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芝大留学生游行:郑少雄被杀后,才意识到“路上小心”不是一句空话…

2021年12月02日 北美留学实验室


来源:加拿大和美国必读
ID:jianadabidu

当地时间11月29日上午,轰动华人社区的羊头湾海港城锤杀华人案庭审在布鲁克林金斯郡高级法院(Kings County Supreme Court)进行,不少华人纷纷走上街头口中高呼着“亚裔的命也是命”抗议之前对该案草率的审判。

这不是近期来唯一引起广泛争议的华人被杀案,费城地铁上3名亚裔男孩被围殴,还有这个月初发生在芝加哥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郑少雄被枪杀案,因为亚裔仇恨犯罪带来的恐惧感,至今盘旋在美国华人心头未散去

尤其是对于为了追逐美国梦”而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求学的莘莘学子们,笔者在和曾经或正在芝大求学的中国留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在经历芝大事件后,他们对这座学府、对这座城,乃至整个美国社会的看法和思考发生了一些改变

 ▎路上小心不再是一句空话

回忆起11月9日那天发生的事,芝加哥大学研究生胡曦至今仍觉得心有余悸,他说,秋天本来应该是芝加哥最美丽的时候。

当天具体做什么了胡曦已经不太记得,但马上就要面临期末考,他肯定是忙于功课。那天他一直在家里,窗外寒风呼啸,吹落一地金黄。他说自己的房间有点漏风,因此总能感到一丝似有似无的寒意。

胡曦并不像本科生一样住在学校内,他觉得和中国留学生朋友在外租房生活上有个照应。至少,在出门前会有人会叮嘱你一句:“路上小心啊。”

胡曦说,他没有及时查看手机消息,直到晚上快吃饭时才知道有人中午遭遇持枪抢劫、意外身亡了,这时他意识到这句日常的问候对所有留学生来说多么重要

Photo by Todd Diemer on Unsplash

胡曦和受害人郑少雄并不熟,但一时间,所有的聊天群里讨论的都是这件事,所有人都在表达天妒英才的惋惜和对凶手的愤怒。胡曦的父母也给他打了好几通电话说:“不如不要念书了,美国太不安全了,还是回来吧。”

胡曦叹气道:“我只能安慰他们,说没关系,我住在另一个区,治安好一点。”

一天在惶惶不安中度过。睡前,胡曦的室友对他说,自己明天实在没有心情去上课,想在家休息。

凶手终于被绳之以法的那天的芝加哥风里夹着雨雪,胡曦和室友决定去郑少雄遇害的地点献花默哀。他们在离家不远的花店买了鲜花,老板听了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挑了几朵白色的花,对他们说:“很抱歉听到这个消息。”

 ▎“我们需要安全!”

像胡曦一样感到悲伤,又有些愤愤不平的学生们自发组织了集会活动,他们约定在11月16日中午12点从主校区的Main Quad出发,缓慢步行至图书馆,向学校乃至整个美国社会表明自己的态度。

在集会宣传网站“we want safety”上,志愿者们发出了学术和个人生活的安全都至关重要的呼声。今年,芝加哥大学的三名学生被枪杀,其中两起就发生在海德公园。要知道,海德公园可是芝加哥大学主校区所在地。这让学生们对校园附近生活、学习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

胡曦也参加了这次约200人的集会,游行活动共持续了40分钟左右。胡曦告诉加美必读,在集会上,许多学生分享了在校内外学习和生活时遇到的安全困扰。

比如有一位同学就曾提过,她现在非常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当她在街上走时,她会注意每一辆经过她身边的车,提防有可能出现的匪徒。她希望芝加哥大学赶紧采取行动,让学生不再“生活在噩梦中”

还有一名参加集会的学生在接受芝加哥当地新闻网站Chicago Maroon采访时说:“尽管有些同学在前期讨论中支持增加巡逻警员,但我们知道警务问题很复杂,所以我们没有把它放在主要诉求中。”

胡曦说,大家并不打算参与进任何敏感话题中,这次集会只是让学校听到学生们的声音

集会有一条标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we are here to learn not to die(我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送死的)。”学生们来到芝加哥大学是因为它在学术界中具有很高的声望,他们希望能在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汲取智慧,而不是无端丢了性命。

图源:“we want safety”志愿者拍摄

胡曦苦笑道,如果现在还有学弟学妹来问关于来芝加哥留学的事,那么他会更谨慎一些了。

 ▎屡见不鲜的暴力事件

郑少雄的死亡是今年海德公园发生的第四起凶杀案,却不是那一周发生在附近的唯一暴力事件。在他被杀前两个小时,有人从私家车中开枪射击,击中了第53街的一些车辆和商铺。甚至在之后的两天,也有芝加哥大学的员工在学校研究中心外被持枪抢劫。

