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怕!在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无一例外!

2017年11月23日 鼎尚移民


每日更新,让你了解移民新鲜资讯 💨


“如果(中)国产保健品不骗人,都对不起这轻松优越的行骗环境。”


看,做这行的人心知肚明,甚至自信地说:


“就算你卖一泡狗屎,他也会请愿去买。”



今年315晚会上,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可怕黑幕先是被揭露了出来,


终于,就在这几天,包括新浪,网易,凤凰财经,搜狐等在内的各大知名媒体,开始进一步报道,揭露了一件可怕的事:

“目前中国,所有保健品都骗人,没有例外”!






一夜之间,引发一片哗然,其实,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早就警告所有的中国消费者:千万警惕国产保健品中存在的‘专家义诊’,‘权威证明,‘免费试用’,‘宣传疗效’等等违法营销的惯用伎俩,


但没有想到,事情,远比被已经揭露出来的,还要严重...



这样的悲剧,在一些专家眼里是必然发生的:

中国产保健品,“注定要骗人”


大家不妨静下心来想想:


一提到澳洲的保健品,所有人都知道,是有益身心的食品,首先我们明确它是食品;


但一想到中国产保健品,你是不是首先感觉它似乎被定义的像是药品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于2017年10月25日发布最新通知,正式定义了到底什么是保健品,



其中写道:


保健食品,源于美国的“Dietary Supplement”,也就是“膳食补充剂”或“健康辅助食品”的意思。如果直译,“supplement”则是添加或是补充的意思,特别是补充不足或补足欠缺的含义。由此可知,“Dietary Supplement”常有补足日常膳食摄入不足的营养物质之意。


2005年我国在施行《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可见,保健品到目前为止,都被定义为食品,而不是药品。


这个定义非常关键:因为有一部分可能已经寻医无望的重病患者,会被这些打着神药旗号的保健品坑死!


现在很多中国人都把中国产保健品当成药品,有的中国保健品甚至比药卖的还贵。


从下表上我们能看出来,其它食品和保健品之间存在的最大区别,也是造成国产保健品乱象的重要因素在于:


中国产保健品可以宣传疗效,但食品不行。



那么在我们的观念中,为什么中国保健品都似乎更像药呢?


这就是中国保健品商家常用的套路:


虽然表面上按照规定,中国产保健品只宣传“功能”,但这些“功能”的宣传套路,却给人一种“疗效”的误导;


这也就是在保健品宣传限制内,达到了真正的药品宣传级别的影响力。


这就是商家宣传潜移默化对我们意识形态的影响,他们的目的也正是如此。



2016年2月,中国出台了《保健食品注册审评审批工作细则》,这项细则规定了:食品的保健要经过专家的评审。


然而专家组的评审意见,是通过商家上交的材料,得出的理论分析。



另一方面,《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对于保健类食品认证的规定是怎么说的呢?


“第四条 保健食品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经必要的动物和/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



这个认证,是由第三方机构提供的。


这背后的深层意思是什么?


是国产保健品的保健功能,不必通过国家机构来进行核实,认证,


这样一来,保健品公司如何完美地“证明”自己产品的功效,那就是各凭本事了。


中国产保健品乱象:靠吹牛皮吹出几个亿的暴利,卖泡屎都能包装成逆天“神药”...


所以这也就催生了一个现象,大多数的中国保健品商,不是靠产品发家的,而是靠广告发财的。


那就是这些国产保健品商,在疯狂砸几千万,几亿在广告费上,如果有相关法律规定把这条路给卡死,你借他们个胆他们也不敢,后知后觉的朋友不妨想想:


  • 为什么有些国产保健品名气那么大,

  • 保健品通常会比普通食品贵,但为什么有的保健品那么贵?

  • 为什么保健品行业总是愿意花大价钱在广告商?

  • 如果这些国产保健品技术成分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商家光是利润额都能飙到上亿?砸了几个亿,十几亿的广告费,都不赔???


