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是有高低起落。起起落落中,有的人跌下去,再起来,甚至跌得越低,起得越高,有的人则一蹶不振,从此消失和淹没在历史的洪流。
鲜花与掌声谁都可以面对,挫败与困境就未必了,而这却往往是决定人生的分水岭。大家都说2017将是困难的一年,如果困难让我们陷入低谷,愿我们可像他们一样:在艰难中蓄势,然后冲向更高峰。
邓小平:
下放江西形成对国家前途更清晰的定见
据《邓小平时代》披露,邓小平1969年至1973年被下放到江西做工人、接受再教育期间,“他没有意气用事,没有情绪消沉,没有放弃哪怕是最后的一线希望。”
当一些老战友、老同事因为遭遇而愤愤不平、意志消沉,纠结沉沦于眼前处境时,邓小平放下个人与家庭的境遇,放眼长远,胸怀国家与世界的全局,一边劳动改造,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一边思考着中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收到儿子邓朴方将要终身瘫痪的消息后,妻子卓琳哭了三天三夜,邓小平则一言不发,只是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并且很快情绪平静,回到自己的状态中,即便内心有着万般的苦痛。
他坚信中国需要深层次的变革,错误一定会被扭转。即使当时已只是普通工人,临出发前毛主席连面都不愿意同他再见,也没有人告诉他还有机会回北京工作,他也依然相信自己会重新出来工作,甚至到南昌之后,还对自己专案组的当地代表说:“我还会出来工作,我还能为党工作10年”。
那期间,除了在别人的监督下,每天读一个小时的毛主席著作,邓小平每天都要再读一个小时的书,阅读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典籍、《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也有翻译的俄国和法国作品。
甚至,他还利用这段难得的相对宽松的时间,恢复了健康。在北京挨批的三年,他身体消瘦,面容憔悴,到江西后竟体重增加,而且还不像之前那样,要服安眠药才能入睡了。他每天大约步行5000步,围着小楼转40圈。
他一圈一圈地走着,走得很快,一边走,一边思考。以至于《邓小平时代》作者认为,“在1969年至1973年邓小平下放南昌的三年半里,没有哪个中国高官比他更深入地思考过中国的旧体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需要做些什么?”
也因此,当后来复出,他就是那个真正准备好了的人。
邱吉尔:
被所有人抛弃也不自弃
26岁就成为最年轻下议院议员的丘吉尔,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政治领袖之一。虽然他很早就成功,并在相当长时间内青云之上,年纪轻轻就进入内阁,且历任英国政府内政大臣、海、陆、空军大臣及财政大臣等要职,但与邓小平一样,丘吉尔也是一位经历过大跌倒,并且又再从低谷站起来的伟人。
1929年大选,邱吉尔本人原本获胜,但因他所在的保守党惨败,而且自己的观念也与保守党本身有重大冲突,所以最终沦落为工党执政下的下议院“后座议员”,政治前途可谓是嘎然而止,而且很少有人认为他会重新再起。
从1929到1939年,整整10年,丘吉尔都属于被整个政治和时代抛弃的人,他的政党被人民抛弃,而他则被政党抛弃。然而,丘吉尔绝不抛弃自己,他不但把生活安排得多姿多彩,还利用这个时间冷静看世界,为后来的复出以及大显身手做好了十足的准备。
10年间,丘吉尔花时间写作、旅行,甚至画画。他完成了《我的早年生活》(My Early Life)、《马宝洛》(Marlborough: His Life and Times)等著作,走了很多地方,也画了很多油画。更重要的是,这期间的他,不但从未停止观察世界局势和英国的问题,而且一直在见缝插针般寻找着重新回到舞台中央的机会。
当时的英国普遍以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将会太平,从政治领袖到平民百姓都鼓吹和平主义,呼吁裁减军事装备及人员,但旁观者丘吉尔却从德国、意大利的种种迹象判断,纳粹和法西斯依然是世界和平的威胁,而且即将是更大的威胁。于是,他大声反对裁军主张并对和平主义的幻想猛烈抨击,即便没有什么人支持他,认为他是危言耸听,甚至哗众取宠,他也始终不改自己的信念。
