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星星的专业,理工男的浪漫?

2016年06月07日 TIMEZONE




本日作者,一枚放牧星星的男子,写这篇稿时想起刚回国参加面试前,一个同行业的师兄的鼓励:“没事,只要你冲上去殴打面试官或者在桌上跳脱衣舞,肯定被招进去,我们这个专业的人真心是稀缺资源。”



每次被问及在英国研究生读的什么专业,我都要花上几倍的口舌解释,到头来问问题的人还是半脸懵逼,内心的OS多半是:“早知道不问”,或者“你这个故弄玄虚的神棍”。


“你在英国读的哪所学校?”

“萨里大学,可能你没听说过,但我读的专业这间学校很强。

 ……哦……那你读什么专业?

 “卫星通信工程”。

(听不懂……得装一下)

“哇……所以是天上的那个卫星?”

“对,人造卫星。”

“通信跟我们手机打电话一样吗?

“额……底层原理是一样的,但,还是有很多不同,比如……blabla……”

“所以,你需要参加体检吗?当宇航员的要求很高啊。”

……我不需要上天的。”


往往到最后,我只能用两个案例来解释:


——你们看的湖南卫视、东方卫视等都是通过卫星通信手段传播的,俗称“上星”;

(栏主虫虫:空天阙GG你们专业的“俗称”真脱俗,两个字我都没看懂!)


——你坐过邮轮么?在海上打电话没有手机信号,只能打卫星电话,我们卫星通信也研究这个。

(栏主虫虫:所以我坐邮轮出埠环游世界只能用大哥大联系亲友不可以发自拍了是么?)




(一)

专业课想学得好 需要空间想象力


在一年的时间里,需要完成八门专业课及其考试、两篇小论文、两个项目小组讨论和毕业论文,才能顺利戴上那顶帽子(并不是绿色)。


在这些专业课里,最有意思的是:

飞行器动力学(Spaceflight Dynamics)

飞行器系统(Spaceflight Systems)

卫星通信(Satellite Communication)



飞行器动力学

让你对形形色色的航空器或者航天器是如何运动的有所了解。学这门课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因为所有的这些个飞行器全是立体的,它们的运动也都是三维的,需要放在坐标系中去分析。


这门课的另一个挑战则是航空航天领域的专有名词,比如,它们一般不用普通人熟悉的X、Y和Z轴来表示三维的方向,而是用Roll(横滚)、Pitch(俯仰)和Yaw(偏航)这样的词;而在表示飞行器的航行方向时,它们也不用“左”和“右”这样平易近人的词,而是丧心病狂的分别用Port(左舷)和Starboard(右舷)代指。如果之前没有一点儿工程专业背景,真的会有些崩溃。



飞行器系统

如果说飞行器动力学更多是研究飞行器作为一个整体如何运动,飞行器系统则类似于解剖课,将高冷的卫星们掰开了给你看:心脏在这儿,这是推进和动力系统;血管在那儿,那是燃料系统;肌肉在这儿,这是载荷(Payload);骨骼在那儿,那是结构;嘴巴在这儿,这是太阳能电池板……什么?生殖系统?你太污了,目前飞行器们还不能自己媾和产生后代,得靠人类这样的老司机帮忙



卫星通讯

卫星通信课体系庞大,内容丰富,被分为了上、下两门,知识由浅入深。


学习重点放在卫星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即一个信息是怎样从地面信号源发射出去,抵达太空中的卫星,再由后者转发和传递到目的地——另一个位于地面上的接收端。


这个环节最有意思,也是考试必考的就是所谓的Link Budget(链路预算),简而言之,就是算出一个完整的通信链路里,发射功率、衰减和传输距离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确保所有的指标都达到优化值,既不能浪费发射功率,又不能让信息无法传递到接收端,使得“我已等待了千年,为何良人不归来“




(二)

小组作业·考试·毕业论文


小论文和项目小组讨论跟其它专业并无太大区别,有时候两者是结合起来的,通过项目小组讨论后,形成一篇小论文,有时候则是独立的主题,全看老师心情。


最后,说到毕业论文。基本上,在一年的时间过了8个月的时候,老师们会放出一大波选题,类似于时区小编们每周在微信公众号里所干的那样,等待同学们去认领。


每个选题最多招收三人,因为它们不是凭空捏造的,往往跟老师目前手上正在运作中的实际卫星项目相关,是实打实的毕业“设计”。所以,看好了自己的菜,就得迅速下手,否则只能被统筹。


