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视角看香港:这20年它究竟失去了什么?

原创 2019年07月15日 新阿德莱德




主持人:张振华 
 嘉宾:刘聿



老刘聊热点(八)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来到《老刘聊热点》节目,我是主持人小张。


香港反送中运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声势浩大。此次事件引发了全香港乃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对于修订《逃犯条例》,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从最初的暂缓修订改为无限期延迟,最终变为了寿终正寝。这一变化,释放了怎样的信号?香港特区政府、香港人民与中国政府之间在本次反送中事件上又获得了哪些经验和教训呢?今天我们请到了常驻嘉宾老刘,就香港话题和网友们进行讨论,欢迎老刘来到我们的节目。


老刘:主持人好!



主持人:我们探讨香港反送中运动这个现象时,一定要结合到深层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很多香港市民认为,自从回归中国以后,香港人的生活水平在逐步下滑,而经济上的困境逐渐演变为了政治上的诉求,这也是香港越来越对中国不满的重要原因。


那么,老刘您认为,香港回归后,是否造成了该地区经济的不升反降呢?


老刘:


好的。你刚才也说,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而不是由现象直接下结论。


我们承认,自从香港回归后,香港的经济的确是在逐步衰退的,这也给香港市民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是,这种经济衰退现象的背后,是否是由于回归中国造成的?我认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最近,有一个很火的视频流传在网上,他是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对香港问题的分析。他的观点很符合事实。


其实,即使没有他的发声,我对香港问题的看法也早就形成,那就是香港经济地位的下降是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的。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增大,香港地位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弱。


众所都知,香港经济的繁荣,是在上世纪的70-90年代。那时候由于大陆刚从封闭状态逐渐走向开放,香港作为沟通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前方办公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里再延伸一点,当年毛主席没有解放香港,并非和台湾一样,是受于实力限制,而是有意为之。这使香港成为了联系中国和外部世界的一扇窗户,也推动了香港后来的大发展,看来战略家的眼光确实非常人可比。


但如今,随着北上广深这些中国大城市的崛起,中国已不需要通过香港中转,来进行贸易上的沟通,而是直接通过内地城市就可以完成。


香港在这20年的时间里,并没有进行经济上的转型,却仍在吃老本。中国变了,世界变了,香港反而没变,所以经济地位的下滑也就成为了必然。


其实中国政府不但没有对香港有任何经济上消极的干预,反而还经常大力补贴香港经济,并对香港给予除军事和外交领域外的充分自由。


可惜不但没有得到香港人民的认可,反而让他们误以为经济的衰退是中国收回香港造成的,这是令人非常遗憾的事情,也是对香港问题严重的误读。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中国政府对香港经济不但没有干预,反而给予了一定的好处。可是我们看到,这种支持却没有阻止香港经济衰退的事实。您可以为大家解释一下中国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但为什么又变成了现在的结果呢?


老刘:


我认为,中国政府十分信守承诺,十分尊重香港的「一国两制」,但这种尊重承诺,现在看来也并非没有问题。


正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使中国政府把香港经济完全交到了港府手上。而港府认为,既然是自由市场经济,则不应有过多的行政干预,所以香港经济就任其自由发展了。


结果,这反而造成了两个消极后果,第一就是我上面提到的,由于没有起到引导作用,耽误了香港经济的转型,使香港的发展,并没有与时俱进。


大家很熟悉的香港四大支柱产业是「金融、地产、贸易和旅游」。刚才上面提到了贸易随着香港世界窗口地位的下降,正在逐步的丧失其传统优势地位。而香港的地产行业随着香港用地面积的饱和也很难再发挥出潜力,所以香港的大地产商逐渐将投资转向内地,这对香港地产商当然是有积极作用的。可是,对香港本地居民却影响甚微。


第二,香港经济的自由放任,造成了每一个经济个体的最终指向性,都只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整个香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尤其是香港经济的单一性,诸如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的垄断,使得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而普通市民并没有受益。


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既然普通民众没有得到实惠,那中国政府就想通过刺激消费的方式来拉动香港经济,于是就有了让大陆人进入香港的「自由行」,也就是刺激香港的旅游产业。


