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一档节目《经典咏流传》火了。
传统诗词的韵味,配上优美或雄壮的旋律,诞生不少惊艳的作品,比如赵照《声律启蒙》、胡德夫《来甦·秋思》、黄绮珊《定风波》。
虽然节目里众星云集,但小编的目光却被另外一位深藏不露的大师吸引了。
他衣着朴素,留着道士头,低调中透出仙风道骨的气质。
在没有伴奏、没有灯光舞美的情况下,他抱着一把吉他,几组迅猛有力的扫弦后,一开口就让旁边的撒贝宁惊掉下巴!
随着情绪层层递进,撒贝宁跟着节奏不停甩头,激动之处还跟着大声合唱!全场观众都被这震撼的怒吼点燃了,忍不住跟着嗨起来,掌声经久不息。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粗犷沙哑的呐喊犹如下山猛兽冲出丹田,豪迈酣畅之气四处涌动,偌大的现场被这一人一把琴完全震慑!
人们纷纷好奇,这位貌不惊人却器宇轩昂的大侠,到底是何方神圣?
他的名字叫陈涌海。他是毕业于北大物理系的博士生导师,现就职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谁都没有想到,这位抱琴引吭高歌的大侠,真实身份竟然是一位科学家!
他与被称作“中国鲍勃迪伦”的杨一是至交,与窦唯煮酒论英雄,三人时常在僻静之地聊音乐、玩即兴,远离尘嚣凡俗,好不快活。
在专辑《山水清音图》中,陈涌海被窦唯邀请,担当起吉他手的重任,为专辑增色不少。
此外,周云蓬、刘东明是他的故友,李志的店试运营时曾邀请他,莫西子诗约人喝酒也少不了他的身影……
因此放眼整个中国,你再也找不出陈涌海这样的大神了:他是著作等身的物理学家,科研专利不计其数,俨然学术界的权威,而他却醉心文艺,音乐、诗歌、写作无一不通!
1967年,陈涌海出生于湖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年纪尚小时,他就透着一股“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气魄!1986年他离开老家,只身来到了北大求学。上了大学,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买琴”。在和室友淘了3把60块的琴后,这个非典型理工男的一生都发生了改变。
回顾那段传奇的校园岁月,陈涌海不仅是一个标准的学霸,更是一个不折不扣“浪子式”的校园歌手。
特别是八九十年代的校园,接触了国外流行音乐男生们大都像模像样地弄把吉他,他也不例外,而且还是自学成才。每到夏天傍晚,约上两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抱着吉他盘腿坐在图书馆东边草坪上弹弹琴、唱唱歌。
陈涌海说:“做不了刀子,也要做刀把子!哪怕做生锈的、钝刀的刀把子,也要跟刀子在一起!”
因此当他在学术领域取得不俗建树,后来又拿到中科院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等头衔后,诗和摇滚依旧是他生活不可缺少的主题。他还常常参加各种诗歌集会,和一众诗人一起吟诗,唱着自己的歌曲。身着墨袍,在萧萧易水又或是大漠云烟中飞扬激越,仗剑而歌,好不自在快活。常言道,侠之大也,为国为民,绰约风姿,大抵如此。
今年,陈涌海已经51岁了,但在他身上,你看不到绝大多数中年男人的“油腻”,只有对摇滚乐的一腔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无论是八十年代的文艺启蒙,还是当代社会的浮躁复杂,只有清楚自己要什么,拒绝刻板,专注地塑造自己,你才会赢得这个世界的尊重。窦唯是这样,陈涌海也是这样。
因为他决不会被任何人、任何标签拘泥,也绝不会被因为外界环境放弃表达。如果非要从他众多的头衔里挑出一个,那我希望他就是一个“活得自在的中年人”。
所有经历风霜洗礼的人听过他的歌,都会想要对他说一句:“相见恨晚,先干为敬”。
素材采写:七喜
责任编辑:Stella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