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吐槽 09
Auckland 奥克兰
传说中,新西兰医疗免费;教育免费;各种各样的福利,比如房屋补贴,失业救济等等,更是大大地有。
这些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新西兰确实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而且是高福利制度,涉及到教育,医疗,失业,房屋,退休等方方面面。比如,小学初中高中,免费;比如,13岁以下的儿童,看医生完全免费等等。
但是否就如传说中那样,这个国家就是不付出就可以尽享红尘繁华的乐土了呢?
并不尽然。
掩藏在高福利体制背后的,绝不是一切可以衣食无忧。教育医疗等系统中的巧立名目,也是够一般人喝一壶的。
铁打的昆街流水的丐帮弟子
按照正常的推论,高福利体制下不应该有丐帮的存在。事实恰恰相反,在大奥克兰地区,丐帮弟子几乎无处不在啊。
最繁华最中心的昆街(QUEEN STREET),首当其冲不能幸免。
铁打的昆街流水的丐帮弟子,时间地点的变换会冲淡人们对他们的印象。给,或者不给,擦肩而过之后,都如烟云消散,再次相逢还不会认识。
也有消散不了的例外。
昆街麦当劳旁边,风雨无阻地驻扎着一位年约五十的丐帮大叔。身上穿戴齐齐整整,从来找不出代表丐帮等级的口袋。若不是一顶摆在眼前、里面零星的扔着几枚硬币的毡帽,谁也不会把大叔与乞丐联系在一起。
想来大叔是有资格(新西兰国籍或者新西兰居民身份)享受福利的。因为移民局的办事处就在旁边,没有国籍或者身份而长年累月在移民衙门旁边行事的,应该早就被押解出境了。可是拿着高福利的大叔为啥乞讨为生呢?
费解。只能说,高福利也有隐忧啊。
除了像大叔这样蹲点守候的以外,其他一些丐帮弟子是移动作业。
奥克兰西区有一片湖,英文名称是WESTERN SPRINGS PARK。因为有诸多野鸭出没,被华人同胞命名为:鸭子湖。西区的HENDERSON,NEW LYNN等地区,毛利人(新西兰土著)比较集中,所以逛鸭子湖碰见毛利人是常态。
毛利人是黑皮肤,很多是身宽略略小于身高,像大一号的日本相扑运动员。
忽一日,闲来无事,我来到鸭子湖休闲。正拿着面包引着一群鸭兵鸭将往前走,迎面走来一位毛利大汉。皮肤黝黑;目测约一米八,比我高;腰围,据估计,约是我的三倍。
走到跟前,大汉开口就来了一句,“Do you have 2 dollars?”声如洪钟。
一句话惊醒闲逛人,还以为抢劫不幸落到俺身上。转身就欲博尔特,奈何身处鸭群中。脚下一绊算,冲着鸭身就扑了下去。惊飞一群鸭,沾了一身鸭粪。
后来打听朋友得知,他们只是要钱。给当然可以,不给也没事。除了成年毛利人之外,有时候也会碰见毛利的中学生直截了当的要钱。
毛利人是土著居民,该当是最有可能申请高福利的一族。为何某些大人小孩都有这个动不动就“2 dollars”的癖好呢?
还是费解。
免费教育?
按照目前的政策,公立的小学初中还有高中,免费读。
公立幼儿园,在一定时间之内,通常每周20小时,免费。超过20小时怎么办呢?要么,不开门;要么,不好意思,一手交钱,一手入园。收费标准不尽然相同,不过保证让你心痛。
公立的大学,一定肯定必定是,收费的。相比较国际留学生来说,本地学生的收费标准低很多,大概是国际留学生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可以申请学生贷款,但是肯定不是免费入读。
那么,说来是免费的小学初中高中,真得是完全免费吗?答案是否定的。
对,学校不收钱,但是学校需要DONATION。
DONATION的意思是捐款。捐款的意思是自愿。但是在学校的字典里,DONATION的意思是必须交钱。
交钱的金额学校之间会有差别,大概在100—900纽币/年。没钱交怎么办?没关系,学校不强人所难,分期付款就好。
DONATION了就免费了吗?答案还是否定的。
学校需要统一服装,所以需要学生买校服。校服一般就是体恤衫标准的上衣,或者短袖;到膝盖长度的短裙,或者短裤。裤子是没有的,所以再冷的天,也
是短裙着装。多少钱呢?不贵,160纽币。
买完校服就免费了吗?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会定期举行一些活动比如拍卖,比如模拟交易。交易的商品从哪儿来呢?学生从家里带。交易完产生的金钱到哪儿去呢?建设学校。
活动完了可以免费了吗?答案总算向肯定倾斜了。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学校会定期邀请学生家长参加一些活动,比如“DAD’S NIGHT”,“MOTHER’S PARTY”等。活动上会有啤酒提供哦,会有甜点提供哦。价钱嘛,底价也就会比市场价高一点点而已,高价就上不封顶了。
收益去哪儿?爸妈拿不着。
免费医疗?
