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
澳洲华裔青少年正沦为种族歧视重灾区!
1/3曾遭遇种族歧视,9成曾经受辱!
这些看似开心的二代移民,面临的究竟是怎样的生活...
“移二代” 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很多人都说,移民二代是幸福的一辈人,没有经历过父母在异国他乡打拼历经的艰辛,然后还吸收了多元文化的精华...
这些移民二代一个个还有个洋气的名字,叫ABC、BBC、CBC...
然而似乎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的是,他们身上,也经历着很多烦恼, 比如--歧视问题。
Mission Australia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2万名15至19岁华裔青少年中1/3声称曾遭遇种族歧视!!
而在家讲中文的小群体中,9成曾有相关被辱经历!!
而在澳洲出生+长大的19岁青年Mavis Tian表示,这种歧视是任何人都反驳不了的,因为的确存在。
“在悉尼有很多亚洲游客,因为你看着就像亚洲人,而且不说英语,当地人就经常觉得对你差点也没什么。
大多数时候你走进商店,就有人说‘注意门口那个亚洲人,盯着他’等诸如此类的话。”
而Mission Australia的首席执行官Catherine Yeomans表示,澳洲华裔遭受种族歧视的比例太高。
这种现象,也成为了一个很严重社会问题。因为毫无疑问,这些ABC在未来生活乃至就业上,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有时候白人赤裸裸的道貌岸然,就是这个feel倍儿爽。
前年,在悉尼的火车上,一位澳洲本地女性,讥讽一位带着亚洲女孩儿的澳洲本地人说,“难道你这么没用,连个正常的女孩都找不到吗?可怜的男人。”
她还向车厢内本地乘客说:“看看这个土包子,他只能找一个东南亚人”。
以前西方实行种族隔离(racist segregation)尽管这种方式现在在法律上被禁止了,但西方社会至今仍普遍存在思想隔离状态(mind segregation ),这是一种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存在。
按照澳大利亚现行法律,对明显带有种族歧视的殴打、谩骂是有法律制约的。澳洲社会大部分人是不会在言语上谩骂的,但其他形式的歧视和不平等,充斥在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很多西方国家当中。
很多人觉得西方人其实很礼貌的啊,你以偏概全了吧。
实际上,很多移民的华人朋友和留学生告诉我们,当你跟本地人接触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发现,那种友好,根本不能按照中国文化传统里的友善解读,而只是出于礼貌。
当你真正需要融入进去的时候,发现会在各个方面都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
这种状态呈现出的不公平,表现在升学、就业、升职中遇到各种天花板,很难有更多的上升空间。
甚至在居住、恋爱、婚姻等方方面面,中西人之间的融入更少。
那么,为什么会有根深蒂固的歧视呢?
歧视来源于偏见,偏见来源于无知和缺乏沟通。
很多西方人根本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在,而西方的媒体并没有想象中的自由和公正的去看待中国和报道中国,所以西方民众普遍觉得自己更为强大,更要高看一等,所以有了对中国人的差别化对待。
(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西方人,总是摆脱不了天生的傲慢与偏见)
说白了,西方人被自己的媒体惯坏了,情商太低,眼界太小。就像中国在强盛时期,对外族的称呼都是,东夷西羌南蛮北狄。
对外界了解越多,见识和学识越多的人,越不容易产生种族歧视思想。
所以歧视别人,实际上等同于在赤裸裸地向外界展现自己可怜巴巴的智商和眼界,歧视的越凶,表现的越低级。
当然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华人是否也歧视西方人呢?
华人对于西人称呼为“鬼佬”,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确实有贬义的成分在里边。
甚至英文中都有这个词:Gweilo
维基百科进行了收录和总结:
尽管有贬义,但在华人圈子里称呼的多了,就渐渐地流行了这种称呼,很多华人并不觉得有任何问题。
这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种族歧视,有时候的表现很简单,简单到:只要你跟他不一样,他就对你存在一种天然的隔离感和看低。
对于在海外的华人而言,应注意自己形象的维护,不做违法的事情。只有通过每一个华人的努力,不断提升我们的民族形象,华人才会受到当地居民真正的认可。
更重要的是,在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一定要团结一致,勇于反抗,寻求法律的支持。
请留言说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