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角处,他从怀里掏出钢笔。
拔开笔帽,竟然是一支改装过的钢刀。
下一秒,快步走向目标。
对方立马转头拔枪,可拇指还没按下来,颈动脉已被割断。
一刀致命。
短短三秒,一起刺杀行动结束。
第二天,杀手照常上班,喝喝茶、看看报,和你身边快退休的老张、老王没两样。
当然,前提是你没看过他杀人。
以上是最近热播剧《叛逆者》中的精彩片段。
人前笑面虎,人后放冷枪——
好一个令人背脊发凉的变态拽男。
这位演员叫王志文,是我一直想写但没找到契机写的男演员。
这个人身边围绕着一圈谜团。
比如他凭啥能当“女神收割机”?
初恋女友,是最美杨贵妃林芳兵;
第二任女友潘婕,模特出道。
毕业后去中戏当老师,又被徐帆倒追。
京圈大公主许晴曾拒绝多少男人,当年去考北影,就是为了“跟他永远地贴近”。
更离谱的是“不爱钱”的传说:
有一年中戏分房,王志文也在名单里,结果没分到。他气不过,直接把电话打到院长办公室表达不满。
不久单位补分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可王志文刚拿到钥匙一个月,竟然又把房子退了回去。
“分不分是你们的事,要不要是我的事。”
“我在上海生活,北京的房子用不到,给我也是浪费。”
金钱、妹子,多少人苦苦追求的,他不仅轻松得到,还挑三拣四?
世界上真有这样的拽人?
王志文身上,确实有很多传奇事迹。
他是高考史上第一个“躺平”的考生。
当年考北电时出了车祸。腿部骨折,医生建议他静休三个月,否则可能成瘸子。
高考前一天刚好碰到从北京来上海做政审的北电领导。领导一看,当即决定第二天陪着去考场。考场不让进也没关系,还能申请文化部补考。
就这样,他被四人抬着进了考场。躺着答完了三天考卷。
最终成绩出来,王志文果然不负众望:并列第一,被北电录取。
拼命换来的文凭,也没换来好前途。
毕业前半年,他被导演选中当男主角。可戏拍了一个月,导演坚决要退货。
他们连最基本的“生气”演法都没能达成一致。
导演要的是狂放派演法,王志文却觉得:“生气就一定要青筋爆绽?我觉得不说话也能表达愤怒”。
导演评价:王志文,不灵。
他却反击:我觉得是你不懂表演。
表演风格当然没有高低之分,可小菜鸟和大导演的话语权,显然不同。
王志文的外形条件在当时也接不到戏。当时流行壮汉,可他1米8的身高,体重只有108斤。天生一张成熟脸,演奶油小生也不行。
得罪导演,王志文一个科班生,愣是从群演干起,熬了4年才等到赵宝刚的《过把瘾》。
他演了个痞气不油腻,文艺还接点地气的男主角。当时观众看惯了抡袖子耍大刀的,头一次见到把洋气和痞气结合如此完美的男人。
冠希之前,王志文才是第一代拽男。
一下全国爆火。
他还是国产剧演员里,很早就跨界搞音乐的。
1994年和1995年发行的《糊涂的爱》、《想说爱你不容易》两张专辑,都是当年卖的最好的磁带之一。
可1996年,他突然从北京消失。
有人传说他是吸毒致死。
这当然是谣言。
但从“吸毒死”这个耸动标题,就能看出媒体对他的反感。
2000年金鹰节媒体采访环节,他一人舌战30多家媒体,战况激烈到,主持人不得不终止采访。
媒体:你对记者采访一贯的态度大家都清楚,这次获得观众这么多票选,是否心里惭愧?
王志文:我得奖是观众选出来的,跟你们媒体好像没多大关系吧。
媒体:你的意思是不是以后就不需要媒体的报道了?
王志文:你们态度要好一点,这有点像开批斗会,你们媒体也不要自视太高!
第二天,被得罪透了的30多家媒体,联名发表了一封阴阳怪气的公开信批判王志文。
对此他只回应了四个字:我不在乎。
这不是放狠话,他不仅敢公开怼媒体,连主演电影的制片方也敢得罪。
2003年,王志文凭借《芬妮的微笑》,获得第8届“爱之恋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他却公开说电影获奖是影评人瞎了眼,甚至连电影发布会也拒绝出席。
头一次见到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电影制片方把他告上法庭。
但他会闭上这张惹祸的嘴吗?
他平时除了工作鲜少露面。别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名气赚赚快钱?
“钱,我喜欢,我跟它没仇。拍广告挺诱人,挣钱快,但这钱我挣得不舒服,我觉得是在买卖,而且卖的就是这张脸,我觉得挺没劲的。”
一张嘴,又得罪多少人。
这个时代看似鼓励个性。
看看周围,仿佛个性也有了模板。
嘻哈火了,人人脏辫、金链。民谣火了,人手一支吉他。
王志文的拽,到底是本性,还是人设?
