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圈】以3元起家,卖冰棍卖出了上市公司;曾因无辜被封户大闹法院;现本该退居幕但再度出山——志高空调创始人用速度战胜规模

原创 2016年09月16日 澳洲金融圈




   在家电业界,就有“海尔张瑞敏的脑、美的何享健的胸、格力董明珠的嘴、以及志高李兴浩的手”这样一句广为流传的“口号”。“快刀手”已然成为空调业四大家族之一掌门人——李兴浩的鲜明标签。他总结自己是“用速度战胜规模”,这种“野蛮”的商业模式正如他的个性,敢拼敢闯。作为白手起家的农民,后来以18亿身家进入福布斯排行榜。当中的转变,李兴浩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实现的呢?


 1.卖冰棍赚取第一桶金


(初期的李兴浩,不要说自行车,连冰箱都没有)


1982,李兴浩放弃务农下海经商,从成本较低的小买卖——卖冰棍起家。当时没有冰箱,李兴浩只能用旧棉袄将冰棍包裹起来,再用绳子一扎, 就上大街拎在手里吆喝兜售了。当时,这种四五分钱一根的生意在他看来已是暴利。靠这个三元钱批发100根冰棍的买卖,他赚了上百块钱。



       2.     从卖冰棍到万能工



(此图来源于新快报)

走街串巷的冰棍生意让李兴浩嗅到了不少商机。因为发现了不少工厂需要布碎擦机器,李兴浩就大批收购布碎进行再加工,在一次又一次的推销之后,他的50斤布碎终于卖给一家机器厂,这为他带来75元收入。


中国有句古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此后,李兴浩的身份不停地变化,从服装厂老板、上街理发、开布碎厂、卖拖把、开五金店、开电脑公司酒楼老板到空调维修店老板。1987年,李兴浩开酒楼时,由于心疼1000元的维修费,他请了专职维修师傅,最后索性自己在1989年开起空调维修店。这些都为李兴浩日后的发展打下了无形的基础。



  3.志高初建却遭遇四面楚歌



(1993年的兴隆制冷维修厂)


1994 年,顺着自己的生意链,李兴浩与台湾合伙人成立志高空调,然而,刚出生的志高空调没多久就遭遇了暴风雨——大规模的价格战、资金缺乏、员工被撬。“那一年,科龙1p分体式空调降价1000元,所以,我要求自己的空调也向下调价,卖2980元,可一台空调的原材料价格就已经达到了3600元。”然而,“这种赔本甩卖”并没有为志高的市场空间带来进步。

 

1996年,由于不认同李兴浩的做法,合作伙伴最终决定撤资。“当时,技术部、车间、营销主任都跑了。”合资方甚至对外宣称志高空调已经破产,致使志高空调的账户被佛山市人民法院查封,而第二天就是志高空调发工资的日子。李兴浩陷入了数百人的企业在一夜之间血槽被掏空的绝望境地。那时候,发不出工资的李兴浩,站在法院里,情急之下还威胁说不解冻账户就把法院的窗户都砸烂。后来,他请求了13个朋友,每人借2万现金,凑够了20多万发给工人。



4.绝处逢生东山再起


幸运的是,由于信用好,李兴浩获得供应商的支持。李兴浩在广东清远召开供应商会议曾说,我今天连开会的钱都没有,但是我的目标是造出世界上最好的空调。会议结束后,他给供货商开了张欠款800万元的白条,这张当钱用的纸条,先后在几个供应商手中流通,最后在1998年又回到李兴浩手中,成为一个中小企业融资传奇。


此后,志高逐渐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定位,与日本三菱、韩国现代、德国威能、美国杜邦等全球500强企业强强联合,成功地对全球空调产业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



5.为志高出山救火


志高2009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当时志高控股营收62.4亿元,净利增长2.3倍。2012年李兴浩将志高交给现有的管理团队,自己担任志高集团董事局主席。然而,他隐退的几年里志高的销售却不容乐观。



由于国内宏观经济的放缓以及外部市场出现了大波动跌宕,在市场收缩的情況下 ,市场需求不足 ,加上行业库存高企 ,价格战又导致空调均价明显下跌 ,空调市场呈現「量额降」的疲态弱势。志高控股在2015年年內亏损得约人民币6.6亿元 ,较前一年度同比有较大的跌幅。为此,李兴浩宣布复出,他将亲自掌管操盘志高2015年大幅下降的国内营销。他说,2016年志高的战略将会是「四个提升」:品牌提升 ,产品提升 ,团队能力提升和服务提升。我們会通过持续高端品牌战略 ,以冲刺行业前三甲为目标 ,並利用本集团在「高端+智慧」的双重利器 ,优化产品结构 ,将中高端产品比重进一步提升 ,拉动品牌高端化。


2016年8月29日,志高控股发布公告,截至2016年6月底,其营业收入达到48.97亿元,并顺利扭亏为盈,实现盈利3110万元。其中,在国内销售额22.78亿元,同比增长9.4%;海外销售额26.19亿元,同比增长4.8%。


这些数据说明志高在李兴浩出山一年,特别是进入2016年后,通过一系列“快速变化”手段以及各方面的密切配合,转型升级已初见成效,业绩得到了显著提升,可谓印证了李兴浩对自己的描述:用速度战胜规模。


李兴浩的快,不是盲目跟风的快。对于他而言,这种快速决策的作风,正是基于过去几十年以来长期战斗在市场一线,对行业,自身和竞争对手的理解都烂熟于心,从而实现了从战略上的敏锐把握和前瞻性商业布局,然后由于精于商业运营策略上而快速落地执行。


可见,这个世界上没有无心插柳的成功,每一步的成功都需要合理规划,像李兴浩创业一样,然后步步为营地用心经营。


更多推荐内容:

【原创•圈】天了噜!Blackmores净盈利破亿!也有你贡献的一份哦!

【原创·圈】电子零售业的爱恨情愁,国民品牌JB Hi-Fi的诞生

【原创•圈】零售业巨头的沉浮——风暴中的Woolworths何去何从?

【原创•圈】贵族休闲——赌博机如何变着花样玩出优雅?

【原创•圈】澳州最著名的酒庄,澳大利亚红酒的象征——奔富酒庄(Penfolds Winery)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