关于乐器界,并不乏调侃式、自嘲式的鄙视链。
以下是悉尼一位华人母亲对于孩子学习乐器7年的一些感悟,当中有苦有乐,有坚持也有退缩。而让她感受最深之一莫过于是女儿在这7年学琴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乐器界的鄙视链”。
这位妈妈说:“这种比较即便从不诉诸于文字,从不形于色,但它是真实的现实和存在,大家心照不宣。”
天赋型、真爱型、随缘型和功利性的琴童们
说到钢琴,大家会想到什么?流水般美妙的声音、优雅的旋律、宽广的音域、变化丰富的音色和力度,被誉为乐器之王。
作为80后生人,在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形成的一股“钢琴热潮”那时,我正好10岁,因此迷恋上了钢琴和轻音乐。作为备受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所影响的一代人中的一员,在我还没恋爱结婚生娃之时,就希望孩子将来学习的乐器就是钢琴,绝对不二之选。
这一希望在孩子学习钢琴之后的7年的我看来,当时真是用热血而不是理智来为未来定基调,没有真正了解悉尼的音乐土壤。
在我看来,学琴的孩子分几种:
天赋难弃型,这些就是老天爷赏饭吃的那种,手被上苍深深亲吻过,不专这一行都对不起自己的天赋。
真爱型,这些孩子是真心喜欢,是否有天赋或者能否达到一定的成就另说,他们就是喜欢音乐,在音乐中感受世界。这些孩子,有的年纪虽小志高存远,立志在音乐里修行,做苦行僧;是否得道不重要,关键是学习的过程给予了他莫大的快乐。
随缘型,这些孩子当初在选择乐器上就没有太多的个人喜好,学啥皆可,在家长的督促下会进行练习,家长也同样随缘,不强求考级,不扎堆比赛,图的就是养成一种习惯,感受艺术熏陶。打开一扇窗,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功利型,这里的功利没有任何贬义。在这种学习当中,乐器是一种敲门砖,就像我们学习某一个专业一样。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学会一种乐器,有机会参加表演,有机会参加群体活动,达到内心的成就感,进一步趋动自己向更好的技艺进军。这也是一种动力。孩子或者家长看到了的种种机会。他们为这些机会去努力。
但我认为这些类型之间并非彼此孤立,它们其实是互相融合和彼此转换的,比如一开始随缘的,练下去发现有一点天赋,接着是觉得找到了自己的真爱,还达到了一定的成就。
在悉尼,学生参加学校的乐团,将有许多在校或者外出的登台表演机会。(Yu Kuai 摄)
学校乐团里的“鄙视链”
在女儿4岁半时,我们家买了钢琴,请了老师,让女儿开始一对一地学习钢琴。
哪样乐器在乐器界食物链的顶端我不清楚,但是钢琴在我看来肯定是在最底端,因为学习之后在各方面的机会都少得可怜,甚至可以说无用武之地。当然,这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这些机会不包括天赋异禀、异常优秀的能够上场独奏的琴童所拥有的机会,这些孩童注定有更大的舞台。但这样的琴童千里挑一,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万千普通的琴童。
悉尼的许多学校,无论小学或者中学,无论公校或者私校,都非常重视音乐的学习,并有自己的乐团,乐团的数量和规模不等。有的公立小学的乐团甚至多达10个以上,师资力量杠杠。这些乐团除了频频在一些学校的活动上表演,还参加各种校外的活动,有的还会经常参加各种级别的比赛,为学校争得荣誉。悉尼一些中学的优秀乐团,甚至可以到国外去进行表演和交流。
女儿一直想进学校乐队,人多好玩,不孤单,还可以得瑟。我们也希望孩子可以进入小学的乐团,融入集体,每周进行一次排练,有活动时一起出去演出,彼此的合作与默契,结下的情谊,对音乐的理解,携手前行,这对孩子的成长有裨益。
但女儿在小学一年级时很快就被现实打了一脸。我们小学的有各种乐团,单单各个层次的小提琴乐团就有5个,最初级的小提琴乐团可以招收低至一年级的学生,每个乐团里多达数十个学小提琴的。但学钢琴的基本上进不了小学的乐团,因为并不需要。小学高年级的一个乐团(Concert Band)需要两个键盘手和三个打击乐的。我们这才发现钢琴简直就是在“鄙视链”的底端。
后来女儿转成打击乐的,在四年级进入了学校的乐团。今年女儿考入了悉尼一家女子精英中学。此前,这家中学已经发了电邮明确告知学习钢琴的不必参加学校乐团的选拔,学校乐团目前并不需要学钢琴的学生,并建议学习钢琴的学生考虑学习第二种乐器。当然,这第二种乐器不包括小提琴、黑管等同样非常多学生学习的乐器。 当时真是一肚子的泪。
所谓物以稀为贵,在学校乐团里尤为如此。学习一些冷门乐器而且还不错的话,尤受欢迎,机会众多。
这也是周围许多家长所说的要反其道行之,才能获得差异化竞争的优势。
