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孔进教授运用盆腔八针治疗妇科疾病举隅

2017年05月30日 墨尔本中医妇科



辜孔进教授

全国第3批、第4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经验继承的指导老师,从事针灸临床和教学数十年,在海南针灸界享有很高声誉,深受学生和患者的尊敬,被誉为“海南第一针”。


笔者有幸随师临证,常见导师运用自创盆腔8针治疗妇科疾病,并屡获良效。妇女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即经、带、胎、产等方面,又有子宫、卵巢、输卵管等解剖特点。因此妇产科疾病常常围绕着这两个特点发生。如月经不调、痛经、急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子宫浆膜下肌瘤、不孕。今撷辜老验案析微,希冀窥端倪。


验案举例

案例 1 


庞某,女,44岁。患者于2009年1月22日子夜,突感整个下腹部剧痛,呕吐胃内未消化食物,遂往海南省某医院点滴抗生素(头孢类),疼痛略有缓解,仍觉下腹胀痛。23日即来我科就诊。刻诊:见左下腹疼痛、坠胀,无法站立。行走、卧下时略有缓解。腹部触诊紧硬,按之痛甚。急性病容,情志抑郁、焦虑。查血常规:白细胞13×109/L。B超示:阑尾未见异常,左卵巢囊肿,附件增大。舌质红苔白厚略黄,脉弦数。诊断:中医:妇人腹痛(气滞血瘀型)。西医:急性盆腔炎。处理:(1)针灸治疗,盆腔8针加减(气海、中极、双三阴交、双子宫、双气门),疏密波30′,TDP左侧腹部。(2)中药治疗:大柴胡汤加减:枳实15 g,白芍15 g,黄芩10 g,半夏12 g,木香10 g,蒲公英30 g,甘草10 g,大黄12 g(后下),柴胡12 g,红藤30 g。服3剂;经针灸治疗1次,可稍坐,已无下坠感。服中药后,大便3次/d。24日即感疼痛明显减轻,腹部已柔软,可触摸。

按:急性盆腔炎属于中医的“妇人腹痛”范畴。以下腹疼痛拒按,下腹肌紧张、压痛为主要临床体征。本患者情志抑郁,肝失调达,气机不利,冲任阻滞,胞脉血行不畅而发病。为实证,病位在左侧下腹部,选归属任脉、脾经及经外奇穴的盆腔8针,起理气止痛之功。六腑以通为用,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可治腑气不通,使邪有出路,加上具有消炎作用的红藤,共奏通则不痛之效。

案例 2


林某,女,26岁。患者于2009年1月13日体检时,B超示:双侧卵巢多囊泡状态,可见多个小囊泡,呈放射状排列,大者位于右侧,大小约12 mm×11 mm,子宫未见明显异常。月经前1周常感腹部憋胀,经行不畅,需喝生姜水方可缓解。经量少,色暗,挟有血块,少腹隐痛,以右侧为甚。偶伴右胁肋部胀痛。查孕酮0.99 ng/mL,催乳素15.95 ng/mL,均正常。纳可,睡眠一般,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诊断:卵巢囊肿(血瘀型)。处理:(1)盆腔8针(中极、气海、双子宫、双气门、双三阴交),疏密波30′,TDP腹部。(2)中药治疗:桂枝茯苓丸加减:赤芍15 g,甘草10 g,桂枝15 g,丹参15 g,茯苓15 g,丹皮10 g,桃仁10 g,半边莲15 g,白花蛇舌草15 g,红藤30 g,石上柏15 g。经针刺60次,服用中药30多剂后,2009年6月27日,复查B超示:子宫及双侧卵巢未见明显异常。

按:卵巢囊肿是指卵巢出现囊样的肿块,发病原因未明。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常于体检时发现。可以因气血凝滞或痰瘀凝结所致。患者情绪较易抑郁,胁肋部胀痛,为气机不畅,气血瘀滞而致。针灸选用盆腔8针,配合活血化瘀,缓消癥块的桂枝茯苓丸加减。方中桂枝温通血脉,又佐以丹皮、芍药凉血散瘀,寒温并用,无耗伤阴血之弊。癥块多与痰凝有关,茯苓渗湿祛痰,以助消癥块,兼健脾益胃,扶助正气。并加半边莲、蛇舌草、红藤以增强清热解毒消炎之功。

案例 3


周某,女,40岁。患者于2009年6月16日来我科初诊。诉近几个月经周期,经量过多,色暗红,腰骶部酸痛,白带量多,色淡黄。体胖,易疲劳。行妇科B超检查示:子宫增大并体壁多发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64 mm×60 mm、56 mm×47 mm,考虑为多发肌瘤。舌质红苔少,脉弦。诊断:中医:癥积(瘀血内停,郁而化热)。西医:子宫肌瘤。处理:(1)盆腔8针(中极、气海、双子宫、双气门、双三阴交),疏密波30′。(2)中药治疗:桂枝茯苓丸颗粒加减:莪术10 g,蒲公英30 g,柴胡10 g,醋香附10 g,桂枝12 g,桃仁10 g,赤芍15 g,牡丹皮10 g,三棱10 g,大血藤15 g。4剂。经针灸、中药治疗1疗程(10 d)后,患者诉腰酸痛改善,白带量略有减少。守上法治疗1个多月后,2009年8月7日复查B超示:子宫增大并体壁多发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60 mm×58 mm、55 mm×44 mm,考虑多发肌瘤。

