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澳大利亚一直以“多元文化”大国的形象出现在世界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一起构建起澳洲多样开放的文化。
然而在100多年前,白澳政策盛行,当时非白人移民的生活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
就在华人移民最受歧视的时代,诞生了澳洲第一位华人律师。
他不仅自身顶着白人的排挤和讥讽一路向前,更为了全体华人移民的利益奋起抗争,领头反对白澳政策和种族歧视的法律,向所有澳洲白人展现了华人的风骨。
他就是——
William Ah Ket 麦锡祥
(William Ah Ket)
01
父亲引导下,走上学法道路
1876年,麦锡祥出生在维多利亚州东北部一个叫Wangaratta的小镇,是家里8个孩子中的一个。
他的父母是第一代华人移民,在19世纪50年代的淘金热时代从广东来到澳洲定居。
麦锡祥的母亲HingUng是典型的清末封建制度下的女性,裹小脚,一句英文也不会说。
麦锡祥5岁时,她被送到医院并被诊断出患有狂躁症,此后长期待在医院里,直到1896年去世。
来到澳洲之后,她几乎没在社区里过过正常生活,没能看着自己的孩子们长大成人,甚至连面都没见过几次,就这么孤独终老。
同样,麦锡祥从小也没有享受过母亲的亲情与关爱,好在父亲一直在他身边,不仅在生活起居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还在人生道路上为他指引方向。
麦锡祥的父亲Mah是澳洲最早的烟农,靠着出售鸦片等供应品生活。
后来,父子俩在业余时间里担任法庭的口译员。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看过了很多华人饱受当地白人其实欺侮的案件,更可怕的是,当时很多法律本身都充满了歧视性,华人就这么“合法”地被欺负,找不到途经伸张正义。
于是,麦锡祥的父亲鼓励儿子去学习法律,希望他将来能帮华人社区拿起法律的武器,保障自己的权益。
1893年,麦锡祥移居到墨尔本,在墨尔本大学学习法律,并成功在1904年加入维州法官联盟,然后进入澳洲著名的Maddock & Jamieson律师行工作。
(加入法官联盟时的照片)
02
歧视与排挤下的澳洲第一位华人律师
在当时白澳政策盛行的年代里,华人能当上律师本来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亚澳律师协会的创始会长Reynah Tang说,“当你想到第一代澳洲华人,想要进入法律这样一个由白人,盎格鲁 - 撒克逊人所主导的行业中,建立自己的声誉,获得名气和尊重,那肯定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但是麦锡祥做到了,在女性被允许加入律师行业之前,打破华人不能成为律师的限制。
(律师行合照,后排左二为麦锡祥)
然而就算成为了律师,也不代表不再受白人的歧视。
麦锡祥的初步成功,让素来看不起华人的澳洲白人更加不爽,这可以说是华人第一次走出开矿、造家具等劳动力行业,进入白人垄断的行业和他们竞争,引发了新一轮的歧视浪潮。
(后排中间是年轻时的麦锡祥)
麦锡祥除了要在业务上非常出色之外,还要处理生活和工作处随处可见的种族歧视,最严重的甚至来自他的同行。
(麦锡祥的曾孙女Blossom Ah Ket)
他的曾孙女Blossom Ah Ket,回忆起当年一名澳洲白人男子在一辆前往法庭的列车上嘲弄麦锡祥的故事。
“那个人问他中国人为什么会喜欢喝中国茶这么恶心的东西,还说了其他非常难听的话”,她说。
到达法庭后,麦锡祥发现电车上嘲笑他的人竟然是对方的律师。
当天,麦锡祥赢了那个案子。庭审结束后,他故意用中国口音问对方律师,“你觉得我在法庭上的表现怎么样?”
你嘲笑我的种族,我就用实力吊打你,
简直是扬眉吐气的典范!
03
多次上书最高法院,抗议种族歧视法案
成为律师后,麦锡祥专门处理民事案件,包括离婚请求,遗嘱和相关的合同。
同时他时刻谨记成为律师的初心——为华人团体的权益而抗争!
