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爸爸把女孩送到澳洲上学,女孩走后便不想回来了

2016年07月28日 鼎尚移民


每日推送,让你国外房产新鲜资讯


朋友的女儿以前一直在国内一所不错的小学读书。3年级暑假时,她来到悉尼探亲度假。抵达的第二天,爸爸对她说:“送你到澳大利亚小学去体验一下吧,我已经给你联系好了。”


女儿一听差点掉下眼泪:“我好不容易熬到暑假,就是想出来放松一下,你还要我去上学?”看着女儿委屈的眼神,爸爸安慰她:“你就去感受一下,不让你写作业,也不让你参加考试。”看着女儿勉强点头,朋友心里也开始担心,倒不是怕什么学习负担,而是担心女儿听不懂老师的英语授课,也担心她不能与同学们交流,会在学校被冷落受气。然而,令朋友没想到的是,女儿第一天上学回来后意犹未尽地说“明天还要去”。等到第三天,女儿说不想回国上学了,想留在悉尼读书!

  

朋友的女儿告诉笔者,她在课堂上没有感受到任何学习压力。老师非常友善,上课形式生动活泼,她虽然听不大懂,但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老师、同学们的帮助,她完全可以融入其中。同学们也都很友好,会主动帮助她,带她玩。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她一下就喜欢上了澳大利亚的学校,也相信自己能够很快适应。

  

这就是澳大利亚中小学教育的魅力,那就是:努力让孩子快乐和自信。


  

澳洲教育注重人格塑造与兴趣培养

  

澳大利亚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在全世界位居前列。诸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等在内的全球性独立评审结果均表明,澳大利亚中小学在阅读、科学和数学等特定科目中的教育水平名列世界前茅。澳大利亚虽然人口只有2200多万,却在科学、文学、体育等各方面培养了众多世界一流人才,在过去的百年间,共有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澳大利亚的教育是由各个州政府独立负责的,整个教育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初等教育(小学)、中学(初中和高中)和高等教育(大学和职业学院)。对于义务教育,澳大利亚更加注重的是孩子的人格塑造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澳大利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有公立学校和非公立学校两种,非公立学校又包括私校和教会学校。只有公立学校才为国民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如果学生想在私校接受贵族式教育,或在教会学校接受宗教教育,家长每年都需要缴纳不菲的学费。


  

没有统一教材,尊重孩子个性



  

中国的小学生刚到澳大利亚时,一般都会感到很奇怪,因为这里居然没有统一的课本。笔者的女儿在澳洲已经上四年级了,每天上学除了带英语和数学练习册、笔记本,书包里就只剩下饭盒和她准备与同学们分享的点心。上课时,她就是直接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放学后做一点老师布置的练习册上的作业。

  

澳大利亚没有如中国那样严格、详细、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只制定了统一的课程框架体系和教学原则,各州、甚至各个学校都有相当大的教学自主权,学校和老师会因地制宜地选用上课的素材。因此,图书馆往往就成了孩子们学习知识的重要课堂。这也使得各地方同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不完全相同。但是,不管各州和各所学校存在多大的差异,很多教学原则都是统一的,其中就包括保护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快乐教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鼓励孩子的自信,等等。可以说,这些原则渗透到了日常教学的每一个角落。



  

走进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校,能够让你明显感受到孩子们成长的朝气和活力。每一间教室外的走廊上,都会贴满学生各具创意的手工艺术作品,公共橱窗里摆满了各类活动学生获奖证书和奖杯,礼堂里回荡着乐队的歌声,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嬉戏,安静的图书馆里不时传来沙沙的翻书声。不小心碰到你的孩子会主动说“Sorry”,踢飞足球的男孩们会一起对帮助捡球的路人说“Thank you!”

  

走进澳大利亚中小学的课堂,你也会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澳大利亚的小学教育包括五大学科:英语、数学、社会研究、艺术(包括音乐、美术、手工和戏剧)和保健(包括体育和品质培养)。每学年结束的时候,老师会给学生的每一学科进行评估,内容除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外,还包括学习态度、课堂参与程度、独立思考能力等诸多方面。不管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如何,老师都不会批评学生。曾有老师说,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称学生为“loser(差生)”,这名老师就是一名不称职的教育工作者,就可能因此受到处分,甚至丧失教学资格。


  

上课轻松随意,鼓励独立思考



  

在澳大利亚,小学普遍为小班化教学,每班学生人数在20至25之间;而且每个年级都会有复合班,即两个年级被安排在一个班里学习。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有机会在复合班里学习一年。澳大利亚人认为,这种班式有许多好处,有利于学生学会与人相处,相互取长补短,协调发展。

  

澳大利亚小学实行包班制,即由一位班主任“全包”一个班,除一些学科如体育、计算机外,班主任会教授所有课程。老师上课的时候也非常轻松随意,全班师生经常会坐在地上围成一圈,大家有说有笑地结束一天的课程。平时,老师也并不特别强调学生要掌握多少知识点,而是更在意让每一个孩子对课堂有兴趣,鼓励每一个孩子主动思考。

