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杨丽萍吃火锅被当众羞辱!多名中国女星发声,我忽然读懂了人性的可怕!

2020年06月11日 今日珀斯君





可能杨丽萍自己也没想到,她的抖音视频下的一条评论,会引爆中国网络。。。


视频中的她,优雅从容,


没想到的是,这条视频下面点赞最高的评论

竟然是这样的↓↓↓:


比这条评论更可怕的,是这条评论的点赞数,

高达1万多。


很难想象,都2020年了,在国内,

“女人不生育,
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言论,还能得到如此多的赞同。


很快,这种言论引发了微博上的大讨论,

许多女明星都站出来为此事发声...


两千年古人就说过的那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放到如今,还有许多人不懂。


问题不在于要不要生孩子,

问题在于no judge (不要评判别人),
很多人永远学不会。


每个人对人生的追求和定义是不一样的。

你需要的不一定是我需要的,我要的东西或许你永远都不会懂。




01


尊重别人的选择就是“正确”!


我问过很多身边的朋友,

“出国这几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独立,包容,理解”
“懂得了这个世界没有绝对,能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与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乐观,积极。Never judge,尊重他人,接受不同”


朋友小A说,没出国之前,真的很在意别人的目光。

觉得自己胖穿吊带不好看,有副乳,所以夏天一定要穿罩衫。

不自信的同时也因为身材不好感到自卑。


遇到类似情况的绝不止小A一个,

这是很多中国女孩的困扰。↓↓↓


来了澳洲后,真的想穿什么穿什么,

大大方方走在街上

也没人会judge你。


这是个尊重多元文化的国度,同性恋可以在街上手拉手,彼此交换一个吻,

甚至有议员在议会现场高调求婚,


在场的人都衷心的对他们表示祝福,


你可以随便穿衣服、打扮,即便是冬天,你穿的像夏天,

街上也没人会对你指手画脚。


在这里,人们没那么在意你的身材,胖瘦随意。

即便是残疾人,也可以自信坦然的活着。

完善的残疾人服务和设施让他们和普通人生活无异,

这是澳洲公交车为残疾人设置的下车通道↓↓↓


悉尼火车的工作人员为即将到站的残疾乘客服务↓↓↓


更强大的就是下面这个大秋千,可以把轮椅直接推上去,

谁说站不起来,就再也不能荡秋千了呢


同样为残疾人士设计的游泳池,也是非常贴心了


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让他们怡然自得。

在这样舒心的照顾下,

残疾人士不会产生这个世界因为我的残疾,所以对我刻意照顾 的自卑感,


相反地,他们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也是这个社区中和其他人一样的存在。

人们不会因为学校排名或者考试成绩而去judge一个孩子,

作为父母,
可以接受孩子的平庸。

在这里,并不是所有人的出厂设置都是

“读书工作买房买车结婚生子”,

当然,大家并不是对哪个阶段的人生活动有意见。


只是如果不按照这个模式走,大家并不会认为,这是某种残缺或失败。

婚姻只是选项,并不是人生的“标配”。

不存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的所谓规范。


最重要的是,没人会来对你的人生指手画脚,品头论足。

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大家都是平等的,

没有人有权利
和能力去评判别人的生活。


这里更强调的,是个人在集体中的独立,人们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和自由。

在这里,你会发现所谓的怪人太多了。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每个人都是怪人,于是就没有怪人了。。



02


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允许一个人自由选择人生


可一回国,这种“边界”消失了。

在国内,你是一个人,也是社会里的一个人,你不可以孤立于社会独自活着。

每个人都被别人judge,
每个人都judge别人。

疫情之下,有些人对留学生甚至海外华人恶意满满。


海外求学/务工/外企工作有什么过错?

