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风俗】30年前过年vs现在? 那些00后再难体验的春节习俗

2015年02月24日 中盛地产


按照中国传统,已婚人士才发红包,如今这一饱含祝福象征的行为仍在继续,不过,最近网上电子红包这一新玩意令这一传统发生了改变,未婚人士因为社交、商务宣传等需要也在朋友圈、聊天群、微博里发起红包。英国广播公司BBC将这种变迁归因于现代社会转型,“在中国,以往过年挨家挨户拜年是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如今象征传统的春节也经历了剧烈的变化。”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究竟现在过年和过去过年有什么不一样。

发红包


以前是这样

现在是这样

过去小朋友从长辈手里接过压岁钱,都会放在枕头底下,到了元宵节再拿出来点算。对于红包数目的期待,从除夕能延续到十五。但是现在,微信红包盛行之下,收到的同时就已经将金额精确显示到了小数点后两位,让红包失去了最初的那份期待,自然喜悦也随之减少了。

行花街

以前是这样

现在是这样

以前广州人行花街主要是购买桃花、银柳、金桔、剑兰、水仙等各种花卉妆点家居。因此当时每到过年,每家每户都会传出阵阵花香。现在的广州花市最贵的摊位早就被卖牛肉丸或工艺装饰品的商户所占据,而整条花街里,卖花与卖玩具、小吃的摊位旗鼓相当。对于花市的演变,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但是现在广州人多数人家里过年妆点家居的花卉数量和种类有所减少却是不争的事实。

年夜饭

以前是这样

现在是这样

以前团年饭,一家大小从下午就开始忙活,大人杀鸡宰鹅,烹饪出白斩鸡、香菇菜胆、发菜蚝豉、芋头扣肉、酱油碌鹅等家常好菜,小朋友们则在旁边一边玩,一边学习取经。当父母年华老去,在旁看了几十年的孩子们自然而然就能接上班。现在的团年饭,多数都在餐馆中解决。在年中就开始找相熟的酒楼订位,到除夕当天还得分成两轮,第一轮的得赶紧吃完,把座位、席面让给下一波食客。这种像春运赶火车式的年夜饭吃法,就算是美食往往也味同嚼蜡。更何况,很多酒楼的年夜饭菜式是早就批量做好,客人来到只要热热就上桌,味道实在难称鲜美。

放鞭炮

以前是这样

现在是这样

小编小时候每逢过年就到小区花园里去放鞭炮,点燃引信之后快速地跑离现场,随着爆竹一声脆响,小心脏也扑通扑通地跳得响亮。其实,那时放鞭炮对男孩子来说就是勇气的象征,敢于点鞭炮,能在邻居家小姑娘面前炫耀半天。现在随着时间的变迁,城市居民对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和火灾隐患的放鞭炮活动已经从孩子们新年必玩清单里被剔除。

开油锅

以前是这样

现在是这样

每到过年,“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油角弯弯,家财百万……”这首童年时外婆教我唱过的儿歌,倏然便从心底回荡起来。过年“开油锅”炸油角、炸煎堆是广州人的传统习俗。以前的广州人总爱在年廿四开油锅,一家大小围在一起和面搓皮包馅炸油角,其乐融融;而左邻右里拜年的时候,这些油角便成了相互馈赠不可缺少的应节食品。近年来广州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淡,许多人费事亲力亲为,顶多到超市买些机器批量生产的油角、煎堆应景一番,反正也没几个人爱吃,用作送礼已显得寒酸失礼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