2019年和2020年,海德公园发生的非致命枪击案和凶杀案均少于6起,但今年发生了11起非致命枪击事件。整体而言,芝加哥和美国的枪支暴力相关案件均有大幅度的增加。

另一位曾就读于芝加哥一所商学院的思贤对加美必读表示,居住在市中心或许还无需那么担心安全。但南部治安环境确实要相对差一些。

海德公园和学生们常去的中国城都在芝加哥南区。她曾有朋友在中国城被砸车,在电视上,也经常播放发生枪战等犯罪事件的新闻

思贤印象最深的是,毕业后她在Facebook上看到有一位曾和她同在一个课程研究小组的女同学,在芝加哥南区的一场枪战中不幸遇难。她说:“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死亡离我的生活这么近。”

对于南区混乱的治安环境,参与了本次集会活动的胡曦说:“我觉得学校不可能为我们改变太多,因为我们中许多人只会在芝加哥停留4、5年,学习结束后就会去别的地方,留学生终究还是本地生活中的过客。虽然本地人也生活在危险中,但由于观点、种族、出身背景等不同的原因,我们彼此很难真正的产生共鸣。

 ▎帮派斗争与种族偏见,是芝加哥的顽疾

为何大家提芝加哥南区色变?芝加哥为什么会沦为“凶杀之城”?

1942年,芝加哥大学的克利福德·肖(Clifford R. Shaw)和亨利·麦凯(Henry D. McKay)在研究青少年犯罪时提出了重要观点:“犯罪的少年并不是自身异常,而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异常。”

社科专业留学生刘牧说,她在看到杀害郑少雄的凶手是18岁非裔男性时突然想到了这句话。

刘牧表示,这段时间里她想了很多事。在她的学习生涯中,她学到的知识都是关于社会或者国家层面的理论。令她感到失望的是,在学者对芝加哥的边缘群体进行了不少研究后,本应该找到一种建设城市的好方法,结果这么多年过去了,芝加哥的街区差异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她感叹道:“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几十年几百年遗留下来的观念,不是单纯由教授提出几个观点、学生们讨论一下,就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

“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样,一出生就吃饱穿暖,父母支持出国。生在黑帮环境中的人很难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无法受到良好教育,改善不了生活环境,他们的孩子出生后也会一直处在这个恶性循环里,难以脱身。”刘牧说。

图源:刘牧拍摄

在刘牧看来,种族问题确实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这一点上,哪怕是留学生之间想法都会有不同,她只能尽力去理解。

刘牧还分享了一段她亲眼目睹的种族歧视经历,她说:“有一次我们学校校警半夜巡查,看到几个非裔学生还在外面走,便把他们拦下来反复盘查。那几个学生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地点也是在学校主干道上。结果,校警先想到的是他们是否是帮派罪犯,而不是他们也同样应该是受到保护的人,说明偏见确实已经深入到他内心了。”

她对于这件事很无语:“到头来,我被保护只是因为他们觉得我家里是中产阶级,我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有些人一开始就得不到保护,被提前预设为‘坏人’。

刘牧承认,学生们普遍还是信任校警,半夜回家觉得不安全可以找他们,请他们送自己回去。她没想到的是学生们觉得半夜不安全,到了一些校警眼里意思就是“有非裔出没,所以不安全”。

刘牧反思了自己,之前她在考虑“学生被歧视”和“校警巡逻不容易”时,同样默认为这是两件无法同时顾及的事。发生了同学被盘查的事件后,她发现自己其实和那位校警一样,也下意识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种族问题。

惨案的发生会偶尔会让刘牧怀疑学的专业其实只是一纸空谈,但她又想做出改变,哪怕只有微小的一点。所以她一直努力搞懂更多的社会议题,想在毕业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世界变得更好。

她说:“只能说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曾经的教授们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现在,我们还需要自己走向未来。”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胡曦、思贤、刘牧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https://chicagomaroon.com/article/2021/11/19/hundreds-attend-rally-following-murder-shaoxiong-zheng/
https://www.chicagotribune.com/news/breaking/ct-university-of-chicago-hyde-park-violence-solutions-20211122-7nkgl4x655hrnmvmu7antkrxjq-story.html
http://www.encyclopedia.chicagohistory.org/pages/27.html
https://www.wewantsafety.com/


-EN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