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习惯不如从走进图书馆开始养成 | 亲子专栏03

2017年05月07日 澳洲房产大全






作者简介

考拉妈妈(Sharlene)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学悉尼大学,获大众传媒硕士学位。现居悉尼,儿童母婴书籍翻译家,环球时报驻澳大利亚特约记者。


亲子专栏03


“书中自有黄金屋”

阅读习惯不如从走进图书馆开始养成

文:考拉妈妈

新浪微博:考拉Eric妈妈

今日头条号:考拉妈妈亲子ABC




阅读可以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审美能力,可以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现在,中国家长对孩子的阅读越来越重视了。那我们看看澳大利亚又是如何践行儿童阅读的呢?


在澳洲,阅读是早期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和家长就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孩子们爱阅读的习惯,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并尽可能的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而小学升中学的开始,也将阅读作为一个独立的科目进行考核。

 

而在各级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上,也可以看出这个“羊背上的国家”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在澳大利亚,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藏书根据学校的规模大小,多少不一,但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图书更新快,完全符合孩子的阅读需要。每个星期有一天下午,老师们会带领孩子去学校自己的图书馆阅读,借书。

 

澳洲有全民阅读的习惯。在澳大利亚每个Council(相当于国内的区政府,但相对小一些)都管理着几家社区图书馆,图书馆运营的所有经费来自区政府。用悉尼举例看看澳大利亚社区图书馆的普及程度吧,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目前人口约500万,一般每个行政区下面有4-9个这样的社区图书馆,每家馆藏书大约50万册。我算了一下平均3万人就可以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

 




孩子是社区图书馆的花朵





在澳大利亚,和孩子们联系最紧密的社区图书馆,全方位地为孩子们提供服务。

 

通常社区图书馆都有一个舒适的儿童区。儿童区的图书很漂亮,从婴儿图书到小学的图书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并且儿童区的书架都不超过1.4米,颜色绚丽,一进去就让人有阅读的欲望。


孩子们可以在垫子上躺着,趴着读书,每周还有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教歌曲讲故事,每到那个时候都是座无虚席。对于新移民的小朋友来说,这也是一个孩子学习语言的好途径。

 

很多家长会把孩子放在游乐区,有各种玩具供孩子们玩耍,如果有需要,图书馆还会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帮忙照看孩子. 图书馆的宗旨是让孩子从baby的时候就开始养成阅读的习惯。


舒适的儿童图书区

 

澳洲学校一个半月的悠长假期,炎炎夏日,艳阳高照,小学生们该如何清凉度过呢?除了宅在家里和出游之外,参加社区图书馆有声有色的儿童免费活动,也是避暑的首选。


通过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孩子们也更加热爱阅读进行探索了。假期,我就看到家附近的Hornsby图书馆组织了有关青蛙的趣味生物学讲座,魔术师表演,故事会等活动。

 

最近,我们这里的社区图书馆还将举办厨房里的科学实验、儿童电脑编程等学习班,我已经给孩子都报名了。



中文的活动告示





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这些社区图书馆面积都不太大,一般在300-400平米之间。但是大多都有以下几个区域:成人图书借阅区,儿童图书借阅游乐区,多媒体借阅区,此外还有讨论区、讲座室、安静阅读区和自习室。


图书馆里可谓动静结合.我看到儿童区孩子们在嬉戏玩耍,讨论区有三五个年青人围坐在桌前,热烈的讨论着问题.而到了安静阅读区则是静悄悄的无人喧哗.

 

我们去参观的Hornsby社区图书馆大门





读者至上   方便为本





社区图书馆通常设立在交通便利的火车站和购物中心附近。所以就像有的人逛街累了要去咖啡馆小憩一样,你完全可以去图书馆休息一下,免费读书看报。


办理借书卡也不费吹灰之力,只需要提供居住在附近的租房合同,或银行邮寄给本人的信件,显示居住地址在本区,就可免费办到借书卡。没有押金,没有年费,一张借书卡在同一个区管辖内的几个图书馆都通用。


我们去的Hornsby图书馆一张图书卡能借20本书籍,一次可借阅四周,还可以续借两次。除了图书,DVD和CD等音像产品也都能借。


图书借阅办理区

 

图书馆还经常举办各种活动,比如针对新移民提高英语的短期班,教妈妈如何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讲座,许多澳大利亚作者的新书读者见面会都选择在社区图书馆举行.这次在Hornsby图书馆还看到每周一次的报税讲座,每月一次的读书会,教55岁以上的老人如何实用电脑的讲座等等。感觉就是讲座内容实用,接地气.这些活动基本都是免费的,老师大多都是热心的志愿者来担当.