不久,丘吉尔的预言成为现实,而早有预见的他则成为了最能应对危局且最有民望的人。当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整个英国都想起了之前那个“疯子”,当年,他即被召回内阁接任海军大臣,一年后又临危受命出任了英国首相。
1948年,牛津大学邀请丘吉尔前往演讲,分享自己的成功秘诀。在潮水般的掌声中,丘吉尔走上了讲台:“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
乔布斯:
被苹果开除是人生最棒的事
1985年,30岁的亿万富翁乔布斯,被他自己请来的CEO动议董事会,将他驱逐出了他自己创立的苹果公司。三十而立,心高气傲、春风得意之际,被当众扫地出门。“一生的追求突然不见了, 这真是沉重的打击。”
乔布斯回忆,“在最初的几个月里,我真是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觉得我令上一代的创业家们很失望,我把他们交给我的接力棒弄丢了。”期间,他和创办惠普的David Pack、创办Intel的Bob Noyce见面,向他们道歉:我把事情搞砸了。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重新找回了自己,也找到了方向:“我渐渐发现了曙光,我仍然喜爱我从事的这些东西。苹果公司发生的事情丝毫没有改变这些, 一点也没有。我被驱逐了,但是我仍然钟爱我所做的事情。所以我决定重新再来。”
接下来,乔布斯将手上的苹果股票卖掉,换取资金,重新创业,以创业者的全新姿态取代成功者的负重感,“进入生命中最有创造力的一个阶段。”那期间,他先后创建了NeXT及Pixar(皮克斯)两家公司,并通过这两家公司,一方面在软件业积累到丰富的经验,一方面接触到不同领域的大量创意人才,而且将Pixar公司推向世界级电脑动画公司的高峰并回到与迪士尼并肩前行的舞台中央。
更重要的,他还在这两家公司的创办与管理中,对自己的个性与管理风格作了检讨与修正,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具团队精神和领导力,也更全面和成熟的管理者。甚至,他还找到事业之外的人生意义,建立了幸福完美的家庭。
这些到苹果收购NeXT,他重新执掌苹果公司之后,统统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NeXT的软件经验和技术成为了苹果软硬结合并转型重生的关键,Pixar的创意让苹果科技与人文的结合做到了更高境界,更成熟的管理则为其领导苹果成为伟大公司奠定了基础。
也因此,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上,乔布斯说,1985至1996年被苹果宣判出局,是他人生中最棒的事。
“我可以非常肯定,如果我不被Apple开除的话,这些事情一件也不会发生的。这个良药的味道实在是太苦了,但病人需要这个药。”他说,有些时候,生活会拿起一块砖头向你的脑袋上猛拍一下,但不要失去信仰,要继续去实践它。
李安:
坚持自己相信的东西
三座奥斯卡金像奖、五座英国电影学院奖、四座金球奖、两座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两座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伟大导演”评选榜单上的唯一华人……
这是李安的成绩单,但这成绩单背后,却是曾经长达6年的沉沦。
1985年结束纽约大学学业后,李安原计划回台湾发展,但临行前一晚,他获悉自己的毕业作品《分界线》在纽约大学影展中获得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两项大奖,而且还被美国三大经纪公司之一的威廉•莫里斯人邀约,希望他留在美国发展。
李安满怀期待地留了下来,但换来的却是长达六年的失败失败再失败。
他想靠剧本创作打通通往好莱坞的路,每一部都尽心尽力,但每一部都是被赏识却不被买单。离成功最近的一次,有家看好他的制片公司说要请他亲自做导演把本子拍出来,还尝试找了当时年仅19岁、尚未成名的茱莉亚•罗伯茨做配角,但临门一脚了,项目还是破了产。
整整六年,李安除了努力再努力,偶尔帮人拍点短片,做点剪辑,就是到剧组打杂、搬沙袋,做“家庭煮夫”,带孩子。全家的生计都由太太林惠嘉一人支撑,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吃了6年的软饭,而且是在世人眼中最不能耽误的黄金年代。
1990年夏天,李安的第二个儿子出生时,他的剧本项目已全部死光,银行存折里只剩下43美元,连跟着女儿一起撑他的岳母,也建议他放弃电影。但即便这样,李安也要继续坚持,美国看不到希望了,他决定回台湾,继续找机会。