这样的好处不言而喻,通过4个月左右的毕业设计,你可以亲身参与工业界第一线的项目,而如果你做得好,很可能毕业后老师会将你招至麾下或推荐给下辖的公司,让你在那儿工作,身份从学生转为雇员,干的事情却“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而凡事必有优劣,这种模式坏处是老师没有太多机会指导你的论文,他们往往会指定手下的博士生或者助研作为接口人跟你联系。这些人往往都是东欧或者亚洲人,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忙着发他们自己的论文、拿绿卡、拿国籍,根本无心管你一个小小的硕士生。所以,你的主动性十分重要,只要你约老师或者这些人,他们一般都不会拒绝你,多见几次面,最后答辩的时候也能帮你说说好话。人心都是肉长的,全世界都一样。






(三)

冷门·棒校·热前景


选择这个专业首先得有兴趣,至少不能讨厌它。


由于专业的小众性,许多学校并不开设,所以接下来要调研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


就拿我的母校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来说,卫星相关的专业可以说是世界级水平,还下辖一个小卫星公司,牛逼哄哄的拿着欧洲空间局(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几十亿欧元的项目在做,却深藏功与名。行业内的都知道,行业外的则以为是野鸡大学每次遇上一个听说过她的人,都像地下党对上暗号一样激动


如果是读硕士专业(MSc),萨里大学对本科专业、本科成绩、英语考试成绩(雅思或者托福)、推荐信、个人陈述等材料有要求,感兴趣的同学请直接上学校官网去查找最新的标准。


忆及自己求学的那段时间和在专业领域工作的那些年,不得不说,学习卫星这样一个所谓的“冷门专业“并不是件坏事。


从个人经历来看,正因为当时同专业的中国同学少,逼得自己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分组讨论,还是课后的交流,都不得不多跟外国人打交道,对于语言的学习与多元文化的了解大有裨益。


同时,也因为学校宿舍安排倾向于将类似文化背景或者生活习性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能够认识其他专业的中国朋友,从而了解了很多其它专业的有趣事情,有好几个朋友到今天还保持着时常的联系。


而从事业发展来看,冷门专业之所以叫冷门,其评判标准很大程度上便是工作机会少,但同时,由于学习的人也少,相对来说,你所面临的竞争其实不一定会比那些大热门的IT或者金融专业剧烈,也正因为人少,你只需要工作一段时间,便能够认识行业里的很多重要人物或者是大拿,建立起自己有效的人际网络而相同的时间,你在热门行业或许才刚刚入门。


今天,行业间的壁垒被互联网和资本越来越消解,跨界与多行业的联接无疑成为大势,而在实现联接之前,你在本行业的地位和话语权将直接决定你起点的高低,无疑,在一个冷门行业,你更加容易出彩,更容易获得联接前的先发优势。


写到这儿,我又想起当年刚回国参加面试前,一个同行业的师兄的鼓励:“没事,只要你别冲上去殴打面试官或者在桌上跳脱衣舞,肯定被招进去,我们这个专业的人真心是稀缺资源。”


此君在行业内的央企工作了三年,便已经成为骨干,可以经常接触到院士级别的人物以及行业内主要企业的负责人,不久之后,他便利用这些资源跨界创业,结合卫星导航、通信、车载传感器和金融,去做车联网业务了。


老子说“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专业也无贵贱之分,在这个融合的时代,只要你专,便有业报。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区作者 空天阙

航空航天,经济学生,走南闯北,文理双修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TIMEZONE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至后台留言“转载”获得授权。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它违法、恶意使用TIMEZONE内容者,会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专业与职业,过来人有话说,后台输入关键词阅读:

美国新闻 | 在美国学新闻不得不说的故事

外教 | 翻身变老师,教国外熊孩子?反正我是不怕

辞职 | 辞职去留学,你想好了吗?




栏主召唤各界神龙说说你的专业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