按: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30-50岁的育龄妇女,多数患者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等子宫异常出血现象,或伴腰腹部疼痛、白带增多等症。病机上多数医家认为“瘀血内停”是关键。治疗需较长时间。本患者临床表现较典型,故治疗侧重于活血化瘀,方选桂枝茯苓丸加减,加三棱、莪术增强破气行血、消积止痛作用。妇女多郁怒,郁怒伤肝,易肝气郁结,而成癥积。治疗时应注意,要消癥积,则需行气理气,气行血行,故加香附、柴胡以疏肝解郁。并配清热解毒消炎之蒲公英,标本兼顾。运用针灸盆腔8针,共奏消癥积之功。

案例 4


王某,女,42岁。因结婚2年未孕而于1995年2月24日就诊。症见:结婚2年,夫妻同居,配偶身体功能正常,不避孕而未能受孕,经行量少色淡,身体消瘦,头晕耳鸣,腰部酸软,二便正常,胃纳尚可,舌质淡苔少,脉沉细尺弱。诊断:不孕症(冲任亏虚)。处理:(1)盆腔8针(中极、气海、双子宫、双气门、双三阴交),疏密波30′,TDP腹部。(2)中药治疗:毓麟珠加减:杜仲15 g,菟丝子15 g,当归15 g,熟地30 g,川芎15 g,白芍15 g,茯苓15 g,白术10 g,鹿角霜30 g,炙甘草12  g,川椒10 g。连服6剂;针刺6次后1995年3月2日复诊:月经来潮,量多色红,无血块,无白带,腰酸减轻,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嘱月经停后再续守上法治疗1周。当月患者即怀孕,11月29日顺产一6磅男婴。

按:不孕症指女子结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不受孕者。《圣济总录》云:“女子所以无子者,冲任不足,肾气虚寒也。”肾主冲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本患者42岁,对最佳妊娠年龄而言偏大,阴血多有不足,并伴有头晕耳鸣,腰酸等一派肾虚表现,故冲任血虚,胞脉失养,缺乏摄精成孕的物质基础,因此难以受孕。除用盆腔8针针刺治疗外,方选具有补气养血,调理冲任的毓麟珠加减。方中以术、苓、甘健脾补气;地、芎、归、芍补血养肝,固冲任;菟丝子、杜仲、鹿角霜温肾养肝,益精补冲;川椒补命门之火,温煦胞宫,暖督助阳。诸药相合而达温养先天肾气以生精,培补后天脾气以化血,调摄冲任,暖宫助孕之效。


结    语

以上几则病例,为妇科常见疾病。妇产科的致病因素,可概括为寒、热、湿邪、七情内伤和体质因素等。当身体被某种致病因素侵袭或稽留以后,妨碍或破坏了正常生理机能,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常,特别是肝、脾、肾3脏,血气失调,间接或直接影响到冲任、胞宫、胞脉、胞络出现病变,从而发生妇科疾病。可见妇科疾病与冲任二脉、肝、脾、肾关系密切。导师治疗各病例的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点,即针刺上均选用了盆腔8针(中极、气海、双子宫、双气门、双三阴交)。中极、气海归属任脉。《难经》曰:“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其运行于颈、喉、胸腹的正中线,能够总任一身的阴经,称为“阴脉之海”。通三阴经密切相连,足三阴脉气都交会于任脉的中极、关元穴。任脉具有妊养和总调阴经脉气的功能,人身以气为阳,血为阴,妇女的胎、产、经、带诸病,与阴血关系最为密切。中极培元助气化,清热利湿;气海为肓之原穴,为诸气之海,是下焦的气会穴,为“元气之聚,生气之源”之处,主治元气不足及下焦气机失畅所致病证。根据气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凡气滞而血行瘀阻、气虚不摄血的妇女病证和穴位所在处的气滞血瘀病证,都属于本穴的治疗范围,如《胜玉歌》所言:“诸般气症从何治,气海针之灸亦宜。”子宫为经外奇穴,位于脐下4寸,旁开3寸,为卵巢的体表投影处。中医认为子宫是女性孕育胎儿、化生经血的重要脏器,气门穴亦为腹部奇穴,位于脐下3寸,旁开3寸,具有调理冲任,清利下焦作用;三阴交归属足太阴脾经,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一穴通三经,可滋补肝肾、补养精血、健脾利湿。而肾之藏精,肝之藏血,脾之统血的生理特点,又是保证冲任蓄藏功能正常进行的三个重要因素。所选穴位多位于女性生殖器官所在之下腹部,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腧穴治疗特点。又兼顾了妇科疾病病机所涉及的冲任、肝、脾、肾三脏,故临床上疗效显著。





作者:黄健琳,指导:辜孔进

改编自:辜孔进教授运用盆腔八针治疗妇科疾病举隅


新媒体编辑:文楠



本文发表于《中医药导报》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刊编辑部及编委会观点!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医药导报》栏目征稿

海外中医凡被本栏目采录的稿件一律免费发表,并支付200-400元稿酬。稿件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可自选主题,建议图文并茂。

肿瘤专题凡被肿瘤专题栏目采录的稿件,属国家级课题者给予600元的稿酬,省级课题300元稿酬,将在3-6个月内发表(上述措施综述文章例外)。

官方网站:www.zyydb.com   

办公室电话:0731-84828502


A

BOUT US

关于我们

《中医药导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药学会等主办。

2005年初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正式进入“国家队”。2007年6月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首次授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至今已连续8年进入国家核心期刊序列。行业影响力在中医药学术期刊中名列前茅。

本刊与“中国知网”签订了网上独家出版合同,本刊发行覆盖21个国家和地区,机构订阅用户共计3371个。

地址:中国长沙市雨花区马王堆南80号省安监局办公楼5楼



扫一扫或识别以下二维码  免费阅读 中医药导报 优秀论文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