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爷惊呆1000万老外:我的上帝,这是什么Chinese功夫?

2021年05月04日 微澳洲





· 华人瞰世界诚意推荐 ·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

微信号zzdshg



1
  


今年以来,一个视频在外网火了。


 

视频里面是一位头发花白的爷爷,拿着一整块木头,经过了锯、刨、磨、钻、凿、抠等复杂工序,制作了一把2600年前的鲁班凳。



整个过程没有用到任何一个钉子、胶水或者金属,但是这把凳子却可以任意折叠,看呆了很多网友。



鲁班凳是什么呢?它又名鲁班枕,俗名“瞎掰”,是战国时期鲁班发明的。


鲁班枕可以打开可以当小板凳用,睡觉时可以当枕头枕,一物多用,在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就算是我们中国人,认识鲁班凳的人也不多,更别说是老外了,崇尚科学的他们在看到这样一种纯手工的技艺之后更是啧啧称奇,在他们眼里,这应该是另外一种“中国功夫”。



目前,这个视频在外网已经收获了上千万的点赞量,数万人转发,视频的主人公阿木爷爷也算是实火了。


 

阿木爷爷是什么人呢?其实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是却掌握着一手不平凡的技艺,除了鲁班凳,他还做过不少让人叹为观止的物件。

 

有一次,小孙子吃苹果的时候问爷爷,“爷爷你会做苹果吗?”。


阿木爷爷哈哈一笑,当即就给小孙子做了一个苹果外形“鲁班锁”,拆拆卸卸之间,就能让小孙子体会到和其他玩具不一样的乐趣。



还有去年火爆全网的小猪佩奇,看见小孙子喜欢,阿木爷爷也有样学样,拿着一块木头钻钻敲敲。

 

没用一块轴承,没用电池和电线,竟然就做成了一个会自己走路的小猪佩奇,看呆了外国网友,他们大呼这根本不可能!



对小孙子来说,爷爷就好像独属于他的哆啦A梦一样,随便拿一块木头,爷爷就能给他造出一个新奇的玩意。

 

除此之外,他还做了很多会走路的机器人、小松鼠等等,无一不是让老外大为震惊。


老爷子掌握着近乎失传的榫卯技艺, 他用42根榫卯棱、4根榫卯柱、1个榫卯基,外加27道锁就做成了世博会的中国馆。



说起阿木爷爷为什么会火?就是因为现在像他一样的手艺人真的太少了,他的身上有中国传统手艺人的那种精神,在物质生活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缺的就是像这样一批人。

 

记得上一次看呆外国网友的,也是一个大爷,他拿着一个最简单的棒棒糖,就可以对着外国小伙用牙齿和舌头雕刻出他的样子,简直是神乎其神,其中的原理现在都有很多人想不出来。



阿木爷爷曾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要对这行感兴趣,但是感兴趣不代表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如果你可以执着于自己认定的专业几十年,不断从痛苦中获得快乐,获得成就感,那才是真正的感兴趣。从一而终,也会使你的人生获得巨大成功。

 

深以为然。

 

就像阿木爷爷和那个用棒棒糖雕刻的大爷,他们要锯掉多少木头,吃掉多少棒棒糖才能最终达到这样的手艺?

 

这可能是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对手艺的打磨和钻研,这其中要经历巨大的痛苦和折磨,但是他们都坚持下来了。

 

而我们现在所缺乏的,就是这样一种工匠精神。


 

2
  


 

其实在中国,还有很多像阿木爷爷一样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正在被我们忽视。

 

比如说我们看到的很简单的围棋子,却不知道有的人用几百年的时间、用几代人,一直把一种传统的制造棋子的方法在不断改良和传承。

 

它就是——永子。



黑色的棋子如同鸭青,对光照明之后,边闪翠环。



白色的棋子如同蛋清,对光照视之后,呈象牙之色。



单单一颗永子,作成挂件都是非常珍贵的宝物。



制作永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序。


每一颗棋子的大小、厚薄、正圆都靠手工掌握,而且作难的是配色,要不含色素色料、棋子的颜色完全靠珠宝矿石的比例调配,比例稍有差池,则出不来这黑白二色。

 

除此之外,还有火候、时间的处理,都是非常重要,这就是永子的难得之处。

 

《了不起的匠人》曾经放过一个叫陈巧生的铜匠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在贵金属中,金子应该是最为贵重的,可是你不知道,他造出来的铜器,比金子还要珍贵。

 

他为了打造一件铜器,曾经整整八年的时间没有出过门。



他做出来的宣德炉每每面世都在文玩界引起轰动,上海世博会,16鼎“巧生炉”在世博会隆重展出,并作为国礼赠送给出席世博会开幕式的各国政商贵宾。

 

他的成果,在2016年世界手工艺博览会获得金奖。



他叫王震华,用了五年时间,不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历时10万多道步骤,使用7108个零件,用全榫卯结构复制了天坛祈年殿。



到底有多震撼呢?

 

每一个窗户,都是可以推开的,上面的窗花都做得栩栩如生。



每一根柱子,都可以像链条一样,环环相扣。



而且,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可以拆可以装,甚至一些零件比指甲都要小很多。



有一次他要做2000个零件,做到1800的时候,他把刀都磨断了,但是为了尽求完美,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前面所做的所有零件,从头开始。

 

“再磨一把刀,两把刀做出来的绝不一样,在我这没有半成品只有成品。那个时候的王震华,走到哪包里都要带着刀,他说这样自己才能安心。

 

不疯魔不成活,在别人眼里,王震华就是一个“木痴”。

 

很多人不理解,你做这个有什么用啊?你干嘛这么较真啊?

