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澳洲超市里的这些东西,多吃竟会导致早死!华人别买

2020年01月24日 澳洲微报



//前言//


第一次来到澳洲,许多小伙伴一定都被超市货架上的商品惊到:


一排排货架摆的满满的,商品花花绿绿的包装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其中,也有不少华人最爱的副食饮料。


最近,却有多个权威医学杂志宣布,这些玲琅满目的商品,竟然会毒害人体….


1. 超市热卖食品让人早死




最近,《英国医学杂志(BMJ)》和《细胞代谢》杂志接连刊登了一篇关于食品的报道,将澳洲超市里热卖的食品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类食品就是超加工食品。


 (图片来源:Yahoo News)


根据悉尼晨锋报的报道,超加工食品的含义是预制即食或须加热食用的食品,加入油盐糖、乳糖、麸质、香料、色素、稳定剂和抗氧化剂等添加剂。


换成人话就是,这些食物的食材都经过化学加工,例如添加色素,调味剂和乳化剂,从而成为大家喜爱的“美味”食品。


为了制造出“美味”的味道,这些食物中能够添加的糖,脂肪或盐的含量极高,但营养价值极低甚至没有,这类超加工食品包括糖果点心,汽水,蛋糕,运动饮料,许多早餐谷物,糕点,速溶汤以及加工过的肉和鱼产品。


 (图片来源:New Daily)


谁家里的冰箱没有这些超加工的食品呢?平时有客人来也是用这些食物招待的呀~


也是因此,这个数据非常可怕,世界人口每日60%的能量摄取都来自超加工食品,而澳洲人口每日35%的能量摄取来自超加工食品!


而研究发现,常吃这些食物会带来超高的心脏病风险和早死风险!


 

这时候就会有小伙伴说了,你光拿出结论来不够,实锤在哪?


小编想说,这个结论还真有实打实的证据。


这个结论来源于两项研究,主题是超加工食品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早死的关联。


 (图片来源:The Straits Times)


大家都知道,科学研究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两个特性,一是自证性,二是非自证性。


自证性是说,研究本身必须能自圆其说,实验内容必须站得住脚,变量必须得到控制,对比必须鲜明。比如,实验组数据必须上升或下降,而对照组数据必须不变或反向。


非自证性是说,研究结果必须对应上一种存在的现象,即实验结果必须符合实验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变化。


 (图片来源:UPI)


这项围绕着超加工食品的试验研究,就同时满足了以上两点,包括媒体和科研机构,都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实验的可靠性。


那么,实验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呢?


该实验的第一项研究,找来了105159位法国成年人。他们在长达10年的实验期间,每天都会填表格报告自己的饮食情况,实验团队则跟进分析他们的饮食内容,从而得到和超加工食品有关的实验数据。


 (图片来源:Science)


长达10年的实验结论是,摄取超加工食品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数据显示,罹患心血管、冠状动脉及脑血管疾病相对增加12%、13%和11%。相反的,大量摄取自然食品或微量加工食品的受试者,罹患任何一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幅降低。


这样,该试验就符合了自证性。


 (图片来源:Hindustan Times)


这项研究还发现,在饮食中糖、盐、脂肪和热量均相等的条件下,多摄取超加工食品的受试者,与摄取微量加工食品者相比,前者体重增加。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常吃零食会长胖的原因了...


第二项研究与第一项研究遥相呼应,不仅是一项独立的超加工食品研究,也可以再度证明第一项研究。


 (图片来源:Science)


在这个研究里,研究人员找到了两万名西班牙人,“跟踪”他们整整10年之久,不竭余力,终于观察出了不同种类的食物加工程度和死亡率的关系。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主要观察受试者的超加工食品摄入量,他们将超加工食品定量,一份为一个单元。


研究发现,摄取超过四份(即炸薯条12-15条,也就一分中暑的水平吧)的超级加工食物,与只摄取少于两份的受试者相比,前者死亡概率增高了62%!


 (图片来源:Nature)


研究人员表示,“超加工食物每增加一份,则增加超过18%的死亡率,可能是由于触发各种疾病导致”。


这项研究以“单元摄入量”作为对照,得到了实验结论,也符合第一项自证性。


大众健康学的营养师Rosemary Stanton博士,看到研究后立刻表示,实验可靠,符合非自证性!


 (图片来源:Amazon)


她曾经对澳大利亚近50多年来的饮食状况加以了总结分析后发现,在60年代 (超市还未普及),澳洲人可摄取的食物有600~800种,其中超加工食品是非常少的。


但是现在澳洲超市储存超过3万种各种各样的食物,这其中包括很多的超加工食品。


而近十年来,澳洲社会因饮食导致的健康问题出现了增多趋势,这与试验“相互吻合”,所以也满足了第二项“非自证性”


 

看来,这项研究十分可信,也就是说,长期大量摄入这类超加工食品,真的会增加早死风险!


迪肯大学大众健康营养学教授Mark Lawrence建议大家,“少吃超级加工食物,并且多吃天然或微量加工的食品”。


不过,市面上这么多花花绿绿的食品,我们又应该如何分辨超加工食品呢?




2. 如何分辨超加工食品




仔细阅读成分表


健康食品的成分表必然是越短越好。


如果你在成分表里发现各种像氢化油,人造香料等听都没听过东西,还是别买了。


 (图片来源:MEL magazine)


自己动手做饭


自己用原材料制作出的食品,人工添加剂相对来说比较少,这样的饮食才是最健康的。


外出时带自制零食


出门玩的时候,可以携带自制零食,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肚子饿而去购买超加工食品,


小心这些东西,它们基本上都是超加工食品的究极体…


 

比如,薯片,工业制作的糕点,汽水,腌制类食品,速冻食品,还有糖果。


最后,


看完了如此惊人的数据和实验,这些超加工食品你还下得了嘴吗?


都说病从口入,吃什么怎么吃,真的非常重要!


注:本文有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移民

要闻


☆重大变革!澳洲投资移民申请模式发生彻底改变!不成功再也无须额外花钱啦!


☆为什么要到澳洲留学?这十大理由告诉你


☆突发!父母移民再传噩耗,担保金暴涨50%,难度全面升高!


☆无英语要求,也不用找工作,澳洲PR可飞速下签!配偶移民原来还有这种操作?


更多好文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