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都市报》导读
身体不舒服找医生开药,有没有时常觉得药不对症,即使吃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呢? 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可能吃到了医生开给你的“安慰药”。
最近,澳洲首次针对GP(全科医生)开药行为进行的调查发现:
所谓“安慰剂”就是那些根本不能治疗患者病症的药物。比如,给病毒性感染的患者开抗生素(抗生素只能杀死细菌,灭不了病毒)。
比如,给失眠的患者开褪黑素(这是一种可以调节睡眠周期的激素,但是能不能治疗失眠不好说)。
这些虽然确确实实是药,但是并不对症,当然也不能治疗患者的症状。
所以调查中把这些都称为“有效安慰剂”——是药,但是没有用。除了以上这些,GP给病人常开的“有效安慰剂”还包括维生素或矿物质、止咳药、止疼药、辅助治疗、物理治疗等等。调查中,77%的GP都表示,曾给患者开过“有效安慰剂”。
除此之外,还有39%的GP还会给病人开“无效安慰剂”。
比如生理盐水、糖丸、盐水鼻用喷雾、盐水注射液等等。用了这些,除了能让你的身体里多点盐和水,貌似没啥其他用。那既然如此,为啥GP还要给患者开这些“安慰剂”呢?
比如有个医生就说,有一次有个患者咳嗽,诊断发现是病毒性感染。
她没有给患者开药,结果被患者骂了一顿,因为患者认为她不负责任。所以40%的医生都表示,他们之所以开“安慰剂”,只是为了满足患者的期望。
调查也发现,澳洲1/5的GP都会给病毒性感染的患者开抗生素。有些GP说,虽然“安慰剂”并不对症,但是确实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比如,给身体疼痛的患者开止疼药,虽然药物本身可能并没有治疗效果,但是患者吃了药之后,心理上会有一种感觉:
在这种心理暗示之下,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会释放一种“类阿片物质”(opioids)。
再比如,给失眠的患者开褪黑素,患者吃了之后会觉得:
这时候,如果医生给他们开安眠药,那么时间长了他们可能对安眠药形成依赖,继而出现更严重的问题。如果医生什么药都不开,患者就整夜整夜睡不着,时间长了精神也容易出问题。
所以,倒不如给患者开一些“安慰剂”,让他们以为自己的情况正在得到治疗。
有了这样的心理安慰,说不定他们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好。
当我们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疾病或者其他事,说不定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墨尔本微生活(ID: Melvlife)
墨尔本大小事,华人的生活家
长按扫描《东方都市报》二维码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