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突爆金句,B站播放破2.8亿,却越骂越火,再度登顶热搜我却夸不出口

2021年01月12日 悉尼星尚








本文转载:艺非凡
(Effifan)

最近听到一个形容“键盘侠”的妙词:朴素的正义。
 
乍听起来,好像褒义词?有点坦白,有点谦卑,有点义无反顾。
 
什么样的人会提出这样深刻且矛盾的论点呢?
 
2020年最后一天登上热搜的刑法小王子:罗翔。


罗翔自己也没想到,一个曾经被骂到退博的人,三番五次被热搜提名。

参加脱口秀被当“箭靶”,微博发读后感被骂“阴阳人”。
 
他的2020,并不好过。


作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却能在后浪社区B站斩获1000多万粉,播放量超2.8亿。
 
带火“法外狂徒张三”,成为B站建站以来,粉丝增长最快的up主。

 
段子式表达,标题党结构,一看就上头:

我强奸我自己算犯法吗?
 
我逛黄色网站看到我自己?一夜800,量大从优…
 
你想做二奶吗?反正我想。
 
母亲、老婆、前女友同时落水,我该救谁?

说他是b站法学第一人,还真不是谦虚。
 
从大学教授到全网顶流,罗翔的爆红不是没有原因。

 
2020跨年夜,罗翔接受李诞邀请参加脱口秀,
 
凭借一句“毕竟脱口秀也不是法外之地”引爆全场。


他讽刺李诞与池子的矛盾,讽刺朱一旦团队,讽刺张雨绮婚姻生活……
 
不得不说,罗翔的“正义感”确实迷人。
 
任何时候都保持思考的状态,金句讽刺又裸露,
 
一开口就是奥威尔的“不要沉迷价值与意义”,连李诞也直呼内行。
 
那一瞬间我们仿佛明白了,为什么会有数千万人对他着迷。


 
 
01.
 
罗翔身上,长着大众的情绪。
 
所以撕开这位千万粉丝up主的面纱,成了《十三邀》第五季的头号新闻。

 
一向以“不合时宜”自称的许知远上来就切中要害:
 
“前段时间的微博事件对你有影响吗?”
 
罗翔低头思索两秒,一句话有乐观有哀叹:
 
“人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接受事与愿违。”


影射谁呢?
 
他自己。
 
9月8号,罗翔因为一条平平无奇的读书摘录在微博“翻车”,
 
被网友围攻大骂,情绪之下选择退博(有兴趣可自行搜索)。

 

两件毫无关系的事被上升为“屁股”问题,这大概就是“学刑法最崩溃的时刻”。
 
随后,便有了罗翔在脱口秀上这段精彩的“自嘲”:
 
荣誉是有限的,只有德行才是永恒的;
 
这句话要时刻放在心里,但千万不要发到网上。

 
一语双关,全场沸腾。

 
潮水褪去之后,罗翔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勇敢”。
 
勇敢冒犯低俗恶劣的网络环境,
 
勇敢冒犯参与创造这种环境的,刁蛮无知的网民。
 
最后质疑自己:我不够勇敢。

 
因为罗翔这句话足够真诚,对面的许知远沉默了。
 
但更主要的,是听众的困惑:
 
一位知名法学教授,站在面对全国几亿观众的舞台上“嘲讽”又“冒犯”。
 
他到底哪里“不够勇敢”?
 
 
 
02.
 
面对“朴素的正义”,我不够“勇敢”
 
经历了一系列风波后,罗翔似乎对流量有了应激反应。
 
或者说,他“承认了自己的有限性”。
 
访谈中每段话都说得诚诚恳恳,小心翼翼,将交谈的形式流向它应该流向的地方。
 
民众很多时候,更希望撇开程序,去追求他心中的一种正义。而这种正义,反而会导致非正义……


言下之意:侠义之心人皆有之,它更安慰人,带动了某种“自我表达”,也无需承担法律的责任。
 
说的是谁?
 
躲在键盘背后的人。
 
他们擅长辩论,习惯对立,出口成脏,不讲逻辑。
 
无知的热情和好辩的天性,为清白之人扣上带有“污名”的帽子。
 
最近池子和杨笠引发的“男女对打”,就是最好的佐证。

 
键盘后的神秘人煽动群众矛盾,激化两性对立,老练地按下举报键再补一刀:
 
“至少没有损失”。


在所有朴素而可怕的“正义”中,导火线往往就是:
 
“至少没有损失”。
 
如罗翔所说:“有时往往是善良的愿望,把人们带入人间地狱的。”
 
侠义之心,谁都有。
 
所以他到现在还能张口就背出李白的《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接着一声感叹:那多爽啊!


可现实呢?