回顾他的人生经历,这个人可能是娱乐圈,和死神握手次数最多的人。
13岁那年,他视作偶像,总带个墨镜骑自行车的父亲,在上班途中被车撞死。
他没见到最后一面,只记得那天早上父亲临出门前,给他盖好了被子。
18岁,王志文想考北京电影学院,偏偏又是骑自行车出了车祸。
他说当时真的捡回一条命,撞伤他的车后面还跟着一辆车,车轮真的擦身而过。
亲身经历过死亡、了解生命脆弱的人,或许对人生会有新的看法。
两次近距离面对死亡,让他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了解。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绝不是获得什么样的荣誉,其实都是在每个人的心里”。
看王志文真人出镜的访谈,和媒体转述的他,感觉像两个人。
上《艺术人生》,底下坐的都是女观众。他一出场,摸头害羞了。
混娱乐圈就得会表演,某些私生活混乱的,也会装成清纯男孩。
可王志文谈了这么多恋爱,竟然没有一位站出来“扒一扒他这个渣男”的。就连分手最难看的徐帆,时隔多年,两人还合作了《一树桃花开》。
“银幕情侣”江珊评价他:“很真诚的人,他太看重自己的真诚了。所以反而会得罪人,因为不给人台阶下。”
这也是他和《芬妮的微笑》制片方闹得如此难堪的原因。
他接戏的初衷,是对电影的原型人物好奇。这个欧洲女人,为什么会在中国生活70年,不愿意回祖国。难道仅仅是因为爱情吗?更深层次,会不会有一种信仰的力量?
可他不同意电影对这种信仰的解释。
“有一些电影是不能当游戏来拍的。”
打赢官司后,王志文接受访谈。主持人问他:任何矛盾都可以拆分成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一定要这样嘛?
“我不是在制造问题,我是在表达感受”。
王志文的拽,从来都不是表演。
他只是超脱世俗的评价,做自己。
钱多、妹子多,就是成功吗?
人生一定要成功吗?
当世俗标准,和他的个人标准发生碰撞。
他选择不妥协。
为什么烂片不能骂?即使我是主演,还拿了片酬?
媒体仗着人多势众,我就该为莫须有的罪名妥协吗?
他从来不是拽,他是真。
只不过在这个复杂的社会,拒绝迎合的他,活成了社会人眼中的一个“拽”字。
这可能也是他演的角色,那么独树一帜的原因。
无论是《周末情人》里的狂热青年;
还是《无悔追踪》里的阴狠特务;
他没演过脸谱化的好人或者坏人。
《黑冰》里为了演反社会人格的大毒枭,他下了大功夫劝导演改剧本,挖掘负面人物背后的人性。他想演出的效果,是让观众看到这么有才华、原本能有一番作为的人,因为毒品而堕落的惋惜。
《刑警本色》里的警察,更是被他演出了枭雄气质。他可以是警察、也可以是悍匪、甚至毒枭。
“不要已经21世纪了,对人的判断,还是那么简单、那么概念”。
一个“抽烟”的细节,足见王志文的功力。
《过把瘾》里演愤青,每次抽烟那股慵懒淡然的感觉。这个角色换别人演就是不思进取的窝囊废,他演就是潇洒超脱的高人;
《风声》里的大汉奸,两指夹着烟,眼珠却提溜转的市井模样。即使坐主位,还是藏不住无赖气质。
《天道》里他的人生导师,同行的搭档问他:“佛门净地,能抽烟吗”?
他说:“栏内是净,栏外是土,靠着栏杆就能抽。”
这段全程只有背面,别人说是装逼,他说却像道破天机。
《黑冰》里的毒枭老大,临刑前的断头烟简直封神。
这段长达11分钟的台词已经是剧组删减后的效果,因为怕观众被他的表演打动。
显然,他还是成功了。
可惜人在江湖,终究身不由己。
一手捧红他的赵宝刚,在多次采访里,含沙射影评价过王志文“做事之前,先做人”。
这个社会的吊诡之处在于,人人都想做拽人,却怕承担拽的后果。
与其看别人拽,不如把他拉下神坛,大家都在泥里泡着。
王志文没想过发财做大老板、也不指望成为名垂青史的演员。
半年工作,半年玩,他只想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做的话。
可也不行。
就像多年前30多家媒体联名骂他,这事闹得那么大,起因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口香糖。
他赶着拍戏,随手把记者递来的名片,包了口香糖扔了。
记者觉得被侮辱,要求道歉。
王志文道歉了。
记者不满意,又追了上去。
他这种戏比天大的人,导演催着开拍,当然急了。
“你搞清楚事情的主次好不好,我正准备拍戏的事,都向你道歉了,平常都是对我没用的东西随意就扔了,还需要过多解释吗?”
“口香糖不能吐在地上,摸遍兜里没有纸,就把这张名片摸出来了。这事你要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就算了。”
在王志文看来,他已经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解释清楚了。
可在记者看来,你以为自己是大牌就敢这么拽?
怪就怪他不懂中国的人情世故。
就是面子的事,他只要说句软话带过就行。
可他就是学不会,也不想说。
多年后,王志文说过一个晒太阳的故事。
他本来只想在树荫下休息。可太阳追着他,晒着他。
“太阳怎么那么讨厌,总追着我干嘛?”
后来他才明白:
“原来不是它追着我,是我笨。我应该去一个它完全找不到的地方。”
过直易折,善柔者不败。
人是环境动物,没法脱离人群而独立存在。
这些年王志文的刺,被磨平好多。
好在骨子里的那口气还在。
想说点真话,难。
如果说真话这么难。
那就尽量少说话。
要说,只说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