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位在国内做海外房产销售的朋友聊天,得知一些销售澳洲房产的朋友,大部分都转行开始销售东南亚、欧洲等国家。
究其原因,无非和我谈了谈“一带一路”,CRS,过往房产涨幅等等。我说等等,你hold on,这些我都明白,我就是想知道为啥你们不卖澳洲了。于是出现了下面这一段对话。说白了,还是那些坑货好卖。
临了朋友送给了我一句,“澳洲这块 中产 不好卖”。
这就是你卖我东南亚坑货的原因?我们中产踩你尾巴了?
当然如果聊天在这里就中断了,可能也就没有今天写的这些东西了,在我不耻下问的钻研精神下,总结到了这么几个点让他们放弃了销售澳洲的房产。无非就是澳洲人都租房子住,买房需求小,本地人都喜欢住别墅;买房也不能移民,不如买在欧洲;距离中国太远了,往返都不方便;不给做贷款;二手房不能卖给外国人,将来没人接盘。
尽管是朋友碍于面子没好意思当面回怼,但还是不吐不快。毕竟这些肤浅的认识并不是一个Too young能够解释的,只是单纯的Too simple,以及Navie,甚至有点Stupid吧。
试想一下,那些简单培训,甚至完全没有在海外的国家生活过甚至对一个城市的了解单靠有过有限的几天海外项目考察的“销售人员”凭空想象就开整,太不严肃了。
这也是我打算用两篇文章写一写,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澳大利亚房地产的市场。
先说说在没有在澳大利亚生活过的“销售人员”的影响下,投资者们凭空臆想出来的澳大利亚“田园牧歌诗和远方”:绝大多数的人租着有大片土地的别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前庭种花,后院养狗。
两个槽点:1. 租房;2. 都住别墅没人住公寓。
2016年9月,最近的一次全澳范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澳范围内有超过60%的人口都拥有自己的房产,而租房人口只占全国人口比例的30%左右。主要小学数学能及格,对于理解30%<60%这样的一个原理。没来过澳洲,甚至不看统计数据报告的所谓“XX海外置业顾问”告诉你绝大多数人租房,没人买房,你逗我?不过话说回来了,房子盖出来人人只租不买,当开发商玩儿呢?
另一方面,抛开“可负担性谈喜好”基本上和“抛开剂量谈毒性”一样没道理。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无论我们走在悉尼Zetland的街头,还是布里斯班的West End,看见住在公寓楼的人越来越多。原因很简单,今天我们到West End买一套所谓的别墅,实际上可能是一栋至少30年楼龄的独立房,中位价至少到100万以上,买来之后可能还要花大价钱去做翻新;而全新的一套两房公寓,最低不到60万澳元就能拿下。换你你住哪呢?
独立房有独立房的好处,公寓自然有公寓的优势,除了个人喜好,可负担性起到了很大的决定因素。上个月我们在布里斯班交房的West Village,就是一个自住住户占主要购买群体的公寓项目。
另外,买房并不能移民也成了不少人的心病,还给不少欧洲项目销售制造了不少“高潮”。当然,在澳洲拥有房产并不能直接移民,这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想一下,今天如果我们在北京买房,先不说能不能拿到北京户口这么简单,甚至会调查过去几年的社保记录等一系列的限制条件,而存在买房落户政策的城市,实际上也依然存在各项限制条件。
换个角度我们来看看,不仅澳大利亚,还有加拿大、美国这些国家,都是传统大家向往的移民国家,这些国家都不存在买房移民的相关政策;反观有购房移民政策的欧洲国家,抛开额外的限制条件等因素,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无非以护照填补空虚的国库而已。缺少语言、学历的硬性需求,把一套住房硬性加价到一定金额换一张护照,有时候实在是看不懂是贵国国库亏空到如此地步了还是真的是贵国国籍这么不值钱。曾经破产现在处于后纾困时代的希腊,自己都承认自己经济脆弱的塞浦路斯,淡水供应量有限,没有国内能源来源的马耳他。
这一篇以“中澳距离远,持有成本高”来结束吧。今天从中国境内直飞澳大利亚各首府城市的直航航班有数十条,甚至有几家廉航公司都进入这个市场为往返中澳的游客提供便利。相比西班牙语、泰语、希腊语,哪怕是法语在华人中的普及程度都远远低于英语。一本购房合同,一份租赁协议放在你的面前,英语起码能看懂,我们大多数人对泰语的了解无非就是一句“萨瓦迪卡”,全程翻译跟踪,你说哪个更方便?
以上这部分,实际上也就是大家对于一些澳大利亚本地的房产政策信息的误解,下一篇开炸的,就是怀抱短线炒房的不成熟的投资观买房者的误解了。
政府注册,持牌中介
全澳最强开发商美利通(Meriton)连续六年销售冠军团队
澳链投资集团布里斯班分公司高级投资顾问 郭彦良
电话:+61 0424 218 498
微信:melon_guo或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