别闹了。
最新政策是,13岁以下儿童,看医生免费。就在这种政策下,朋友前几天刚刚带着孩子去医院看了看医生。孩子的症状是眼睛不舒服,感觉磨得慌,频繁得眨眼睛。
医生说英语,是印度人。
确实没收门诊费就见到了医生。可是接下来医生根本不听朋友的陈述,朋友一说话,医生就打断,坚持让孩子自己说。不知道一个中国的小孩,自己用英语,跟印度的医生能够说清楚什么?
此配图来自于网络
诊断眼睛疾病,起码也应该有个聚光灯,翻开眼皮看看情况吧?实际啥也没有。滔滔不绝不着边际问了一大通,噼里啪啦在电脑上敲了一大通,得出了一个结论:没事儿,过几天自己就恢复了。朋友还想问问细节,对不起,时间到了,每个病人只有十五分钟。
一点点眼药水都没给开。
成人看病会好一点吗?传说中成人也免费。
实际情况是,成人一到医院的前台报到,就注定得付给医生诊断费。诊断费的标准,不同的家庭医生的金额也不同。奥克兰北岸地区,每个成年人每看一次的诊断费,至少50纽币。
看一次的概念,不是这一次生病一直看到好为止。今天的诊断费,只管今天的诊断。一旦需要化验啊B超啊或者简单的复诊啊,都要重新交诊断费。也就是说,见一次医生的面,交一次诊断费。
拿药怎么办?
不论品种,一样5块纽币。前提是政府许可的药品范围之内,如果觉得范围之内的药品疗效不够好,想请医生开疗效更好的药,对不起,市场价收费。
这种体制下,且不论医生水平高低,至少我每次去看医生,医生都恋恋不舍地再三请求我一定要回去复诊。
万一有个比较严重的事,会是什么情况呢?
一位女同事,最近刚刚在家庭医生那里完成了体检。不幸的是,检出了某一种疑似比较严重的隐患。家庭医生处理不了,需要转到大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认。
家庭医生特别声明,他们会跟大医院说明情况,然后大医院会主动联系你。另外不用担心,大医院检查免费。
大医院果然有所作为,一个月以后寄来了联系信。好好地慰问了一番,然后定出了时间表:因为资源有限,检查人数比较多,所以呢,六个月之内一定会再次联系你。到时候一定给你好好检查。
万一真是万一,那这六个月会不会耽误治疗?
对不起,高福利体制下的免费医疗系统,不回复此种假设。
话到此处,深深地遗憾曾经那么苛刻地批评过祖国的种种种种了。
本文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时区签约作者 | 莲公子
十余岁长于乡村,二十余岁活于都市
三十余岁学于海外,四十余岁混在新西兰
的脾性
后台输入关键词阅读
猫本发呆 | 在墨尔本待了半年,我差点得了抑郁症...
克利夫兰 | 在全美最悲剧的城市留学,我居然活着毕业了
双面东京 | 黄昏后,黎明前,原来东京还有这一面
曼城农村 | 磨人的小村姑,宝宝心里苦啊!
巴黎地铁 | 我在巴黎逃票被抓了,这就是生活
首尔大妈 | 进击的爆炸头,每位韩国留学生都躲不过的大妈
尼斯裸体 | 有一种集体叫尼斯豪放的裸体
香港住房 | 棺材房、笼屋下,香港人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