 

密密麻麻的告示栏介绍图书馆举办的各种活动





与时俱进的网上图书馆





澳洲社区图书馆的吸引人之处还在于它与时俱进的电子图书馆(elibrary).上了Hornsby图书馆的网站看看,信息丰富,排列清晰.首先图书馆的网站和区政府的网站是打通的。直接点击区政府选项,就可以看到区政府的架构和具体办事流程。比如有去哪里看病的信息,甚至宠物丢了该怎么办?都可以在网站上找到处置方法。


电子图书馆可以下载电子书和音乐,有小说,传记,甚至有专门的中文电子书目录,虽然图书种类并不丰富,但是在一个英语国家的社区图书馆可以借阅到中文的电子书,也是让我惊叹不已!


据图书管理员介绍,最受欢迎的是免费音乐下载功能,音乐可都是正版的哟!有流行的,古典的,摇滚,乡村,中国的,印度等很多不同种类的音乐。每周可以免费下载三个音乐,可以省不少买CD的钱了。





人性化的贴心服务





社区图书馆的管理完全实现电子化,借书还书都不需要人工操作,直接自助扫描条码就可以完成。此外,属于同一个区的各社区图书馆之间都是统一管理、信息共享,读者可以自己上网续借,也可以到离家最近的图书馆还书.如果在自家附近的图书馆没有找到想看的书,还可以上网查找,预订调阅服务,很快就能收到取书通知。


图书馆还提供复印、打印、扫描的服务。我刚到悉尼急需打印资料时,图书馆真是救急了!


澳洲社区图书馆藏书量多,书品也丰富。尽管这样,也有遇到找不到所需书本的情况,这怎么办呢?对于居民多次寻找未果的书籍,图书馆工作人员会给你


Request for Purchase“书籍购买要求”的表格,专职人员会对这本书做调查,评估其阅读价值进行购买。是不是很人性化呢?

 


澳大利亚的社区图书馆都由区政府运营,而且所有的服务都是免费的,每年政府要投入大量资金采购图书,雇佣服务人员,组织各种活动等等,当涉及到电子书籍的时候还会涉及到版权的购买。版权贵,人工成本高,运营图书馆的费用相信不菲。不惜巨资的文化投入,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国民.在我看来,澳大利亚国民普遍素质较高,在公共场合彬彬有礼,且乐于助人.

 




融合各个民族的"文化大熔炉"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悉尼的移民就来自上百个国家.在欧洲各国本地居民和外来移民冲突不断的今天,澳洲的各个民族却相对和谐相处.我认为遍布城市乡村的社区图书馆可谓一个秘密武器.它服务成功地实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达成了文化与价值共融,造就了澳大利亚社区图书馆"多元文化大熔炉"的美誉。


澳大利亚虽然是以英裔为主组成的移民国家,但是政府倡导多元民族文化政策,各地图书馆都备有除英文以外的多种语言的书报杂志和供读者借用的音像磁带。所以进了社区图书馆就像进了一个小联合国.陈列的图书有各种文字的.黑发,金发,棕发的各式面孔,男女老幼操着各种口音的英语来借阅,管理员都一视同仁,热情接待. 

 

年轻人阅读讨论区


因为每个地区居住的人口文化背景都不尽相同.因此,每家社区图书馆所的图书都是有针对性的。比如在亚洲人聚集的社区,图书馆就有比较多的亚洲书籍。


我以前居住的Aurburn地区华人和阿拉伯人都不少,图书馆提供了中文和阿拉伯语等多国语言的图书,报纸,期刊,论文,其中包括很多中文读物,包括一些关于港台影星的八卦杂志。我也借过金庸的小说.

  

社区图书馆就像一个地区温暖的家,为周围居民营造了一种归属感。体现了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特色,同时支持居民“活到老,学到老。”如果各国的移民天天都感觉生活在一个温馨的家里,可以看到自己熟悉的文字的图书报刊,参加为新移民准备的各种活动,他们怎么可能心怀不满而出去闹事呢?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阅读是人生成长的源泉!一个有浓郁阅读习惯的国家,才能有发展的持久动力。


感谢阅读,我们下期见!


本文原载于:童书妈妈三川玲

ID:tongshuchubanmama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