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经验
我是 Eli,很荣幸有机会能分享一下自己的 PTE 考试经历。“经历”而不是“经验”,因为自认为比较幸运, 而且我这人嘴拙。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不能照搬他人的经验。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雅思和PTE
我 2016 年中听说了 PTE,都说容易出高分,于是在 2016 年底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考了一次。裸考,很不习惯考试方式,也没有任何经验,甚至口语每答完一小题还要因为紧张而大喘气休息。结果 ASQ 刚出现,口语总时间就结束了。最后出分,华丽丽的 40×4,呵呵。
正是由于这次失败的经历,让我误以为 PTE 也没有坊间流传的那么神,所以继续死磕雅思。考了 4 次雅思,每每竟然都倒在中国人最擅长的阅读上,我也是醉了。第 5 次,终于一举拿下了阅读,却意外地栽在了一向稳定得分的写作上,造化弄人啊。恰逢职业评估出结果,发现我并不是冷门专业,60 分获邀无望,所以 7×4 对我毫无意义,必须得 8×4,而雅思 8×4 无异于天方夜谭,所以我在今年 7 月被迫转投 PTE 的怀抱,参加了 7plus 的 65分保分班。这也算是因祸得福,8 月底搞定了 65×4,9 月底搞定了 79×4。虽然只有短短的2个多月,但是真的非常感谢 7plus。
分手之际送雅思一句话,如果这都不算爱,我有什么好悲哀,你要的只是崇拜。虽然雅思现在也给成绩单分析了,但那都是白扯,啥都不如给高分来的实在。而 PTE 正是弃暗投明的彼岸。
考场经历
很奇怪为什么大家都对 Clifton 的考场避之不及。都说那个考场结构不好,干扰大,但我两次都是在Clifton 考的,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其实,打铁还需自身硬,当你的备考熟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什么干扰都是浮云。想想,当你在嘈杂的大街上,一边逛街一边向闺蜜数落男朋友/老板/邻居的不是的时候,可曾因为周遭喧闹就口齿不清?说到底,还是熟练工的问题。
如果实在是执着于所谓“安静的考位”,Clifton 也有。考试当天你就早点去注册,因为考位跟注册顺序是对应的,1 号位就在“干扰小”的角落里。1 号位抢不到?机灵点,5 号,20 号,24 号。
考口语的时候,耳机很重要。个人认为,耳机太紧不是好事。因为如果隔音效果太好,就连自己的声音都听不到了,这样也不利于发挥。为什么聋人大多是哑的?因为 ta 听不到自己说话,也就无法纠正自己的发音,只能沙哑地“啊啊啊啊”。第一次考试,我的耳机超紧,为了听到自己的声音,我扯着脖子 喊,两次被警告,但这还是小事。事实上,当你不能以平时习惯的音量从容地说话的时候,你的fluency 和 pronunciation 都是大打折扣的。影响得分是关键啊!耳机松一点,听到自己的声音很重要。当你准备充分,思路清晰,从容作答的时候,其他人的声音根本影响不到你。
备考经历
01
Fluency 是王道
留意各个高分成绩单,你会发现,整体分数高,但 grammar,pronunciation,spelling 等等才 40+,50+的大有人在,但唯独fluency 与高分几乎是正相关。所有 79+的成绩单里, 我见过的 fluency 分数最低的就是我的 70,而 fluency 80+是高分的常态。
02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这二者缺一不可。老师的方法很普适,保 65 可用,冲 79,最好还是有个自己的个案的方法。这里只以 DI 和 essay 为例。