 

但是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自己的坚持和倔强,只是为了让大家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古代技艺,他想证明不用胶水也是可以做出伟大的作品。

 

他说,一个小型的祈年殿看似只用了他五年的时间,但是为了打磨这个技艺,用了他的一生。



还记得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吗?那群将自己的全部生命都交给文物的工作人员,便是当代工匠精神的真实写照。

 

陶瓷修复师王五胜,为故宫修复陶瓷33年,眼看就要到了退休的年纪,就在故宫里面办公的他,连故宫都没逛个遍;



古书画修复师徐建华,从事古书画修复42年,期间从没出过一次差错,记者去采访的时候,他只是不以为意地笑笑:干一行是一行,就是拿来一张卫生纸,我也得把它裱好喽!


 

他们都是行走在故宫的一群做着不普通工作的普通人,他们和我们一样,每天上班下班,日复一日地工作。


他们和我们好像又有一点不同,他们没有高谈阔论,没有远大抱负,只不过有一份对工作的执念和专业,只愿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分”。

 

工作是一种修行,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能做到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然而只有穷尽一生磨练技能,才是成功的秘诀,才能获得别人的敬重,这就是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

 

3
  



我们现在很多新娘结婚,要么是买婚纱或者租婚纱,其实用中国古代的传统手工做出来的婚服,更漂亮。

 

比如说刘诗诗结婚穿的婚服,一件婚服的工时差不多要8000个小时。



以前觉得婚服可以流传下去,奶奶传给孙女,坏了还可以拿去修补,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是看到这样的衣服就能够理解了。

 

还有我们小时候读书的时候学过的《核舟记》,用一个核桃雕刻出一座小舟,觉得很令人赞叹,其实这个手艺一直有一批人在传承和发扬光大。



桌子记得自己小时候家里有一个柜子,是上个世纪的木匠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日夜加工打造出来的,一直用到现在,还没有烂,只是变得很旧很旧了。

 

我家后来陆陆续续买了很多柜子,用了不到三五年的时间,都会变烂,但是那个柜子就一直完好无损。

 

它里面还有很多暗隔,锁也是纯铜的,和现在的完全不同,钥匙是一个很有质感的物件,只是样式比较老了,每次我看到它就会很赞叹。

 

现在我们给孩子买玩具,直接给钱就行,而那个时候我们的玩具,大多是大人带着小孩,一起用手工编织一些东西,又不要钱,又好玩。



在阿木爷爷的视频下面,有一条这样的评论:



买个凳子能花几个钱?为什么非要费那么大劲去做呢?

 

是啊,一个柜子用几块隔板拼装一下,一下午就装好了,何必用半个月的去日夜加工?一个玩具花几块钱就好,何必自己做?

 

在这个追求效益,追求速成的年代,我们离传统和工匠精神越来越远。

 

很多东西,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物品,更多的是意味着一种技术,一种传承。

 

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速成和捷径,可能这些东西都会流失。

 

陈道明曾经参加过一个节目叫做《传承者》,有一期参演者是一个表演高台花鼓的团队。高台花鼓这个表演形式,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是随着其他节目的出现,逐渐在被人们淡忘。

 

在节目里,表演结束之后,很多人都对它大加批判,认为节目形式太过单一老土,不够新颖,不够搞笑,不够吸引眼球。

 

这个观点被陈道明怒骂。



我们应该对传统艺术有一份敬畏之心,我们或许需要新颖猎奇的东西,但我们前人的智慧和传承,不应该遗忘也不应该被拿来消遣。

 

如果没有这些工匠的坚持和传承,我们将失去越来越多老一代人留给我们的东西。

 

无论是阿木爷爷又或者是故宫的文物修复师们,我们应该知道的是,有那么一群人,始终在坚守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很多工艺失传了,但是也有更多的人将他们重新拾起,哪怕别人不理解,但对他们来说只要能恢复往日的荣光,付出在多他们也在所不惜。

 

比如故宫的修复工作者,工资水平赶不上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些人,潜心研究几十年都是自掏腰包,只为了还原一个最真实的历史。

 

他们无名无利,哪怕研究出了什么也或许没人记得住自己的名字。

 

他们图什么?

 

就图对一个技术的继承和挽留。

 

我们的上一辈把好的东西留给我们,而我们就应该把它传承和发扬光大,就是一代人的使命和信念。


在中国,正有这样一批人在使命和信念中砥砺前行。

 

每一个成功的工匠都有若干岁月的故事,汇聚起来,就成为了我们国家最珍贵的一笔精神财富。

 

借用外国网友的一句话:勤劳又聪明的手艺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国家原因!中国仍在进步!

 

向传承者们致敬。






ABC传媒招聘啦


ABC传媒 全职编辑3名


1、全职编辑


a、从事过新媒体、熟悉微信订阅号编辑运作,熟悉短视频拍摄、剪辑。

b、文笔功底强,有新闻敏感触觉,掌握热门时尚资讯,英文流利。

c、有传媒背景者优先,对澳洲社会文化有深刻认识。

d、会PS优先。


工作地点:


悉尼地区:1名全职

中国大陆:2名全职






市场销售3名


要求简介开朗积极,认真靠谱。虚心学习,在对公司业务有足够了解之后,能够向客户熟练地介绍公司业务特点,从跟单开始到独立完成销售。


联系方式


Email:[email protected]




(点击图片阅读)

12年前执意嫁到印度的厦大女孩,如今怎样了?


好文需要分享

告诉好友你在看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