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10年后中国或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这关系,澳洲攀不攀?

原创 2018年01月05日 澳洲财经见闻




置顶《澳洲财经见闻》,随时获得最新澳洲财经资讯

欢迎原创作者主动投稿

点击文章底部“写留言”,分享您的犀利观点

觉得字体小的朋友,可在右上角进行设置,把字体调大

喜欢就分享出去,让原创充满你的朋友圈

本篇共4319字|预计阅读时4分钟


导语

近期公布的《2018年世界经济排行榜》(2018 World Economic League Table)预测,中国将在2030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1大经济体。而在中国引领下,澳洲也将实现跨越式发展,预计到2026年,澳大利亚的排名将从目前的第13位攀升至第11位。


中澳建交45周年来,中澳两国经历着经济转型、深化改革的考验,如今两国经济更是“唇齿相依”,紧密关联。2017年,中澳关系在深入推进的同时,也遇到了调整的“阵痛”。未来十年,澳洲经济能否从“阵痛”中摆脱,继续前行?面对全球经济新格局, 双方如何从两国长远利益出发,积极应对?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做深入探讨。


阅读导航

一、海外移民对澳洲经济的影响

二、中澳经贸关系对澳洲经济影响

三、未来10年世界经济体新格局对澳洲影响

四、澳洲经济结构将面临哪些转型


移民激增对澳洲经济影响


在伦敦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发布的《2018世界经济排行榜》(World Economic League Table)中预测,未来人口增长将有助于推动澳大利亚经济发展,10年内澳洲将在世界经济排行中上升两位,成为世界第11大经济体。此报告将澳洲的发展归因于大量海外移民涌入 。


目前,澳洲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移民国家之一 。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ABS)发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的净海外移民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一年中,澳洲接收了24.5万名移民,较上年增长27%。 其中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的净移民人数分别增长了31%和23%,这两个州的增长率都超过了2008 - 09年创出的历史新高。


其中,新南威尔士是最受欢迎的地方,净海外移民人数为98,600;维多利亚次之,为86,900。其次是昆士兰州(31,100),西澳大利亚州(13,100),南澳大利亚州(10,500),澳大利亚首都领地(2,800),塔斯马尼亚州(1,500)和北领地(900)。总的来说, 澳大利亚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其他主要经合组织国家。


如下图所示,在2017年,澳大利亚的人口在世界排名第53位,预计到2050年排名第56位。



《2018世界经济排行榜》报告还认为,一直到2032年,数字化革命将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依靠智力驱动经济的国家将会超过那些依赖自然资源的国家。澳洲需要更多创造性技术人才,而通过海外移民是引进这些人才的最佳途径之一。


数据显示,2015至2016年,澳大利亚永久性移民人数接近19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技术移民。


虽然移民潮促进了澳洲经济的发展,但在澳洲,反对声也因为移民潮而此起披伏。反对者认为应该减少移民数量,去年澳大利亚移民人数已超过24.5万,他们认为移民人口递增效应会影响澳洲本土居民生活质量。


目前,澳大利亚是经合组织国家中新增移民人口数最多的国家。 一些批评家们呼吁澳大利亚政府应制定“人口计划”,他们认为海外移民畸高对澳洲人来说绝对是一场的灾难。


随着自动化和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力需求递减,最终澳洲会像美国一样,五千万当地人将永远找不到工作 。


澳洲首席宏观经济学家Leith van Onselen表示,历届政府实施大规模的移民计划以及购房激励政策让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的房价已处在泡沫中。


一年内悉尼和墨尔本的移民总人口增加了18.5万 ,澳大利亚有四分之三的移民进入了这两大城市,人口拥挤和持续高涨的物价,对澳大利亚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悉尼开始面临新移民进入,本地居民离开的“怪异局面”,如下图所示, 新南威尔士州增加了近10万名移民,但去年有1.4万常住居民离开。此外,澳洲人口出生率也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移民潮推高物价,让澳洲人觉得抚养孩子变得更加昂贵。



中澳经贸关系对澳洲经济影响


从2018年开始,中澳自贸协定迎来第四轮降税。


自1月1日起,澳大利亚的鲍鱼、橙子、瓶装葡萄酒、护肤品等产品出口至中国的关税都将降低。



中国自贸区网站数据显示,2016~2017年,澳大利亚对华出口额大幅增长25%,达到创纪录的1100亿澳元。


2017年1~9月,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573.6亿,增长38.2%,占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的33.3%。


中国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澳大利亚则是中国海外投资的第二大目的地。


此轮降税将为中澳双方带来更大利益:


