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共2808字|预计阅读时长3分钟
前言
作为澳大利亚第三大农业产业部门(仅次于牛肉和小麦),乳业在澳洲经济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年产值高达130亿澳元以上。
近年来,澳大利亚的乳制品,尤其是婴幼儿奶粉在中国消费者市场备受青睐,引起中国投资者的浓厚兴趣。自澳洲政府2000年放开政府管制以来,澳洲乳制品企业历届重组整合,已经逐步进军海外的市场,开始了追赶邻国新西兰的脚步。
中国目前是澳大利亚乳制品出口的最大市场。根据澳大利亚乳业局预测,2017-2018年,出口中国的乳制品将超过2,500,000吨,并且,中国市场的需求增长速度达到每年17%。
虽然本地有着众多的乳制品企业,但事实上总体的市场,或者说是婴儿奶粉市场的风向是被两家企业所把控。
一家是A2 Milk;另一家就是贝拉米。A2 自然不必多说,股价自去年年初以来一直处于上涨轨道之中,甚至可以说即便曝出一点点负面消息都不曾遭到投资者的些许怀疑。
而另一家企业贝拉米的股价在2018年的走势则显得十分有意思,值得我们具体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阅读导航
一、一度遭到市场“抛弃”
二、剧情“反转”
三、现在买还来得及吗?
一度遭到市场“抛弃”
中国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于2016年10月1日开始实施。规定每个婴儿奶粉生产企业原则上生产不超过3个品牌9个配方。
而除此之外,“洋奶粉”则还需额外提交3个证明材料,包括获得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的证明材料等,才能获得中国配方注册资格。
而澳洲绝大部分澳洲的婴儿奶粉品牌都是代工生产(包括A2与贝拉米),这意味着一旦无法在2017年12月31日之前获得无法中国配方注册资格,公司的产品将无法从正常的贸易渠道和跨境电商渠道都无法进入中国市场。而只依靠代购与海淘的灰色清关渠道,这个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危机。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暂停贝拉米奶粉代工工厂Camperdown Powder的进口许可证,这一消息可以说是引发了全体投资者的抛售,股价也呈现了断崖式下跌的趋势,不少媒体的口径也是出奇的统一,都认为这样乳企再难有翻身之力。
剧情“反转”
承接上面的剧情,很多人都会以为这家企业发展到现在应该已经是“半死不活“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先看一组数据,据ASX统计,截止2017年12月底,也就是贝拉米(ASX:BAL)奶粉从最开始爆出负面消息,股价下跌开始过去一年左右的时候,公司的市值大约是13.4亿澳元。相比2015年时的峰值15亿澳元相差不到2亿澳元,所以“倒闭”一说可以说是不可能发生。
这一点也可以从上述的股价走势图中看出端倪。就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股价还在10澳元左右徘徊,然而短短两个月便来到了20澳元以上,上涨幅度超过了100%。
而就在2017年年中人人唱衰的时候,股价不过区区6澳元左右,相信很多人心里都会默念:为何当时不多买点。
造成此次上涨行情利好消息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
1
上调收入预期
在2017年10月12日,贝拉米将2018财年的核心业务(不包含Camperdown工厂)预期从收入增长5-10% 提至15-20%,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利润率从15-20%提至17-20%。
贝拉米财务状况
来源:investSMART
在2018年1月,“由于注重成本管理和收入增长强劲”,贝拉米再次将收入增长预期从15-20%调整为30-35%,将EBITDA利润率指标从17-20%更新至20-23%。但这一预期不包括Camperdown业务,根据之前的预期,Camperdown 2018财年的EBITDA将为负100-200万澳元。
2
许可证问题被过度夸大
虽然在去年经历了Camperdown Powder工厂的许可证风波,当时很多散户投资者都认为贝拉米将在2018年无缘中国市场,很显然这是一个误解。
事实上目前贝拉米品牌的有机婴儿及幼儿配方奶粉产品由恒天然及Tatura代为制造,这两家奶粉加工厂均持有中国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的注册证书。
此外在去年年底,贝拉米在公告中称,Camperdown已向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提交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注册申请,并且在近期通过了申请。
总的来看,目前贝拉米至少拥有两张半中国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注册证书,不但没有关上中国市场的大门,其实大门一直被敞开。之前媒体大肆吹鼓的无法进入中国的言论,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个别机构方面有意为之,将缺失的那“半张”许可证(CFDA)过度夸大了。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2019或者2020财年贝拉米的Camperdown工厂能够顺利通过认证,补上那半张证书的话,不仅仅能够让公司的财报更加耀眼,还将使得公司成功转型为具备自主生产能力的复合型婴儿配方奶粉企业。
虽然促使贝拉米股价上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盈利预期,但需要投资者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股价运行是很容易超过预期的盈利增长的,因为股票市场普遍都具有追高的心理,这一点在澳洲也不例外。
现在买还来得及吗?
“买涨不买跌”是很多投资者的心理,理由很简单:如果股票的走势是处于上升趋势,那么股票会继续一直向上涨,除非遇到巨大到足以扭转股票趋势的利空因素,股票才会下跌。
所以,买入处在上涨通道的股票,获利的概率要比买入处于下降通道的股票要高。唯一的顾虑恐怕就是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最高点入手?