没有谁的道德,经得起光洁无暇的检视;
 
侠义无权越过法律,掩盖道德瑕疵。

却总有人以道德之名,将一个人说过的话放大为盖棺定论的污点。
 
如此“朴素的正义”,难道不可怕吗?
 


 
03.
 
作为老师,我不够“勇敢”
 
《十三邀》第五季首期,甲乙双方都显得真诚,充满思索。
 
聊到法律与正义时,语言密度极大。
 
不少观众觉得“烧脑”:感觉自己是文盲……

 
其实节目中大部分时间,罗翔都在自我剖白。
 
有时凝神思考,有时金句连连,有时欲言又止。
 
最后得出结论:
 
“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


作为老师,他开始忧虑了:
 
“跟学生所教导的,我自己能不能做到?”

 
曾经入校第三年便获得“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大老师”,被骄傲和呼声拥抱。
 
又突然被命运推到聚光灯下,享受顶流的拥护也初尝了舆论的暴力。
 
手握意外的人生剧本,罗翔心中升起最大的规则与反思:
 
我思想过深刻的东西,感动过深刻的东西,我被我自己所说的感动了,我就真的觉得自己做到了。
 

作为老师,他又沉默了。
 
美誉和名利我都得到了,然后呢?
 
嘴上高喊法律和正义我又真正做到多少呢?
 
这也许是罗翔沉默的原因,我说的自己都做不到,那我还能责备别人吗?

 
应该为罗翔惋惜?我们首先应该为他的担忧鼓掌。
 
法律人的自尊与内省,真不见得每个人都有。
 
他的谦卑与敬畏,起码证明他仍然望向前方。
 
当许知远问道:“那你是如何度过那次危机的呢?”
 
罗翔像被生活接纳了一般,眉头开始舒展:
 
“只能是你的行动在言语之前能够多那么一步,就可以摆脱虚伪的自我控诉。”


接纳自己没办法活得“通透”,接纳一时“还不可以”。
 
让行动走在前面,成为他整部人生剧本的内核。
 
 

04.
 
作为老师,罗翔当真不够勇敢吗?
 
知乎上一条“如何评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的提问,
 
被置顶的头条获得1.1万赞同,回答者就是他的学生。


把刑事案件当做段子讲,揭示法学的深刻内核,说脱口秀是降维打击……

整篇回答提到最多的词,就是“情怀”
 
大学时攒下590块收录《鲁迅全集》,
 
《侠客行》起调,奥威尔打底,
 
却又和许知远逛书店时急着否认:我现在是现实主义。


他自知法律的普及微乎其微,法律的受众本身便意味着小众。
 
可我们分明看到他摇旗呐喊。

曾经说起“百香果女孩”,说起“杨玉环”案件;
 
提及妇女遭遇歹徒强暴反向自卫的“粪坑案”,
 
1000万观众在他身上看到的,都是法律的回声。

 
所以,罗翔真正打动人的,是他身上的“正义”吗?
 
不,这只是一个曾经被现实击退的理想主义者,不断寻找法律与现实间的平衡,最后终于说出“心里话”。

 
访谈中,他不止一次提到“权利与正义”,
 
作为圈内的法学教授他又自知活在“圈外”:
 
“笑过之后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刑法知识,,也认识到幽默背后的黑色无奈。”
 
哪怕结果微乎其微,也就够了。

人能影响的人,其实很少很少,很多人所谓的被你影响,那只是片刻的感动,最后还是投入到自己以前的生活。
 

在爆红之后退回到原本的位置上,不偏执,不留恋,不苛求。
 
聚光灯下的舞台,他早已做好“退出”的准备。

 

 
05.
 
罗翔入驻B站的第一支视频仅仅2分钟,2分钟能说什么?
 
一段短短的自我介绍,并引用牛顿的话表达初衷:
 
也许我只是一个在海滩拾贝的拾贝者,想借助这个平台让同学们看到海边那些贝壳的美丽,但更重要的不是炫耀我手中的贝壳,而是希望同学们能看到贝壳后面的大海是那么广袤和美丽。
 
他斜着身子,表情并不轻松。

 
罗翔当真不够勇敢吗?
 
他接受有限,接受事与愿违,接受贝壳有时会遮盖大海的美丽;
 
接受看到观点的争论上升为言语的攻击,言语的攻击上升为肉体的争斗。
 
也依旧坚持冒犯所谓“朴素的正义”:
 
“道德是自律,而不是他律。”

 
正因如此,我们不用赞美“罗翔们”的勇敢,
 
只要每个人在热闹的背后,在充满偏见的真实中愿意向自己发问:
 
正义的审判何时到来?


参考资料:
我们画不出那个完美的圆,但它是存在的|十三邀之罗翔

sir电影:今天借刀杀杨笠,明天呢?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悉尼星尚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