第一次考完, 65×4,我却一度颓废如行尸走肉。那时的自己完全照搬老师的锦囊妙计,没有自己的方法,65分顺利拿到,可是我是要 79 呀,下一步怎么办?茫然不知所措。直到考前半个月,见到了 DI 的吊桥图,终于顿悟。老师之前给的描述技巧,都是先上后下再左再右,最后回中间,可是这个策略真的适合吊桥图吗?这张图上下左右一片绿,唯独中间明晃晃一个吊桥,找来任何一个不参加考试的人,让 ta 用任何一种语言来描述这张图,第一反应都会把重点放在吊桥上吧?为什么我在上完技巧课之后反倒变成傻子了?放着中间的吊桥不讲,扯什么右边两棵树,左边一堆土?说到底自己还是没能活学活用,教条主义了。老师的技巧,尤其是图片题,主要是针对图片信息量大,一堆东西没有主体的图片而言的,比如课件里的城堡+骑马的人。什么先上后下,先下后上,其实无所谓,只是防止你一旦紧张就东一句西一句思路混乱而已。一旦思路清晰,从中间到周围,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谁管你?不过话也说回来,DI 的题,尽量还是找图中的重点部分,我个人认为越重点的部分越能得分。还是以吊桥图为例,中间的吊桥和角落里的那棵草,哪个更有可能是得分点?哪个分值更高?显而易见的吧。
顿悟之后,我发现应该把老师给的模板消化成自己的策略。还是 DI 为例。老师说,DI 喜欢comparison 并且不管逻辑,那我就直接把 in comparison 当成一个跟 and 和 moreover 等同的普通连词就好了,三句之内必说 in comparison,反正电脑又不管逻辑。老师给的 chart 题的四句话模板,先读标头,再讲趋势,再极值,再数值比较,但我如果嘴里拌蒜,不小心把极值放在趋势之前了又何妨? 另外,我个人并不认可数值比较这一得分点。因为我想,PTE 是美国人出题,而老美数学不好,尤其在考试时紧张,一边流利地口语作答一边心算数值比较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而且这对数学基础差的考生也不公平,毕竟是纯衡量英语水平的考试。那么,PTE 真的会把数值比较当作得分点吗?所以我在自己练习的时候会用图例代替数值比较,比如我会说“红线代表苏格兰,蓝线代表整个英国”而不会说“台湾的数值比瑞典略多 15%”,如果硬要比较,也仅限于“1997 年,加拿大比美国多”。说到底,就是要跳出模板的框框,无非是确定 5-6 个得分点,然后在作答的时候用流利而顺畅的语言说出其中最舒服的 4 个。心中有模板,口中无模板就好。
最近一次考试,我遇上了两个 essay,差点就懵了,因为我只准备了一套 essay 模板,一时不知所措。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个模板拆成两个用,就不可避免地有词汇的重复使用,而这反倒促成了我写作涨分。毕竟是雅思转来了,没完没了的换词几乎成了习惯,以至于我的模板里几乎找不到两个同样的核心词汇。可是这样的模板真的好吗?过于频繁的换词其实会导致行文失去连续性,上下文连一个相同词汇都没有,让电脑怎么判断前后逻辑?适时适度的(被迫的)收敛反而收到奇效。过犹不及,退一步海阔天空。
03
由浅入深解决问题
实话实说,我只复习了半个月,因为压力大,觉得哪里都有问题,无从下手。除了上面提到的吊桥让我顿悟于是自信上升一个台阶之外,另一个原因是由浅入深,从那些一直被忽略的小题步步逼近所谓的重点大题。
ASQ 由于分值低,一直是被遗忘的灰姑娘,但我认为它对口语备考至关重要,并且是口语和听力的最佳起跑器。很多人口语张不开嘴,尤其面对 DI 和 RL 这种一团乱麻的难题更是无从下嘴,那么 ASQ 其实是最佳突破口。首先,再张不开嘴,也不至于连 ASQ 的一个词都张不开吧?说多了就敢了。其次,ASQ 要求 brainstorm,而 brainstorm 其实最能让人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精力集中之后,就不再有备考之外的玩心或彷徨了。
多数中国人口语听力同时差,而短小的 ASQ 可以成为提升听力的第一步。先是 ASQ 听懂一整句,再进阶到 WFD 的听懂每个词,最后进阶到 RS 的听懂每个词并能复述其中的大部分。
ASQ 之外,RA 解决了我不知道说什么的问题,自己没内容可说,RA 大段大段可都是话啊。而 FB 和HIW 又解决了听力一头雾水的问题,盲听太难,就从跟听先下手啊。一口吃不了胖子,先练小题,打野升级,等经验够了再蓄力 gank 大题,也不失为一计良策。
感谢和祝福
谢谢7plus的老师,谢谢 7plus 提供的珍贵的学习资源。祝所有人都能考到理想的分数。
如果你也想拿下PTE
获得最高20分的移民加分
那赶快联系小七
微信:sevenplus_ie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