谁还不是在生活重压之下徐徐前行的普通人呢。


就像前阵子F小姐从悉尼回国后在群里吐槽:

回国后,
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处处被排挤。

“说话还夹带英文的,太装了。”
“25岁还没结婚,不年轻了,没什么优势了。”
“还海归呢,这点工资,留学的成本都收不回来。”
“你怎么干这个工作啊,太掉价了,白在国外待了那么多年。”


这些声音都来自熟悉的亲人、朋友和社交圈。

但任何人都没资格judge别人的婚恋情况和人生选择。

这不是社会地位决定的话语权问题,而是在文明社会中,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基本尊严。


美且年轻但不婚叫独身主义,不美不年轻就叫被剩下,还是一种霸凌。

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给别人的生活贴标签变成了一种理所应当?

奥数天才放弃学术研究,当一名普通教师,

就成了“自甘堕落”?


Papi酱的孩子没有跟她姓,而是跟她老公姓,

所以她走上了驴的道路?


单亲家庭意味着缺陷,

被歧视?


《黄金时代》有这样一句话:

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黄金时代。

是啊,一个文明社会,就是应该允许一个人自由选择人生,结婚也赞成,单身也不反对;孩子跟谁姓都是我的自由。

绝不会因为某一种选择,而受到歧视和攻击。




03


不以职业judge别人,人人平等


在澳洲时,身边的朋友遍布各行业。

大家对“专业主义”非常尊重,无论是蓝领还是白领,都能获得同样的尊重,

没有人会因为你的职业judge你,
人人平等。

所以,这样一位满身尘土的小哥,可以毫不在意旁人的眼光,手指在钢琴键上悦动,一脸怡然自得……


你看澳洲的前总理吉拉德,她的男朋友还是一名理发师呢。


换成在国内,如果一位女老板,找一位刷油漆的或者理发师,

我想或多或少,别人会跟她说,

“你俩不配”!

我想起17年的时候,丹麦大王子 Frederik来澳洲布里斯班做考察。


那次晚宴结束后,王子就叫上手底下的人一起去酒吧喝一杯。

于是一帮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了一家叫Jade Buddha的小酒吧门口。

结果!在门口被酒吧保安拦下来了,要求出示证件。

按照当地法律,
酒吧必须要扫描证件的。

于是王子身后的官员们就解释了,


“我们是从丹麦过来的,没有身份证,这位是丹麦王子 Prince Frederik,正在和你们的市长谈业务合作,你看能不能通融一下,让我们进去?”

本以为亮出身份后,酒吧的保安会立即道歉,并让他们进去。然而并没有,



真的,很多澳洲人,

根本不care你的官有多大、
排场有多大,
因为他们不会用这个去judge你。

所以,在澳洲,总理出门坐公交的画风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火车上一个普通的老太太,面对还是总理的谭保套近乎,



可以非常淡定的聊完走人,这种对公权力毫无畏惧的态度来源就是澳洲

深入人心的尊重个体思想。

在中国,还是有相当大一部分人“看不起”低收入工作者。

有些家长在餐馆对孩子指着服务员大声说,

“不好好读书你以后就像他们一样。”


这个世界上,伤害人最多的武器是什么?

不是原子弹,

而是:你说的话。

其实,我相信很多人都会judge,

但关键在于,不要因这个judge去干涉别人,对别人产生负面影响。

平时沟通,尽量说事实,
而不是你的判断。

有句话叫,对事不对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举个例子,你去朋友家做客,朋友招待你吃榴莲,你吃一口,觉得不喜欢这个味道,


可能会说

“这个榴莲的味道,我个人不太能接受。”

又或者会说

“这个榴莲好难吃啊”

难吃是你的个人感受,很多人还觉得榴莲香呢。

显然,第二种,会让你的朋友很尴尬。

No Judge,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语言艺术。

Don’t judge的本质是呼吁理解和包容。

经历地越多的人
越是能够看到别人的无奈,
也越能看到人性之普遍。

接受自己视野的局限,接受他人的普通,而不是以上帝视角去看待和评判。

在澳洲,我们可以不论外表、职业、贫富,自由的活着。

价值观不同,不必强融,也不必拿来比较。

每个人都有各自看重的东西,不要用你的标尺去衡量别人的人生。

我不认同你的生活方式,却尊重你选择生活的权利,

愿每个人都学会基本的尊重和善良,少一点judge,多一份美好!

澳优地产


爱我请给我在看!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