大陆人通过去香港旅游,购买香港商品,使得香港的低端服务业有了活力,带动了普通香港人的就业,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大陆人涌入香港,使得物价和房价大幅度的上涨。再加上部分商品如婴儿奶粉,由于质量有保证,引发了大陆人的疯狂抢购,造成了香港人对大陆人印象的反感。另外,极少数大陆游客在香港旅游时确实存在不文明行为,这都使得香港人对大陆人不是欢迎,而是抱怨,加剧了香港和大陆之间的隔阂。而这些,都是导致香港如今局势演变的一些原因。


其实,香港曾经有巨大的优势可以发展高科技领域的产业,让香港经济进行转型。如今,中国大陆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进行产业升级,并且出现了像华为这种高科技的企业。


当今世界,只有将产业向高精尖领域转型,才能够保证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而香港却仍靠着传统如房地产行业,就很难再保持其经济优势地位了。因此,尽快引导和扶持香港完成产业升级,发展具有科技优势的产业,这才是中国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应当考虑的现实问题。




主持人:您刚才说了,中国由于非常遵循「一国两制」的原则,让香港有充分和高度的自治,甚至没有过多干预香港经济。在这种状况下,香港人仍在索要民主法制,认为这是西方世界的普世价值观,香港应该获得这些东西,老刘对此怎么看?


老刘:


我认为,在英国管理香港的这么多年里,香港是一个法制社会,但绝不是一个民主社会。这点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先生也在他的节目中谈到了,英国人在香港回归中国前,大谈民主,这是典型的英国式虚伪。


英国统治香港150多年,从来没有给过香港任何民主,直到香港要回归中国前的几年时间,将民主这个口号横在香港与大陆之间,装扮出一种十分替香港着想的假象,实际上这正是英国人十分擅长的手段。


英国在历史上用这种挑拨手法,制造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与地区之间矛盾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英国在欧洲,一直采用的就是「联合法国,打击德国」,或「联合德国,打击法国」的办法,这就是英国操纵欧洲政治的大陆均势政策。


而在亚洲,在中国和印度之间划下的那条麦克马洪线,直到今天,都让中国和印度因为领土问题有着纷争,这都是英国人做的“好事”。


而在香港问题上,又是如此。


反观中国,我认为中国政府在处理香港问题时,一直在采取忍让态度,甚至为了保全名声而对香港多次进行妥协。


在当年收回香港时,解放军对香港可谓秋毫无犯,甚至连驻港部队的饮食和日用品,全部从深圳采购再运往香港,而不是在香港本地采购,就是怕采购会引发香港物价的波动,给香港本地市场造成消极影响。


另外,中国政府对香港进行的免税政策,使得中国并没有从香港获得任何实际益处,而只获得了香港回归的名声而已。试想,如果英国继续统治香港,能进行免税政策吗?其实,进行征税来供养英国军队,本也无可厚非。但相比对香港的分文未取,中国政府的煞费苦心,却没有得到香港人的理解,这也真是件悲哀的事情。


而对于本次《逃犯条例》的修订,既然香港民意有诉求,那中国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表现出的态度是再一次尊重民意。由推迟条例走到了如今的寿终正寝,这正是经过充分调查后,接受了民众的意见,做出的正确决定,因此应该给予极大的肯定。


尤其是在7月1日,极少数香港人冲击立法会的过激行为,本应受到谴责,甚至应得到制裁。但是中国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都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克制,给民众以合理的交代,我想,这正体现了中国民主和法制的进步,特别是倾听民意诉求的一种进步。




主持人:老刘觉得,中国政府和特区政府都作出了很大程度的让步,这彰显了一种中国社会的进步。那么,您认为中国在香港问题上有哪些教训可以吸取呢?