当时的台湾,电影市场很不景气,但李安多年的积累却爆发出了巨大的力量。回台不久,他就获得一系列的成功,并从那开始,一直走到今天,不只是华人大导演,也是世界大导演,同时还不断重新定义着电影标准和规则的成就与地位。
“既然是自己相信的东西,就要坚持。”这是李安对追梦者的建议,也是他作为过来人的心声。相信就要坚持,一句话的两个关键词,李安都做到了极致,这让他度过那些看上去无望的困境,在困境中积蓄力量,继而“遇见了人生的奇妙”。
相信并坚持,还得有对的方向、策略甚至方法,成功才会终归这里。能在逆境中不怨天、不尤人,坚持以正向的心态积极地付出并获得正面的收获,是李安在“坚持”中最值得追梦者学习的地方,也是他能坚持出来的关键。
李安不是那种雄心壮志挂在嘴上的人,脸上也没有只争朝夕这些字,而是把目标放在心中,自己跟自己发狠,自己跟自己去拼的典型。这让他少了英武、刚劲和激烈,但也让他多了柔软、韧性和顽强。他的弟弟就曾形容他,像小草一样怎么吹也吹不倒,纵然被踩在脚下,也会弯腰贴着地生长。
贴着地也能生长的顽强,让李安把自己的所有经历都变成是人生有意义、有收获的一部分。常人眼中一事无成的“家庭煮夫”,也变成他的关键积累。
由他执导的英国片《理智与情感》一鸣惊人之后,有人问,为何能那么成功?李安淡淡地回答:“做了该做的研究”,这该做的研究,最核心的功力正来自那失意的六年里,他对如何做好电影不知疲倦的积淀。
结语:
在低谷蓄势冲刺更高峰
人总是会有收获,如果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要么是现在看得见的收获,要么是未来会被看见的收获。如果当下没有条件获得看得见的收获,那就去为未来被看得见而努力并准备,这是邓小平、丘吉尔、乔布斯、李安,也是众多成功者的共通之处,是他们度过低谷岁月的策略和方法,也是他们从低谷站起的支撑。
如此,人生的每寸光阴就都不会被虚度,而且越是往后,人生的积攒就越能爆发出更大的力。如此,人生就能一直在收获。如何在低谷努力并准备,总结这些领袖人物的经验,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纵然高峰跌落,纵然站起来又再跌落,也绝不对自己失去信心,是笑到最后的赢家们最大的特征。邓小平即便成为工人,也坚信自己还能为党再工作;丘吉尔即便被赋闲,也依然以政治领袖的眼光和思维看世界;乔布斯被放逐依然追求科技与人文的极致;李安则谦虚地说,自己没办法跟命运抗衡,也不会做其他事情,所以仍死皮赖脸地待在电影圈,哪怕什么电影工作都做不了,也继续琢磨这一行。
这里还有一点需要强调,他们的永葆信心,不光是因为他们不甘平凡的个性与理想,也更因为他们——把信心建立在自己对自己与世界的认知和认可之上,而不是他人和世界是否认知与认可自己之上。
一句话,他们是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信心,而不是对他人或世界是否给自己某个机会与运气有信心。
身处低谷,人们不再需要你,甚至整个世界不再需要你,但这并不影响你自己继续修行。英国人不需要丘吉尔的领导,但并不影响丘吉尔把自己当成整个英国的领袖去思考,去修炼,去完善,去准备,甚至去演习自己。
如果时不我予,我就自己予,即便全世界都不关心自己,我也依然关心全世界。既不因为眼前的挫折定位未来的自己,更不因为眼前的低谷就放弃向高处的攀登,而是放眼长远,胸怀大局,把不能行动的时间,当成学习和预备的机会,并且超越于当下生活的苟且,尤其是物质和名利上的得失,坚持不断地为志向和未来学习与预备,这也是这些领袖人物的共同特征。
甚至,他们都还得出一个重要的经验,退出高峰时的繁忙事务和当局者,做做旁观者,反倒可以拥有更多的独立时间和空间来思考,来形成自己更全面、更客观、更清晰的定见,并在此定见下自我历练,为冲刺更高峰而做更扎实周全的准备。
如果现在不能打胜仗,那就为未来之胜而筹谋和预备,这或许比能打胜仗时赢得几场战争更重要。
转载自:华商韬略 · 华商名人堂
【澳洲暴走早报】澳储行2017首次会议,维持1.5%历史最低利率不变!澳元持续升值,央行可能干预!澳洲毕业生最喜欢十大公司曝光!
谁杀死了这些公司?失联、破产、清算,除了一地鸡毛,他们留下了什么?
【澳洲暴走早报】租房需求空前大增!华商进澳当地王!Woolworths率先接受中国银联卡!Centrelink员工将罢工两周!
鹿晗:90后仅凭3项收入斩获2.7亿元身价,二度试水创投便成立基金,羞煞VC/PE投资人
【澳洲暴走早报】严打!非法购房总值超1亿澳币!国产威武!比亚迪电动车称霸澳洲机场!中外长下周二访澳洲!澳洲活肉牛首次出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