比如说吧,脑X金是当年最家喻户晓的中国产保健品,现在应该也是,反正基本上大家脑袋中都记着他们那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儿了,


根据维基百科给出的数据,该保健品牌每年利润额一度就高达3.5亿-4亿元人民币2005年春节期间,更是卖到8.2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


结果呢,发了好几年的财,最后在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行政文件中,被重点点名批评。


大量的消费者惊觉上当的新闻也终于被曝光了,



其实,包括人民网在内的权威媒体,多年来一直坚持科普脑X金神奇功效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


奈何人家广告营销的影响力太惊人了,



所以,为了广告宣传,保健品行业为什么不惜血本,你心里有数了吗?


比如有些商家,把松果体和褪黑素进行偷换概念的包装,摇身一变就成了“脑X金”“脑XX体”,


再进行不实宣传,捏造假新闻,轰炸式广告营销最终,把自己作到从大红到大黑,甚至在一些地区禁售



还有一些商家,把一些普通的草来了个彻头彻尾地包装,一通狂吹后,草都能卖到一克上千块钱,直到最后被彻底从“保健品”行业中除名踢出,


靠着这种恶意营销和欺诈手段,有些中国保健品商家,很快就发财了,中国有句老话叫指鹿为马,用在这里很贴切,



中国产保健品乱象:靠名气大于靠实力,产品质量成最弱环节...


有报道称,大量现在已经家喻户晓的国产保健品,在入市初期的广告投入都设定在30%-60%这个昂贵区间,


下面这组数据是国产保健品行业投资资金的现状统计;


投资上亿的大牌子,占整个国产保健品行业的1.45%;投资额在500万-1亿元的,占38%;投资在100万元左右的,占41.89%;投资小于10万元的,占12.6%


很明显,即使是深谙行业“潜规则”,许多商家由于财力实力不足,


这直接导致了在产品科研,创新,这些真正有可能提升保健品“功能”的点上投入严重缺乏,这就导致国产保健品多半只能重复生产低水平产品,


就这,商家也得拿钱砸在广告上,所以一年比一年神奇的国产保健品,其实多半是广告砸出来的。



中国产保健品乱象:骗人骗全套,专业坑骗,水平信得过


有人会问:砸天价广告费,光靠名气大,能赚回来吗?


一个更让人无语的事被曝出来了:


这些国产保健品商家,不光是靠名气在赚钱,还靠


有报道踢爆:大量国产保健品的成本只是零售价格的10%,有的甚至更狠



成本8元的某食品,吹成能补脑,价格疯飚20多倍,买的人趋之若鹜。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已经开始气得手抖了,但在许多国产保健品商家眼中,


那我们也是不得已啊!牛都吹出去了!能补脑,能抗癌,能攻克三高,价格不高,也没人买啊!骗人也要骗全套啊。


就这样,在低价成本和天价暴利的组合下,国产保健品怎么可能创造不出销售神话?


在国产保健品行业中,动辄销售额十几亿的商家大有人在,这就解释了文章开篇的那个业内人士,为什么那么自信地说一句“就算你卖一泡狗屎,他也会请愿去买。”



中国产保健品乱象:深层因素,是整个行业值得玩味的经营结构...


而国产保健品行业还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毒害影响,这一点和澳洲也是差别巨大,


那就是在中国,经常发生有人被拉去给X品牌保健品公司卖产品,被骗的倾家荡产,甚至自杀,在澳洲,这种事几乎就不会发生。



2017年3月,一名年过六旬的中国老人在海边绝望自杀,尸体被冲到了海边冰凉的礁石上,老人家临死前留下遗言称:自己将四年的老本全部拿来,买了将近10万元保健品,结果被坑到自杀的绝路...