小提琴是颇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乐器之一。(Yu Kuai 摄)
音乐奖学金入场券的“鄙视链”
说到机会,还有另一个机会也是备受悉尼众多华人家长和学生所关注的私校音乐奖学金,可以说这也是价值20万澳元的机会。
一些排名靠前的女子私校大多设立音乐奖学金,颁发给在音乐方面具有优秀表现的学生,并提供高达100%的学费减免。
一些孩子所学的乐器,就是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武器。
近些年来,悉尼一些男子或者女子私校的学术和音乐的奖学金频频花落华裔学生。家有琴童的不少华人家长,都希望去尝试一下音乐奖学金的选拔考试。
在一些女子私校里,钢琴并不在音乐奖学金的项目里。有的则是要求除了钢琴之外,还必须有其他的乐器才艺搭配。
什么,钢琴不是狮子吗?怎么还落得要群进群出的地步?有一些私校在其网站就音乐奖学金事项明确说明,音乐奖学金颁予在乐团乐器(非钢琴)方面的优秀音乐演奏学生,这些学生在澳洲音乐考级局(Australian Music Examinations Board,AMEB)的音乐考试或者相同级别的音乐考试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这些可以参加奖学金考试的乐器包括:弦乐中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铜管/木管乐器中的巴松管、双簧管、法国号、大号,以及其他铜管或木管乐器等。现实是,现在的音乐奖学金竞争异常激烈。能够考取音乐奖学金的基本上是达到了演奏或者专业级别的,在重大比赛获奖的学生,她们当中不少人是同时学习两三门乐器的,而且还是特别拔尖的那种。
像我们这种只学一种乐器,又不考级的,学习的乐器是钢琴的,在小学乐团不要说担大梁而是在舞台最遥远的角落玩打击乐的这种,根本连报名参加音乐奖学金考试的资格都没有,想入这个场,都没有入场券。
华人父母可能是对孩子学习乐器最有执念的群体之一。(Yu Kuai摄影)
一些剑走冷锋的学生们
而学习一些比较冷门的乐器而又表现不错的学生,则不少学校都抢着要。
我所了解到的,有的家长在孩子准备选择学习哪种乐器之前,就了解一些心仪的私校的私校奖学金会招收哪种乐器学生,或者是在心仪私校里的乐队,哪些乐器的演奏者是比较稀缺的,学校求贤若渴,这样孩子选择哪种乐器进行学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有家长分析,比较热门的乐器学的人太多,竞争太激烈,一来空缺少,二来必须非常出类拔萃才能挤进去;而选择冷门小众的乐器,剑走偏锋,获得奖学金的机会以及其他的机会或者会大一些。
当然当中不乏本身就非常喜欢一些小众乐器的学生,因为每种乐器都有它独特的特色,奏出不一样的乐章。
在我看来,无疑,在音乐奖学金这方面,钢琴是被鄙视的。这种鄙视链,其实归根到底是一条竞争非常激烈的资源竞争链,或许称为竞争链更为合适。
许多学习乐器的孩子会走上街头进行才艺表演,在悉尼同样如此。(网络图片)
器宇轩昂和雍容华贵的另一面
钢琴从外观上来看,无疑是器宇轩昂和雍容华贵的。它有着近乎乐器中最宽广的音域,有响亮的音量和可塑空间,在舞台上,它的独奏所带来的震撼不输给一支数十人的交响乐队。
但它的庞大也带来了不便。
在悉尼,学乐器的孩子,还喜欢的是走上街头busking(街头才艺表演), 艺高人胆大的可以独行独奏,喜欢进行宏大叙事与讲究合作精神的则可以邀上几个好朋友走上街头表演,赚钱赚人气赚经验赚勇气。
连大提琴这种大快头都可以走上街头。但这当中绝对不包括钢琴,学钢琴的都会换成键盘走上街头。
中提琴和小提琴虽一字之差,而且都叫提琴,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乐器。图为中提琴。(网络图片)
我们的第二乐器之旅
有人说,优秀的音乐作品,每一种乐器所奏出的音符,都是富有感染力的,每一种乐器都在它们自己的位置上散发着自己独有的光芒,彼此成就彼此,不分高低。
我其实深以为然。女儿从未为学钢琴而后悔,不然也不会坚持了7年。这是真爱了。
学乐器不容易,对家长和对孩子来说均是如此。你们都是最棒的!
我们家老二两年前也开始学习乐器了,学小提琴,一年级就进学校的初级小提琴乐团了,每周排练一次,开心。
女儿现在准备学第二乐器了,考虑再三,加上她的决定,准备报中提琴。给她找老师,我打电话到一个音乐培训机构,“请问你们那有教Viola(中提琴)的老师吗?”“Viola,嗯,你是想问Violin(小提琴)吗?”
啊!又一个遭受“鄙视”的。
来源:新快网
往期精选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
长按扫描《东方都市报》二维码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