老刘:


我们在肯定中国政府和特区政府作出正确决定的同时,当然也要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刚才我们只是从经济层面上来说明香港人对中国不满的原因。但我们却没有深入地谈「一国两制」本身。


香港回归中国的这二十多年的时间,我们一直谈「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这是把「两制」抬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反而把「一国」给忽略掉了,这使得香港人只愿意接受「两制」,而不愿意接受「一国」。


而「一国」才是让香港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前提条件,没有「一国」这个基础,就不可能有香港人对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感。


我们很清楚,正是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香港有大量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都已经西化,为了尊重和保留他们的这些东西,所以除了军事和外交这两项权力之外,其他任何东西都没有变化。


我认为其中最大的隐患存在于教育领域。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可以直接影响着年轻人思想和价值观的形成。


目前,中国的教育理念完全不能获得香港年轻人的认可,反而西方的教育理念长期主导了香港年轻人的价值观,这就使得他们对中国身份的认同感越来越低。最终的结果就是香港和中国大陆之间的关系非但没有越来越紧密,反而是越来越疏远。


另外,就是关于法律问题。香港遵循的基本法,他的来源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因为全国人大才是中国的最高立法机构,既然要坚持「一国」,就要尊重全国人大最高立法的权威性。


而现在的问题是,全国人大作出的决定,还要拿到香港去讨论,如果不符合某些香港人的意志,甚至还要被否决掉,这就使得全国人大这个「父亲」的角色,和香港基本法这个「儿子」的角色完全弄颠倒了,进一步动摇了「一国」这个根本性前提,这也是应该去纠正的问题。




主持人:您看这次香港事件波及面如此之广,甚至发展为了很多人的游行活动,您认为他们考虑的目标是一致的吗?


老刘:


从外部表象来看,仿佛他们的目标一致,影响也很大。但实际上深入一分析,才发现现象和本质之间还是相差甚远的。


我们上面提到的,香港这些年的那些受益者,比如大地产商、大银行家甚至很多明星,此次都没有发声。因为他们是获益者,所以他们干嘛要游行呢?


而最普通的一些民众,他们是跟风的,他们也许弄不清楚问题真正的根源在哪里,反正情绪被煽动起来后,就一起跟随凑热闹,这其实是一种民粹主义的体现,应当值得警惕。当然,用理性平和去表达自己的诉求,特区政府自然也是在友好的回应,即宣告修改条例寿终正寝。


而另外一部分是香港的精英,或者说是香港的中产阶级,他们其实对问题是有分析能力的,也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对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他们仍然要去煽动民意,这其实是不应该的。


这些年来,香港的中产阶级没有受到实惠,正如我上面说的,这是香港经济转型没跟上导致的。但是他们更愿意把问题简单化,把责任全推给政府,这样鲜明的立场其实对争取民意更有利,但这不应是知识分子应有的行为。


最令人不能容忍的是香港本地少数那些极端的政客,他们煽动香港民众是有自身目的的。他们的目的是分裂香港,让香港走上独立的道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形式的忍让实际是对个别极端分子的纵容。试想,香港本来只是由于经济转型产生的经济问题,被他们无限放大和扭曲为政治问题,这是绝对不应该出现的,这在任何国家都是不能被允许的原则性和底线性问题。


至于本次西方是否有干预甚至参与,我就不评论了。但香港问题是中国内部的事务,西方国家本来也不应该参与。


所以看似团结的游行活动,实际上每个群体的目标和想法并不一致。但政府给出的回应却是一致的,就是又一次充分尊重了香港市民的意见。




主持人:老刘点评的十分到位,论据也很充分。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期的《老刘聊热点》又要结束了,感谢老刘带来的关于香港问题的精彩分析,也希望各位观众能够继续关注我们的节目并提出宝贵的意见。观众朋友们,我们下期再见!


老刘:谢谢大家,再见!




《老刘聊热点》解释权归作者所有,由新阿德莱德独家整理发布,转载需授权。



澳洲酩探 | 妙不可言 | 南澳游玩指北:德国小镇汉多夫




推荐阅读

阿德莱德生活

咖啡馆 | 下午茶 | 餐馆 |

古董店 | 电费猫腻 | 钓螃蟹

美食 | 甜甜圈 | 日料 | 海鲜市场 

越餐 | Costco 零食 | 钓鱼限定 | 汉堡 1

户外运动 | 摘水果果园 | Sunday Market |

交规罚款 | 报税 | 养老金 | 安全 APP | 汉堡 2

澳洲奶粉 | 幼儿保健品 | 餐馆 2017 | 温泉


南澳大利亚旅行

周边旅行 | 免费租车 | 澳宝镇 | 自驾游

龙虾镇 | 蓝花楹 | 全国旅行 | 最美厕所 | 沙滩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