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的房子也会流拍?

2020年10月20日 每日地产ozreal



上周六,我去看了一个独立屋的拍卖。


街区位置和物业本身都不错,房子还是近几年很流行的一种工业风建筑,造价并不便宜,可以算得上这个区的高端产品。


中介的拍卖指导价是380万澳币,拍前开放的几周中介跟我说:如果出接近400万左右的价格,他们会考虑接受。


言外之意,380万的 guide price 还比较趋近真实的期待售价,并不是一个故意放低的 “ 钓鱼价 ”。


就在几周前,同区域同类型可以参考的另一栋独立屋,就是我上上一篇文章《 如果我们要去参加拍卖,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里提到过的: 指导价300万,最后被疯狂拍到了421万。


同样的区,如果两栋物业相比较,这一栋的用料和建筑质量本身比421万澳币那栋好了很多,所以我认为卖家中介380万的指导价格是挺合理的。


结果呢,虽然现场挤满了人群,却流拍了 。如下图



这也是我没有想到的。


房子现场是否会流拍,并不是衡量一栋物业好坏与否的标准。


在过去做卖家中介的十年,我也亲自经手过不少在现场流拍之后,最终却卖了一个非常好价格的物业。相信我的老客户们都感受过那是怎样的心路历程。



为什么一栋很好的物业,却会流拍呢?我总结见过这些情况。


1

Auction Guide 拍卖指导价的策略出了问题


悉尼有很多的卖家中介,无论西人还是华人,基本上是无视 fair trading 公平交易委员会的要求,放低很多指导价,就是所谓的 “钓鱼价”。 


这样会吸引更多的买家,抱着期望值上拍场。有时现场热烈的竞争氛围,那种丧失了理性的冲动,等上钩的鱼儿们杀红了眼,往往可以拍出一个溢价。


只有天天跟他们做生意,才可以观察的出来,哪些中介是这样的玩儿法。


所以有时,拍卖的指导价起的偏高,实际上中介说的是实话,买家看多了“钓鱼价”的拍场,很多人会看懵,甚至误认为这栋的实际要价远远高于起拍价。


那么,有的买家就不愿意去现场注册了,于是流拍。



2

中介无法管理好业主对房子的期望值


如果在拍前,中介收到的口头出价里面,有一位买家的出价足够的好,也达到了业主的期望值。


比如大家都出380万澳币,就一个买家出400万澳币。这种情况下,有经验的卖家中介是一定会说服业主提前卖的,不要冒风险,丢掉任何一位好的买家。


然而,往往人性的贪婪,有的业主一开始就轻松拿到好的offer, 就会期待着后面还有更好的,或者想冒风险上拍场会不会有更高的溢价。


可是,拍场是会有意外情况发生的,比如400万预算的买家去买了另外一栋。


就像周六我去看的这场拍卖,在之前我帮客户买了别的区另外一栋,毕竟我们有多的选择,所以我也只是去现场看个热闹。


少了一些能买得起的买家,于是流拍。



3

拍卖现场的不可控因素


拍卖前,中介给业主反馈的信息也不一定真实。比如买家只是口头的随意报价,盲目的要求合同等。


人性难免从众,有时人们喜欢那种抢到了才觉得赢了的心理。就算现场好几位买家的预算都是有的,看着别人不出,自己也按兵不动。


故意冷场,最好让房子流拍,此时业主的心态也崩了,再去压价说不定有空间可以谈。


记得很多年前,我卖过Putney 一栋价值265万澳币的独立屋,拍前好几个口头的出价都表明价格是没有问题的。结果现场230万流拍,遇到的就是这类情况。


所幸的是,一位特别有诚意的买家,几个工作日后还是给我们报价了265万买下。冷静了几天,买家也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价格,并且也符合自己家庭的自住需求。


这样的例子在二手房的市场上不胜枚举。



总结:


这些年的悉尼,有多少楼花在开盘的时候,卖的很好,有多少见诸报端的 “日光盘”等。


可最后的结果呢?到今天跌哭了的大有人在。


根据人气和多少的买家去抢来判断一个物业的好坏,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


有些拍场上出了高价的物业,可能对买家市场来说并不是好事,过几年卖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有些流拍的物业,或者在市场上呆了很久的物业,其实是非常好的位置。也终将被市场所消化。


It is all about price ! 


感谢阅读。


想了解更多拍卖信息
扫码联系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