19世纪50年代,澳洲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到中国,当时中国正值战乱,民不聊生......大批中国人飘扬过来,来到澳洲“淘金”。
由于华人劳动力便宜,而且吃苦耐劳,在矿区有很大收获,1856-1857年的一年间,仅由墨尔本一地运回中国的黄金就达11万两之多。
当地白人觉得华人夺走了他们的工作机会和财富,引发大规模排华事件。
1955年,澳大利亚出现第一个正式的排华法案。维多利亚议会通过“移民法”,规定进港的船只每10顿货物准带一名华人上岸,并须交纳10镑“人头税”。不久,又规定华人每个月都必须交纳1镑的“居留税”。
之后,各地排华也从孤立的、短期的民间活动演变成长期、协调一致的政府行为。
1901年,澳大利亚第一届联邦议会召开,通过的第一项法案就是具有严重种族歧视色彩的《移民限制条例》。通过“语言测试”限制自己不想要的移民。
第一任联邦总理Edmund Barton在议会辩论时,公然发表种族歧视言论:“信仰人人平等,并不是说英国人和中国人就应该平等。”
当时,麦锡祥和华人牧师张卓雄多次上书,向联邦最高法院挑战,抗议《移民限制条例》对华人的不公平待遇和种族歧视,均以失败告终。
屡次碰壁没有让麦锡祥放弃,此后他多次挺身而出,为遭受歧视的华人打官司。后来,维州议会计划修订《工厂法案》,增加对华人洗衣工人和家具制造工人的限制,对工人利益损害非常大。麦锡祥四处奔走抗议,最终成功让议会放弃修订。
如果当初没有麦锡祥挺身而出,华人劳工的生活可能还要艰苦得多。
1908年,麦锡祥再次对白澳政策下的移民限制法案发起挑战。
当时他的一位客户James Minahan,出生在澳洲,母亲是澳洲人,父亲是中国人。James在中国生活了几年后,返回澳洲,因为没能通过法律要求的‘禁止移民’的听写测试而被威胁驱逐出境。
麦锡祥深知身份认同和权利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不管有什么血统、说什么语言,都不应该被如此歧视甚至驱逐。
这也成为华人抗争移民限制法案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案例。
很多人和麦锡祥一样,勇敢为华人奔走发声,与种族歧视抗争到底,正由于他们的存在,20世纪70年代,澳洲的移民限制法案终于被移除。
白澳政策也随着1975年的《种族歧视法》而寿终正寝。
04
“要用高尚而有尊严的方式保护自己”
麦锡祥后来与澳洲打字员Gertrude Bullock结婚,一起生养了4个孩子,William, Stanley, Melaan and Toylaan。
小女儿Toylaan1993年接受采访时回忆起童年生活:
她说,家里生活很富裕,有佣人,也经常会办一些豪华的派对,
“虽然平常的生活比较富裕,我父亲也享受各种派对,但是当涉及到法律的时候,他很清楚地知道在贫困和被压迫中挣扎的生活是什么样,所以他的同情心总是站在弱者这边。”
在成长中,Toylaan也经常因为自己的中国血统和生活习惯而被嘲笑,
一次,一群男孩从学校一路追赶Toylaan和她的姐姐回家,向她们扔石头并称她们为“Ching-chong(侮辱性词汇,模仿广东或福建口音发音的清朝)”。
姐妹俩又害怕又困惑,麦锡祥对她们说,“这些人就是故意的,但是不要被他们吓倒,更不要向他们屈服,要学会用高尚而有尊严的方式保护自己。”
04
顶着歧视反歧视的精神,值得铭记
1936年,麦锡祥在妻子和孩子们的陪伴下,与世长辞,享年60岁。
Toylaan一直记得他最后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
在麦锡祥超过3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从未被提升为高级律师或者被任命为法官。
尽管才华横溢,业务过硬,坚持抗争,麦锡祥作为那个年代的在澳华人,还是难逃歧视。
身为律师,麦锡祥以机智幽默的辩护风格而闻名。
有他的法庭经常会有“笑声”,因为他经常引用莎士比亚、苏格兰诗人罗伯特伯恩斯或吉尔伯特和沙利文的歌剧来讽刺他的对手
法庭上,他既足够精明又懂得娱乐,并且在出庭前的准备方面一丝不苟,熟悉法官的特质以及案件背后的事件细节。同时,他也是一位技术娴熟的谈判专家。
尽管如此,William的仕途也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顺利。
唐先生说:“他可能会看到那些资历和能力不如他的人在职业生涯上超越了他,这当然会让人有些失望,因为他并没得到与其他人相同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他的故事对我们来说如此重要。”
如今,明目张胆的白澳政策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是种族歧视在澳洲社会依然存在。
点击链接阅读⬇️
“亚洲屌丝滚回中国!”墨尔本华人小哥遭暴打羞辱!悉尼也有中国留学生被袭击!为何类似事件屡屡上演?!
澳中国留学生被公交司机拒载!讨说法被回复“不道歉”,网友怒评“种族歧视”!
“杀死所有亚洲人!”澳顶级名校再现种族歧视!早先曾有反华言论及死亡威胁!
与过去不同的是,每次发生类似事件,现场或者评论中不管是华人还是白人,总有人站出来指责种族歧视者,声援受害人。
今日哥希望,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麦锡祥们,勇敢站出来,为受到不公待遇的弱势群体勇敢发声。
因为遭遇过歧视,更知道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可贵。
同为华人,我为麦锡祥而骄傲。
ZCX,Marshall
来源:ABC News,Laws Institute of Victoria
请长按海报,备注“今日墨尔本”
中文销售Eddie可以提供更多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