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她得了“渐冻症”,选择捐献器官,从容离去。如果是你,会怎么选?

2017年10月17日 雅学粉思


“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不能以生命长短作为标准,而应该以生命的质量和厚度来衡量。


得了这个病,活着对我是一种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严地离开,爸爸和妈妈,你们要坚强地、微笑着生活,不要为我难过。


我走之后,头部可留给医学做研究。希望医学能早日攻克这个难题,让那些因为 渐冻症 而饱受折磨的人,早日摆脱痛苦……”

北大女博士生娄滔在患上“渐冻症”后,以口述护士执笔的方式留下了这段感人至深的文字。

就在10月9号的清晨,天还蒙蒙亮,娄滔被送到武汉市汉阳医院,她的爸爸妈妈替她签下了这份器官捐献登记表。

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特殊的疾病。渐冻症--又称肌萎缩侧索硬化,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球部(所谓球部,就是指的是延髓支配的这部分肌肉)、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


早期症状轻微,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患者可能只是感到有一些无力、肉跳、容易疲劳等一些症状,渐渐进展为全身肌肉萎缩和吞咽困难。最后产生呼吸衰竭。


娄滔所患的渐冻症,属于远端发病,发病进程十分迅速。一旦染上这种疾病,患者的全身肌肉将慢慢地不受控制,最后连控制呼吸的肌肉都没法控制。但是可怕的是,患者的大脑与意识将一直处于清醒状态。也就是说,娄滔的整个 ‘灵魂’ 都将被囚禁在身体这个牢笼里,动弹不得,在生命的末期只能眼睁睁等死。这种极端痛苦而又无能为力的绝望感会像梦魇一般,慢慢吞噬掉娄滔的生命。

在得知自己患渐冻症之前,娄滔曾经和你一样,有过自己的人生梦想。28岁的她希望毕业后,能留在学校做一名专业课讲师,传道受业。


作为父母的独生女儿,娄滔的梦想一直是这样的:和父母同住一个城市,下班了回家一起吃个家常菜,聊聊天。有事没事能听听妈妈的唠叨,或是跟爸爸一起看看球赛。在夕阳落下的时候,陪着父母漫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娄滔从小就热爱运动,在学校里跑过万米长跑,而且还热爱游泳。跟你一样,她一直是一个积极乐观,生活健康的女孩子。


然而,一切来得猝不及防。


或许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或者是为了不要拖累大家,娄滔主动提出和男友分手,并谢绝很多同学的看望。她把自己限定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希望把以前乐观向上的自己,永远留在男友和同学们的心中。


据了解,“渐冻症”病人发展后期,整个人都如同面条一样瘫软。面对自己的病情,娄滔曾多次提出,不治了。但父母劝她要继续坚持。


直到最后,这个天使一样的姑娘,这个与我们同龄的姑娘,在自己生命的末端,选择把自己所有的器官全部捐献,这是她留给父母最后的执念,也是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除了这位坚强的姑娘,国外一位患有渐冻症的老人,最终给自己选择了安乐死。他临走的样子是那么的从容,亲笔签署了走向死亡的协议。既然选择不了如何去生,那就选择如何有尊严地死去。

医生再三确认,问他是否真的做好一切准备,今天就将迎来他自己选择的死亡。

而他也一直坚定的回答:是的!我确定,我决定今天就结束自己的生命。整个对话都在Peter自己家的客厅里,所有人都十分冷静,仿佛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谈话,就像是和自己久违的老友喝茶,谈心。

他的妻子也默默地在身边,支持着Peter的决定,她揉搓着他长满老茧的手,帮助他慢慢进入永恒的梦中。

据来自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旻教授说到,绝大多数的患者是散发的,不明原因,很多人确诊后难以接受,询问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是我?”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面对这种罕见病,医生也充满了无力感。目前医学所能做的,就是采用多种方法让渴望存活的“渐冻人”尽量活得更久些,生活质量更高些。这需要社会的更多关注。

最后小编想说,生命是可贵的,也是脆弱的。在您健康的时候,多花一些时间来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平静生活,多陪陪亲人,多放松自己。愿你我都能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