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ing】《射雕英雄传》出英译版了!降龙十八掌、九阴白骨爪都是怎么翻译的?

2018年03月05日 悉尼ing




九阴白骨爪、降龙十八掌···

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笔下的招数,

用英文怎么说,

你知道吗?

别急,瑞典姑娘郝玉青(Anna Holmwood)给出了答案。

她带着翻译了6年的英文版《射雕英雄传》,为西方的武侠迷打开了金庸的世界。

或许不久后他们也会像中国武侠小说迷一样,幻想自己飞檐走壁、凌波微步,披上白衣仗剑江湖,从容帷幄,快意恩仇。

郝玉青1985年出生于瑞典,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瑞典人,她的母语是英文,自小又向母亲学习瑞典语。


本科时,她在牛津大学读历史,2005年的暑假,她参加了一个来中国游学的项目,两个月游遍中国大江南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离开的时候,脑袋里只有一个想法:学中文。

回到牛津后,她选择攻读当代中国研究方向的硕士,开始努力学习汉语,并先后到北京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做交换生,毕业后一直致力于向西方读者引进中国作品的工作。


她翻译的第一本当代长篇小说是《山楂树之恋》,此外还有不少短篇小说。


而《射雕英雄传》是她迄今为止最难的一次挑战。

郝玉青最初翻译《射雕英雄传》是2012年,她花了几个礼拜试译了一部分发给了MacLehose出版社。出版社的编辑看了十分喜欢,并且惊喜地发现这本书尚未出版过英译本,于是签下了这三部曲的英文版权,计划未来一年出一本。

翻译这部巨作,郝玉青可是下了苦心,她特意搬到了杭州临安,感受那里的古风气息,以便自己更快融入。金庸的武侠世界。翻译金庸之难,是翻译界公认的。


独特的“金庸体”语言,半文半白、夹杂着律诗,四字格和成语典故比比皆是,近似于传统的话本小说,更大的难处在于翻译文化和意境。

郝玉青英译《射雕》消息传出后,许多中国读者担心光是书里五花八门的武功招数就会把她打趴下。


郝玉青却说,降龙十八掌、九阴白骨爪等武功招数的名字倒不难翻译,但难点在于,要让招数在英译本里“打”得流畅,读起来不生涩。翻译时她自己会在屋里比划这些招数,有了亲身体验,才确定该用“砍”还是“削”。不一定死抠字眼,逐字硬译。一场恶斗,文字描述最好一气呵成,读来才能身临其境,痛呼畅快。

郝玉青译文中,“降龙十八掌”是The 18 palm attacks to defeat dragons,“击败龙的十八掌”。


而九阴白骨爪最突出的形象是骷髅头盖骨上五个洞,正好插入五个手指,想想都毛骨悚然。


郝玉青用骷髅(skeleton)代替白骨(bone),把这个阴森的大招翻译Nine(九) Yin(阴) Skeleton Claw(爪)。

翻译过程中,郝玉青最害怕是译本失去了东方元素。


所以,她对每一处译文都精益求精,对人名的翻译也独具匠心,没有直接采取音译,而是尽力保留人物名字中的意义。


黄蓉:Lotus Huang (黄莲花)、郭啸天:Skyfury Guo (一怒冲天的画面感满满)、李萍: Lily Li 、杨铁心:Ironheart Yang。

除了语言上字字用心,郝玉青还聪明地解决了文化障碍,金庸的小说很多都涉及“江湖”“侠义”。


这些在西方文化中,并没有完全对应的概念,她巧借“中国版《指环王》”这一名词,来帮助西方读者理解《射雕英雄传》。

英译版《射雕英雄传》一经出版,就受到海外媒体的关注,这位瑞典姑娘功不可没。

Quartzy:中国版《魔戒》终于被译成英文了。

卫报:英雄重生:“中国的托尔金”要来征服西方读者了

经济学人:这本武侠巨著终于出英文版了!

虽然《射雕英雄传》为郝玉青带来了很多赞誉,但她却很谦虚地说:

许多人读金庸是在年轻时,并成为粉丝,金庸在他们心中的占据了特殊地位,不容冒犯,她会始终保持一颗谦恭敬畏的心。


素材采写:七喜

责任编辑:Stella

>>>>

推荐阅读


ing推广

悉尼大小事,每日推送
每天定时推送,悉尼生活娱乐资讯
卖萌搞基无下限,吃喝玩乐送福利
悉尼ing
www.sydneying.com
微信号:sydney_ing

长按二维码扫描,立即关注悉尼ing!
悉尼ing广告咨询:[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