所以一旦看到一只个股上涨势头凶猛,心中自然会有一个疑问:现在买还来得及吗?对于贝拉米来说,或许很遗憾,至少笔者认为:来不及了。
风险一:市场竞争激烈
虽然A2和贝拉米依旧是澳洲乳企的风向标,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两个企业已经在行业内形成了垄断。
Bubs(ASX:BUB)与Wattle Health (ASX:WHA)在2017年都是股市中颇受投资者关注的奶粉股,同时也代表了行业内的新兴力量。在Bubs收到明星投资者关注的时候,WHA则更是股价更是以倍速往上涨。
上述两家企业不断在澳洲扩大销售渠道的同时,还积极同国内的电商巨头展开合作(如Bubs和京东),为未来的产品销售铺路。从2017年10月份发布的2018财年一季度业务更新来看,Bubs的销售收入有着明显增长,收入同比上涨101%至147.5万澳元,环比上涨25%。
而在贝拉米最为看重的中国市场,全球食品巨头雀巢(Nestle)则宣布在中国市场推出婴儿配方奶粉产品。据悉,雀巢新推出的婴儿奶粉产品仅含A2蛋白质,而不是传统牛奶中所含的A1蛋白质和A2蛋白质。并且联手中国京东大力发展线上销售,誓要占据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
虽然从短期来看,Bubs这个级别的企业还是很难和A2以及贝拉米直接展开竞争,但是像雀巢这样的国际级别的企业介入,难保A2和贝拉米不会失去中国“主战场”,重蹈迈高的覆辙。
风险二:中国新生婴儿出生率不及预期
据《澳洲财经见闻》先前报道,自2015年11月中国取消独生子女政策以后,最大的悬念就是放开二胎以后到底会有多少人会生第二个孩子。不少机构预测2016年中国会出现明显的生育堆积。至于2016年的新增加的出生人口,配合猴宝宝+二胎宝宝各方的预测从400万到600万或700万,最保守的估计也会多出生200-300万。
中国人口出生率
来源:中国统计局
该消息一出,不仅仅是澳洲,全世界瞄准中国市场的婴儿配方奶粉企业都受到了极大的提振,澳交所(ASX)“奶粉股”这一概念甚至可以说也是由此提出的。
不过事实数据并不如先前预计,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16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786万,比2015年增长约130万人。考虑到2016年作为“猴年'在叠加“猴宝宝”的情况下,二胎生育率仍远远低于预期。
而从总和生育率(一个妇女一生生的孩子数)看,学界一般估计,现在中国总和生育率在1.6左右,低于2左右的人口正常更替水平。
因此,在市场“容量”增速不大的情况下,几家奶粉企业就不得不就现有的市场规模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在入局者不断增多的情况下,这也在无形中提高的竞争的压力。
风险三:Camperdown的“定时炸弹”
虽然目前不少投资者对于该家工厂的期望值很高,认为这是未来股价走势的又一个“爆发点”,但事实上,机构投资者恰恰认为贝拉米目前最大的风险并非是中国监管环境的不可预测性,而是认为公司面临的最大风险可能公司未来将由营销企业转向制造企业。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该厂并非最昂贵或最好的,贝拉米估计它可以在一年内将配方奶粉的产量扩大到12,000吨至15,000吨,但未来是否真的可以实现这一预期还没有定论。
因此任何关于该厂的负面消息都将极大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信心。更不要说这个工厂暂时还只是拿到CNCA的认可,还没有拿到CFDA的许可证。从贝拉米的口吻中也可看出,2018财年拿到CFDA的可能性基本已经很小,预期何时能拿到,目前也没有进一步说明。
风险四:库存过多
事实上库存的问题困扰贝拉米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但是关于这方面贝拉米在已经公布的公司公告中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数字。早在2016年年末的时候,由于“双十一”奶粉销售业绩不佳,澳洲乳制品巨头贝拉米(Bellamy)开始在中国抛售库存,导致在中国售出奶粉的价格下滑50%,甚至低于澳洲本土价格。
贝拉米库存数量图
来源:公司公告
从2017年的财报来看,虽然下半财年库存有所削减,但成品的库存量不降反升,库存问题并未有太多好转。公司方面对外宣称目前的库存数量在可控范围之内,但是还是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猜疑。
END
虽然贝拉米仍有问题未解决,但这些问题都不能否定其业绩不断恢复,收入强劲增长的势头。两次提高利润预期正是建立在这一系列成果之上的。尽管内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对于澳洲优质奶制品的需求一种没有减弱。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澳交所(ASX)的奶粉股还是具备投资的条件的。
只不过从短期来看,贝拉米接连放出利好消息,投资者对其预期大大上升,股价也推至历史高位。一旦后续的突破动能不足,极有可能遭到投资者再次抛售。因此对于那些还没有买入的投资者来说,还是先别急着进去比较好。
参考资料:ASX;AFR
澳洲财经见闻从起步到现在,
一直坚持至少每天一篇原创文章
希望我们的坚持能为读者带去更多有用信息
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
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
推荐阅读
04
04-2018
30
03-2018
27
03-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