这样的悲剧经常发生,大家都知道是因为暴利趋势,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保健牌行业销售模式



中国保健品市场的销售模式中,直销占据了最重要的比例,而目前在澳洲保健品市场上最流行的电商,在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影响力依然很一般。


大家应该有感触:中国买家如果网购保健品,基本上是购买海外保健品,主要原因是地域限制。


而购买国产保健品,基本上是通过直销渠道来购买。


直销:按世界直销联盟的定义,是指以面对面且非定点之方式,销售商品和服务。直销者绕过发给传统批发商或零售通路上架的方法,而是透过销售员的人脉从顾客接收订单,并从生产商那里直接出货到买家手中。



在直销体系下,一家公司要卖东西,需要销售员,这些销售人员的重要报酬来源就是分成,如何赚到更多分成,直销体系下的销售人员,和电商的方式往往是不同的,

电商打动买家的方式主要是采取“货比三家”的方式突出自己产品的优势,买家市场的特点非常明显;


直销模式下,消费者更看中的是产品的广告宣传,以及“情理”上的主观判断,而不是价格,这一本应最影响决策的因素。这样一来,虚假宣传,空口承诺,人际关系等因素就有机可乘了,消费者无形中被带入了卖家市场而浑然不觉...


需要说明的是:直销这种营销模式,其实本身在中国是受到限制的,是要通过国家商务部批准的。


在2015年,中国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给出了一份数据称,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共有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2440件。



而2015年全中国获批的直销企业数量总共是71个



其中保健食品行业获批的直销企业仅为12%



三百多种保健品,几十家直销公司,构成了中国保健品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样的局面,明显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


这说明了什么呢?

中国其实给了直销这种营销方式一个合法的名分,但却对合法直销的企业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因此,很多国产保健品其实根本是在不被批准的违法经营模式下生存的,这样的结果,就是恶意营销的猖獗,更多人受骗,受害;


此外,关于中国保健类食品的广告审查标准也值得商榷,


有报道称:保健类食品的广告主归工商部管,在广告发出前不通过卫生部门的审查,广告发布后,卫生部有权进行产品抽验,这时候执法权依然是在于工商部门,如果有消费者投诉现象发生,管理权又归到了消费者协会的手上;



这样责权分明的管理背后,却让不少人绕晕了:一旦出了问题,到底找谁才能拍板?消费者恐怕要耗上不断的时间来理清头绪。


综上,从保健品,食品与药品的定义和营销规则的制定,再到商家钻孔误导,猛砸广告费,压榨创新研制经费,直销模式与严控合法直销企业的现状,等等这些,都让中国保健品市场的虚与假,不断被扒出的乱象,变成了某种“注定”,

这些年,海外保健品为什么在中国市场越来越火,差异与比较令人尴尬万分...


相比较而言,澳洲保健品市场,生意人,小到代购,大到大型公司,确实规矩太多了,


首先是产品定义,澳洲消费者都知道保健品的功能是会起到有益身心的作用,而不是能治病的药,生病了,还是应当去看GP,乖乖吃药;


其次,从商家的广告宣传,到产品包装上,不是吹的神乎其神,什么包治百病,灵丹妙药,而是真的着眼于对消费者身心的保健作用。



再说说销售模式吧,澳洲保健品市场的电商销售模式特征非常明显,这就为消费者的理性购物提供了更多保障


最后,再说说价格,澳洲的保健品价格有的也不便宜,但漫天要价,坐地胡侃的机会几乎没有,因为产品说明上也没吹的多神,多牛,


与此同时,便宜又深得好评的澳洲保健品,是真的非常非常多...



在这样的经营思维下,作为商家,可以集中精力在产品创新和科研上,消费者也不会被蒙骗,愿意再买,纯粹是因为真的对产品认可。


最终,澳洲保健品无论是治疗,还是口碑上,都在不断走上坡路,成为热门代购产品,真正的放心产品。



看到这里,小编觉得:


无论是做哪一行,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生意,真诚,信誉才是走向长远的审核标准,产品质量才是决定成功的最重要环节,今天你把消费者当成傻子,明天你就成了被所有人笑话的白痴。



来源:悉尼印象

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望谅解。请直接在公众号留言,以便我们及时更正,多谢!


更多文章

【生活在马耳他】超实用!马耳他居留身份获批攻略大盘点

最严移民新规出台!只要在网络上做了这件事,移民局将有权取消你的签证!

印度学者:焦虑的中国人,令人担忧


详询热线:400-638-1168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您的关注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