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驿用意识流的手法来说故事,你无法不进入人物的内在思维中,而且不得不朝着这个方向寻找,这样很配合哲理的思维,但却不失故事的推动力。他如此做我估计跟他一生坎坷的人生和思考有关:人生本就不是平铺直叙,一路上滴下来沉痛的回忆,不堪回首但又不得不回首,因为他还是一位在生命中已寻到出路的人,是过来人,想以回首来照亮前路,虽然还是迷糊,但也呈现了一点灯光。
在人性伤痕无法愈合之下,影响了人生境遇中的扭曲抉择,有时是无奈的、甚至无能,但往往是在看清绝望后的自甘;在坍塌了的伦理中,如何再能建设灵性文化、拓展意义的视野?你会生出傲然抗议的孤寂和恐惧,在失乐园的境界中,你只有悲鸣和控诉,谁也帮不了你;即便寻到一丝憧憬,也为贪得无厌的狰狞所熄灭。但你做为你,做为仍有血肉的你,在充满无奈的世界中,你岂能只叹息默认你讹我诈就完事呢?
处在这样的世界中,最难消受的就是于事无补的糖衣假药,如励志性的流行心理学、甚至躲在宗教中的慰藉;因此,我赞赏武陵驿的勇气,他虽然是位基督教牧师,却不愿意随意开方,试图治理这个扭曲的世界,不愿意用抓不到痒处的安慰,而是首先愿意暴露伤疤,因为只有暴露隐藏在黑暗的伤疤,才能有医治的可能!
我喜欢「水蜘蛛」这个象喻(我想这也是作者以这故事为书名的意思吧)。故事中女孩默默地承受身、心、灵无法愈合的伤,但唯一能让她眼神出现晶莹的时候,是偶尔躲起来观看水蜘蛛。「她说,蜘蛛是这个星球上最神奇的生物,上天、入地,游猎、撒网,还会用流星锤……水蜘蛛吃饱了,它在水面走路,红光闪闪,带着一条看不见的蛛丝,小时候我很傻,我想我是那只水蜘蛛」。水蜘蛛能「随时感应水中的波动」,这可是不受环境折磨的生物,这是自由!
女孩向往脱离非人化的命运,成为人人的写照;而她的「顾客」却产生了极度的孤独感:「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吗?他已经到了意识到一个人一旦出生就踏上死亡之途的年纪。意识到人生是呱呱落地的悲剧开始,过了好多年之后,他才能明白,悲剧这所以称为悲剧,并非因为旅途终点是死亡,而是因为缠绕每一个旅人的都是隐藏的孤独感」。基督教总称之为「罪」,而武陵驿极可能借用基督教「上帝六日创造天地,第七日休息」的象喻(七故事)来指出人类的心路旅程的回转,从罪(孤独感?)往回归乐园之路的可能性,以「往尼尼微去」做为旅程的结束,也是新旅程(自由的向往/拯救?)的开始……
在这讲究凡事都效率至上的时代中,慢读细嚼渐渐被笑话为落伍,但是这里的每一篇故事都无法速读,因为它们淌着缓慢游行全身的血泪,稍一快速,就错过了生命。这里的人物都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们在跌宕起伏的乐园以东,走走停停,愁肠回荡,寻到的都是离开理想太遥远的结果,可又能体会这些人物在任何一段时间上,虽然沉溺滑跌其中,却不失去瞭望乐园的七天回转,有方向、有宽恕、有阳光、有爱。这就是试图「往尼尼微去」的意义:在无法循着人造的惯常思维和道义的路上,寻求由上面来的灵感和力量。
张群,辛苦了,老师为你惊艳!
在巴塞罗那公寓写作中
与台北的编辑们
陈廷忠牧师
澳洲华人神学研究中心主任
国际订书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