一方面将扩大中国从澳洲的进口,丰富中国内陆消费市场;

另一方面也将拓展中国对澳洲出口市场。


中国是澳大利亚自贸伙伴中经济规模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 从产业结构上讲,二者间优势互补,澳大利亚在农业和服务业方面高度发达,中国的制造业占有优势。


中澳在实施自由贸易协定后,双边贸易额高速增长,很多农产品有50%甚至100%的增长,双边的投资也在迅速上升。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前9个月,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瓶装葡萄酒增长61%,达4.98亿澳元;护肤品增长48%,达3070万澳元;未锻造的精炼铅增长15倍,达4.34亿澳元。


服务出口方面,2016-2017年澳大利亚对华服务出口创下147亿澳元的纪录,主要集中在健康、养老、建筑、建设、教育等领域。

  

尽管中澳两国在文化和理念上存在不少差异及分歧,但两国依旧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第四轮中澳关税削减必将进一步为澳方提供竞争优势。


世界经济体新格局—中国将赶超美国


《2018年世界经济排行榜》报告就未来10年的世界经济体新格局,做了一些重要的预测。


预测一:中国将成为世界第1大经济体


200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仅为美国的12%。据预测,在2030年,中国将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1大经济体。这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已经实现了飞跃。未来,中国也将通过“一带一路”等大型基建项目来巩固经济增长。因为中国是澳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所以中国的崛起对澳洲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预测二:亚洲经济体将赶超西方经济体


研究报告发现,亚洲经济体的发展速度有赶超西方国家的趋势。预测到2032年,世界4大经济体中,预计将有3个是在亚洲,分别是中国、印度和日本;而韩国和印尼也将首次跻身前10大经济体。其中,预测印度将在明年超过英法,成为世界第5大经济体,到2032年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高级经济学家Oliver Kolodseike表示,到2032年,10大经济体中有5个将在亚洲,而欧洲经济体表现将呈现下滑趋势,美国业将失去排名第一的位置。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将从2000年的76%降至2032年的44%。政治影响力必然会随着经济份额的变化而减少,到时发展中经济体可能会在世界主体和双边关系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澳洲经济结构面临转型


一直以来,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和农业是澳大利亚四大支柱产业。 


近几年,澳元疲软,出口价格下降,理论上应推动出口额。 然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债务水平高企,贸易保护主义加码等因素使得澳洲出口需求减少,导致澳大利亚三大出口资源 ——铁矿石,煤炭和天然气出口额下降。


数据显示, 澳大利亚的采矿行业出口额从2014-15年的3,180亿澳元下降到2015-16年的3120亿澳元,下降了1.9%。 



《2018年世界经济排行榜》指出,澳洲不能依赖资源求生存,因为未来依靠智力资源发展的国家,总体上将超过依靠自然资源发展的国家。由于天然气产量和可再生能源的增长,能源价格会持续走低, 未来十年澳大利亚作为资源依赖型经济体,将受到打击。


因此,将来澳洲需要谋求经济多样化发展,以规避由于产业结构单一造成的风险。除了澳洲需要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外,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也是维持经济健康运行重要一步。


报告认为,技术革新和城市化将是未来15年世界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尤其,澳大利亚是沿海人口较多的国家,需要增加基础设施预算开支,以减少人们因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END


2017年,发生了一些涉及中澳两国的新闻事件,吸引了媒体关注,也引起了对于中澳两国关系某种程度的担忧。


然而,与中澳关系的大局相比,这些新闻事件仅仅是孤立的事件,并不能代表两国关系的主流和大局。自1972年中澳两国建交以来,两国排除种种干扰,求同存异,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一贸易伙伴国,两国的政治互信也在不断提升。如果确如报告所预测,2030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那么,澳大利亚作为与中国“唇齿相依”贸易伙伴,在结构合作、地区建设和多边层面进行长期布局时,必将实现高度互补, 形成多赢和共享的良性互动关系。


本文信息来源:《澳大利亚发展报告(2016~2017)》《2018年世界经济排行榜》研究报告、《2017中国投资移民白皮书》、《2017澳大利亚贸易结构报告》、《2016澳大利亚行业报告》


澳洲财经见闻从起步到现在,

一直坚持至少每天一篇原创文章

希望我们的坚持能为读者带去更多有用信息

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

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



点击下方图片直达原文:

澳大利亚“反华”潮愈演愈烈!客观的说一下来龙去脉

原创 | 澳大利亚金融体系究竟被谁掌控?(附发展简史)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