  

小学三年级以前,学校很少布置作业,也不鼓励家长在学生放学后让孩子上辅导班;平时几乎不考试,偶尔有测试,老师也不会比较考试结果,更不会张榜公布学生的测试成绩。走进这样的课堂,对中国学生来说,与其说是上课,还不如说是老师在带孩子“玩”。正因为这样,澳大利亚的孩子们几乎没有厌学的现象,每天都很乐意背着书包上学去。而且,孩子们尊敬老师的习惯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养成的。放学后,如果在校外遇到自己的班主任,他们都会主动跑上去与老师拥抱问候。



  

澳大利亚的义务教育阶段,除了课堂学习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体育锻炼和文体活动。体育课的内容也是无所不包。笔者的女儿就上过游泳、柔道、瑜伽、橄榄球、足球、篮球等,学校让学生尽量多地接触各类体育项目,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另外,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郊游活动,让孩子自备午餐和水壶,在野外公园的草地上尽情游戏。到四年级以后,学校还会每年组织学生带着住宿行李到外地去春游或秋游,参观博物馆或游览名胜景观。形式多样的文艺学习和表演,也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活动。每个学校都有歌唱班、乐队等,每个学期还会组织大型文艺汇报演出,学生们着正装参加演出,校长会致辞,家长们都会到场观看。


  

品行教育不说教,学生随时获表扬

  

澳大利亚中小学的品行教育也很有特点。品行教育不是一门学科教育,也没有专门的说教,而是将对孩子的品行要求融合到对学生具体行为的引导和矫正当中。举止文明的学生会随时得到表扬和鼓励,而如果一个学生对别人说脏话或欺辱别的同学,任何一个经过的老师都会上前制止和教育;对于那些攻击性比较强、言行粗鲁成习的学生,学校甚至会为学生建立跟踪日记,与家长建立联系机制,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行为的对与错。

  

鼓励学生自信、包容,释放个性,也是澳大利亚日常教育注重的一个方面。小学一般从一年级就开设演讲课,让学生站到大家前面说出自己的故事或见解;学校会组织展览学生们有创造性的艺术作品,会把学生们有观点的作文贴在文化墙上与大家分享;学校每学期还设立专门的节日,让学生穿自己民族的服装,等等。

  

应该说,用“教育”来定位加拿大老师的工作,比用“教学”更加贴切。贯穿老师教育工作的,始终是一个法宝:鼓励和表扬。而且,老师和学校也都非常注重表扬的不同形式和规格。从回答对一个问题时发一个动漫纸贴,到不定期地因各种原因给学生发张小奖状,再到每学期举行年级大会时校长和老师公开表彰各方面的优秀学生等,使得每一个有优点、有任何优点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肯定。

 

 

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澳大利亚的义务教育,对“原则性”的注重和投入有时候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比如,在澳大利亚的校园里,人们经常能够看到有一些身体残障或智障的学生和普通学生在一同上课。悉尼教育局的一位官员曾告诉笔者,让这些“特殊学生”享受到与普通学生相同的义务教育,是澳大利亚教育平等的一个原则。他介绍说,为了保证这一点的实施,每一所招收残障学生的学校首先要保证设施和人员到位。如果招收了一名坐轮椅的学生,学校必须要有进入教室、图书馆、电脑室等学习场所的无障碍通道,有的学校因为图书馆在二楼甚至还需要专门为坐轮椅学生装一部电梯。而对于聋哑学生,学校会专门为他们配备一名手语教师;对于刚刚转入的非英语学生,学校会有专门的语言老师帮助辅导英语。公立学校所有这些特别支出的费用,都由政府支出。

  

澳大利亚的教育理念强调,除了学校,社会也是孩子们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你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博物馆、图书馆都对孩子们免费开放;公交公司会在每周日为带孩子出游的家庭提供特别优惠;烟店或酒吧严格禁止未成年人入内,店主都会仔细查看疑似未成年人的身份证件;驾车司机在上学或放学的时候,都会慢速通过校区;邻居如果发现有家长虐待孩子,会立即拨打报警电话;每一个社区都会为孩子们修建公共游乐设施,等等。

  

通过这些,你能感觉到澳大利亚政府为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承担了巨大的责任。但同时你也会发现,澳大利亚的义务教育,不仅仅是国家和政府的义务,也不仅仅是家长的义务,同时还是社会公众的义务、所居住社区的义务,甚至是每一个公民都需要为之付出的义务。也许正是因为如此,2013年《经济学人》智囊团在全球最适合孩子成长的国家中,将澳大利亚评为了全球第二。


来源:网络

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望谅解。请直接在公众号留言,以便我们及时更正,多谢!


相关文章

中国大妈又火了!她们在欧洲捍卫了麻将的荣誉!

看看英国女王"朋友圈"里的照片,学着点!

刘欢的弯弯的月亮,被国外鬼才改编,火遍欧洲!


电话详询:400-012-8838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